[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第428章
赵知新双臂交叉, 挡了一拳,后退几步,看对面和他差不多年纪的少年一身国子监青衫书生的装扮, 不由呲了呲牙。
这么能打的书生,只能来自一个地方。
甩了甩被震的发麻的小臂,道:“报上名来。”
王尧也上下打量赵知新,猜着他的身份, 细皮嫩肉的,没吃过苦的样子,嘴上道:“问别人名字前,是不是要自报家门?”
跟着赵知新来的八旗官兵瞪着眼就要围上去,赵知新忙拦住他们,道:“我名叫赵知新,你可能没听过我……”
“煤球?”王尧脱口惊呼出声。
看着赵知新的神情更是震惊到难以置信,这变化也太大了吧?
赵知新也是瞪圆了眼睛:…!!!
不会遇到老同学了吧?自从他随父母回京就没人再叫他这个绰号了。他反射性看自己手背, 很好, 比以前白了不是一两个色号。
王尧轻咳一声,看着赵知新忍俊不禁道:“我, 王尧。”
“我¥&!狼崽子,竟然是你!!”赵知新一时没忍住爆了粗口。
“哎哎哎,说话能不能注意点,我现在是举人,是要考进士的,你可以喊我的名字, ”王尧不乐意的纠正道, “也可以叫我的字:文思。”
赵知新对着地面呕吐两声, 以表示自己对王尧“文思”这个字的难以接受, 然后问罪道:“你什么时候来的京?怎么没去找我?”
王尧:“去哪里找你?”
赵知新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笑道:“也是哈,咱们得多少年没联系了。走,咱们找地儿喝一杯去。”
王尧笑道:“巡逻还能喝酒?这里的军纪是这样的吗?”
赵知新忙改口道:“喝茶,喝茶叙旧。”
王尧婉拒道:“等会试考完吧,我现在可不能出国子监,得温书。”
赵知新理解道:“那行,就等你考完咱们再叙旧。真没想到,你竟然考上举人了……”
天盛恩科会试策论有三:
第一道题,论朋党危害和如何避免朋党问题。
第二道题,提出现有“摊丁入亩”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
第三道题,以何种态度和策略看待西方万国。
然后就是让人眼前一黑的百道数算题,和厚的能单出一本册子的刑狱题。
今年恩科,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一样。
天盛帝以直白的方式,向天下学子问治国之策。
会试九天,三天一场,连考三场。
考场内发卷揭题同时,朝廷印刷司加足油墨,将试题同频印刷在报纸上,快马发行到各省份,让所有有心人都能第一时间知道,今年恩科的试题是什么。
会试举子进考场的第二天,京城加印报纸就引爆了热潮,没有离京的三省举子们纷纷偃旗息鼓,拿起纸笔,埋头作了起来。
此时,天地之下无不是考场,没有监考,他们就是自己的考官。
年羹尧坐在茶楼上,看着一楼大堂变考场,茶桌变考案,举子们或三两人一桌,或五六人拼桌,俯案奋笔疾书。
跑堂的伙计落脚都是无声的,有客人进来喝茶,掌柜的就告知今日谢客,客人探头看到里面情形,也都理解的去到别家消遣,不做打扰。
年羹尧心道,皇上化解矛盾的手段老辣已超圣祖,这一招接一招的使出来,不仅没有让三省举子和官绅闹大,反而都被他牵着鼻子顺着他想要的方向走。
撇开考场内外,咱们文字功夫上见真章!
年羹尧都能想到,会试阅卷一结束,所录会元等前十名、甚至是前二十名举子文章,一定会刊印出来,让大家评一评,是否对得起所得名次。
到时候就好看了,若是三省有拿的出比会元更好的试卷,相当于皇上白得了好文章,若是没有,呵,没有你们三省举子,朕照样得人才。
不论输赢,庄家通吃。
年羹尧又忍不住为雍正帝感到可惜,德亨和今上,原本可都是你的臣子啊,你说你怎么就弄成现在这个下场呢?
就像年羹尧以为的那样,与会试排名一起出的,还有会试前三名的策论文章以及明算、明法答卷。
会元,河南省开封府府城王尧。
王尧是谁?
谁是王尧?
家世何?师承何?亲友何?
这是哪里冒出来的毛头小子,能在三千多名举子中脱颖而出,成为会元?
王尧躲赵知新家里不敢出门。
他今天去看龙虎榜,看完就被人围住了,还是在龙虎榜下维持秩序的赵知新将他抢出来,趁乱将他带到了位于巾帽胡同的家里。
巾帽胡同就在崇文门内,棋盘街南,离千步廊龙虎榜相当近。
王尧不敢回国子监,会试已经考完了,他回去也没意义了,也不想回师兄杨士庭家中,想也知道他师兄一定会念叨个不停,跟他说一些这些那些的。
赵知新围着王尧转个不停,啧啧称奇道:“真是会元啊,我以前知道你很会读书,没想到你这么会读书,居然能考中会元?不得了个乖乖哎……”
此时只有两个人,还是同龄人,王尧不免翘起了下巴,得意道:“那可不,你也不看看小爷我是师承何处?那是寻常人能比的吗?”
赵知新“嘁”了一声,道:“那是因为最能出才子的那三省都被禁了考试,要不然,你能考中就不错了。”
王尧不屑道:“一听就知道你没弄懂这次考试三道题是在考什么,要是考玄之又玄的辩‘道’之法,我确实考不过他们,但今年这三道题,考的是官场立身立场,考的是基层实践,考的是长远眼光和对外战略。
眼睛只往天上看的人写出来的文章虚无缥缈,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或许根本就读不懂题目,点不中题,点中题了也是双目茫然,不能言之有物,得不了高分。”
赵知新:“那也就是说,这次考试,考的都是你的长处喽?”
王尧笑嘻嘻:“所以我得了第一啊。”
王尧甚至怀疑,策论三道,是定王殿下特地给他们福山学子出的题目。尤其是第三道如何看待欧洲诸国,他曾经有幸和赵知新、赵知仪兄妹两个去定王身边做了一段时间书童,听过定王和手下探讨欧洲诸国事务。
何止是印象深刻,从那以后,每当学到新知识,见到新事物,他就会思考一番。
至于能思考的东西,那可就多了。
赵知新给他竖大拇指,真心夸赞道:“厉害!”
他的小伙伴,就是厉害啊。
王尧看看空荡荡的院落,问道:“福姑姑和赵叔叔呢?怎么好像很久不在家的样子?”
赵知新叹气道:“我额娘和妹妹都在南海子听差,我阿玛要么住太医院,要么去南海子行宫看她们,家里就只我一个啦。”
王尧奇怪:“就你一个?照顾你的仆从都没一个吗?”
赵知新:“就留了一个看门的给我,我日日上值,吃住都在宫里,家里偶尔回来看看。”
王尧一听,双眼放光道:“那我是不是可以暂时住你家?”
赵知新大笑道:“求之不得!你尽管放心住好了,你住我这里,保管谁都找不到你,等殿试的日子我再亲自护送你去金銮殿参考,对了,你是不是还有行李在国子监?我回头去给你拿来……”
就在所有人都在打听会元是谁的时候,会元消失了。
杨士庭那个急啊,王尧可是路痴中的路痴,他……他到底跑哪里去了?!
杨士庭最后报去了步兵衙门,让巡逻步兵帮忙找,最后惊动了德亨,德亨听了杨士庭的顾虑后,更是发动了禁军寻找。
两人完全不知道,轰动全城的王会元,就在长安街对面的赵知新家中。
为了庆祝王尧高中,赵知新翻出了铜锅子,去隔壁庶常馆食堂打了新鲜蔬菜和牛羊肉丸子等,让胡同口一个步兵去东华门内侍卫值房给他请假这个时候还没人发现王尧不见了,然后两人就窝在家里涮火锅,回忆往昔,名曰叙旧。
吃饱喝足了,两人就对上两招,活动活功筋骨。王尧一个多月闷头准备考试,很久没打这么舒坦了。
打完了,肚子又饿了,再吃一顿……
等第二天赵知新龇牙咧嘴浑身酸痛的走出家门,看到街上胡同口贴的王尧画像,再一看内容,赵知新心道坏了……
杨士庭顶着两个乌黑的大眼圈,揪着王尧的耳朵恨声骂道:“你能耐了啊,敢躲起来不回家!”
王尧哭丧脸求饶道:“我以为你知道。”
杨士庭:“你不跟我说一声,我从哪里知道!我是有千里眼,还是有顺风耳?”
王尧委屈哭道:“你不是什么都知道嘛呜呜……”
在杨士庭这里,王尧向来不带脑子,全凭本能生活,在他眼中,杨士庭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他怎么知道杨士庭居然会不知道他在哪里?
耳朵好疼呜呜呜。
赵知新在旁扎着手不知道该怎么劝,只得不住道:“是我的错,是我的错,杨大人你罚我吧,快放了文思吧,瞧耳朵再给拧掉了……”
还要参加殿试呢,可给会元留点面子吧。
杨士庭看了眼巴着门口看热闹的街坊邻里和庶常馆的翰林院庶吉士们,只得松手,对德亨致歉道:“劳动殿下帮忙寻了一夜,下官无以为报……”
德亨也是心累,温和道:“无妨,人没丢就好。杨大人该为令弟配个贴身书童伺候,能免不少麻烦。”
杨士庭忙应道:“今儿个回府我就给他配上,定将他看的牢牢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