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第430章
贡士们在太和殿殿试时候, 德亨和弘晖在乾清宫看从各地报上来的田亩耕地奏折,商讨粮食储备问题。
如今已经四月快进入五月了,夏收即将开始, 从这些奏折中,大体可以估算出,今年各地产粮如何。
虽然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免了今年的钱粮,但百姓产了多少粮,有多少存在自己家中,有多少入了粮铺,有多少入了豪绅家中,有没有走私入东洋(主要是日本)的,以及,可以通过银钱, 买进来多少……
这些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最后, 备战青海,首要先存粮草。
目前, 中国有四个大型集中产粮地,一个是江南,一个是湖广,一个是安南一带(越南、老挝),一个是缅甸一带(缅甸、泰国)。
像是山东、河南、安徽等地,其实也是产粮大区, 只不过, 母亲河脾气不大好, 时不时就给来一下, 导致中原一带产粮及其不平衡,风调雨顺时候能丰收一次吃三年,洪水滔天干旱蝗灾时候也能将十年积累给毁于一旦。
江南和湖广是国内固定产粮大区,安南和缅甸,近些年来,稻谷粮米已经从进口过渡到主动开发了。
论种田,谁能比得过自带神农基因的大种花家百姓呢?
虽然明面上还是禁止,但若是云贵、广西、闽越等地区的百姓愿意乘船出海去其他地方讨生活,只要民不举,官就不究。
德亨当然知道国家以百姓为基石的道理,若是百姓都跑光了,国将不国,但,若这是一项长远战略呢?
如果百姓们去的地方,早晚都会是大中国的盘中餐呢?
就当提前移民开荒了吧。
这也是殿试策问第三题的来历,对藩属国,我们是不是要有新的战略实施了。
比如,将之设省治理,彻底纳入版图中,成为哺育全国的大粮仓。
会试中选一百二十名贡士中,有十几名来自台湾、海南、朝鲜、安南、缅甸等沿海身份、藩属国家的学生,属于破格录取,也是让天下读书人知道,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也是有志同道合的同学存在的。
以及,在国内形势如此紧迫的情势下,你们不想去走一走,看一看吗?
弘晖对着川陕云贵地形图,查看岳钟琪报上来的运粮路线和新建粮仓所在地,芳菲在旁给他小声解说,陈家孝静默装鹌鹑,顺手给芳菲递一递所需。
沿着伊洛瓦底江、湄公河、红河北上,能将缅甸、暹罗、安南三地粮食入云贵,最后运往川陕,储备起来。
其中要翻过云贵高山峡谷,渡过险象环生的激流河滩,甚至很多地方都是不通路的,需要找到最佳运输路线,还要堤防深山土著打劫。要打通这些关口,其中难处不言而喻。
从康熙五十九年征西北,德亨就派人从海上打通这些线路,八年过去,已经初见成效。
所以弘晖才有底气说要大赦天下,免全国钱粮。
德亨对着账簿写写算算,如果青海要开战,肯定会对新疆、西藏、蒙古有所影响,平定叛乱,需要的不仅仅是粮草问题,还有对新疆、西藏、蒙古三地的安抚,还有震慑。
青海将不再需要王公,那么,剩下有自治权的,就是内外蒙古了。
内蒙古这些年因为城镇建设,和公主连续下嫁,牧民们相对居住固定了下来,也都派官治理,难的是外蒙古。
离的远,地广人稀,王公带着牧民和牛马羊群一旦走入草原,找都不知道去哪里找。
但若是从西伯利亚、柏海儿省、哈萨克、新疆对其形成封锁之势,遏制其向北向西,相当于将漠北蒙古包了饺子,那就不足为患了。
可惜,去年那次北巡他在漠北巡了一半就不得不返回,若是全部巡视完,现在他应该对漠北有个整体的最新了解。
听别人的和自己亲眼看的还是有差别的。
说来说去,打铁还要自身硬,只要大清军队够强悍,再多的外敌和叛乱,都是磨刀石而已。
又回到粮草上了,打仗的军费是否充足,军费又要从哪里来。
中国不缺粮草,缺的是粮草运输通道,唉,好想念绿皮火车和高速公路。
德亨一边算一边叹气,弘晖被他叹气吸引了注意力,问道:“怎么了?”
德亨:“有一个水军吞金兽就够难了,还要养八旗陆军,难上加难。”
弘晖也忧心道:“不是说日本的白银矿已经谈下来了吗?还不够吗?”
德亨:“有银子,不敢用啊。”
一次性投入市场太多白银,会冲击物价,商贾逐利,他们可不管市场和百姓死活。
弘晖自是明白德亨的意思,他道:“江南有的是粮食,今明两年你是不用愁的。”
当他停止浙江全省、顺势禁止江苏、福建两省考试是头脑发热吗?
德亨:“就怕形势不等人。”
青海说叛就叛,可不会给你挑个你喜欢的日子再叛。
“川陕滇南那边怎么样?”
弘晖露出笑模样,道:“岳钟琪和鄂尔泰配合默契,两人都是文武全才,诸事都在掌握中。”
川陕总督岳钟琪掌川陕,云贵总督鄂尔泰掌滇南,允禟镇缅甸。
滇南群山环绕,地处闭塞,打通向南、向北、向东通往外地道路,是鄂尔泰施展改土归流第一步,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
鄂尔泰作为两地连接掌舵人,在这次粮草运输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德亨问芳菲:“缅甸呢?”
芳菲这些年一直在印度和缅甸两地之间往来,因为战事要紧,谨慎起见,她亲自走了一趟缅甸入川陕的线路,沿途多有走访和记录,就是为了能入京后,给德亨最直观准确的信息。
谁知,德亨直接将她带到了乾清宫,和皇帝一起听她述说。
基本上都是皇帝在认真听讲询问,主子……主子还是跟以前一样,一副早已知晓胸有成竹的模样。
这让芳菲安心同时,更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就怕比不过给主子提供消息的人(此人乃是芳菲姑娘的假想敌)。
芳菲道:“缅甸近来越发不太平,九爷处事不公,挑唆的缅甸和暹罗打了好几场,徒自消耗各方战力,老实种地的田奴都少了不少。”
最后一句才是重点,打仗是要死人的,两国人口就那么多,总是打来打去,谁去种地?
不种地,北运的粮食从哪里来?
所以,芳菲对允禟多有微词。
弘晖笑道:“这也在你主子预料之内,要怪就怪他当初让端惠撺掇九叔去镇守缅甸。”
德亨忙澄清道:“这完全是萨萨自己的主意,可别什么都赖我啊。”
弘晖“呵呵”两声,当做自己给他的回答。
弘晖对芳菲道:“早晚会有结果的,现在先不着急。朕会派使臣入缅甸和暹罗进行调和,九叔那边朕也会给他写信,让他消停些。”
芳菲:“……哦。”
眼珠子在皇帝和主子之间转来转去,心道,两人感情还是和小时候一样好啊,这么多年都不变,真怪让人稀奇的。
说起来,芳菲一开始是太后给弘晖挑选调/教的小丫鬟,后来多了一个德亨,太后就将芳菲分给了德亨,说芳菲是和两人一起生活学习长大的一点都不为过。
芳菲当然知道这些南垂小国最后都会入主子彀中,但那是多年前就知道的规划,现在听皇帝的话音,这是要付诸实施了?
那自己在南洋的计划,要调整一下了。
说到萨日格,德亨问芳菲道:“你见过萨萨吗?她看着怎么样?可还适应印度洋气候?”
芳菲回道:“只见了一面,公主看着健康活力,除了皮肤有些晒伤,别的都好。”
北方人到了海上,皮肤受损是最正常现象,等新皮肤长出来,适应就好了。
听到萨日格身体还好,德亨松了口气,弘晖道:“再等两个月,万国会召开,她就能回京了。”
德亨点头,放下妹妹,又开始担心姐姐:“算算日子,卓尔姐姐和十爷应该到新疆了吧?”
弘晖也叹气道:“若是到了,新疆一定会快马来报,皇额娘盼星星盼月亮,就盼她什么时候到呢……”
正说着,赵拙言来报,端和公主和淑慧格格来给皇帝请安。
德亨笑道:“快请。”
弘晖揉了揉腮帮子,心下寻思依尔哈这会子过来是做什么来了。
固伦端和公主,是依尔哈的封号,她在雍正三年指婚汉军旗李游。李游,雍正二年进士,父亲是一等公,他是家中嫡子,现在又是额驸,毋庸置疑,以后也会继承父亲爵位。
成亲三载,依尔哈常住自己的公主府,要么进宫陪伴太后,要么去圆明园住,额驸李游……她并不怎么上心。
李游在国公府有姨娘,还有孕了,她也是一笑置之。
让弘晖不理解的是,既然不喜欢,当初为什么要同意雍正帝的指婚。
依尔哈给他的答案是:“我都二十好几了,该嫁人了,要不然外头该说我是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哥你脸上好看吗?”
弘晖:……
德亨倒是能理解她的选择,做姑娘和做已婚妇人还是有区别的,自由度更高更大。
既然没有非他不可的人,那嫁谁就都是一样了。
她是公主嘛,自然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淑慧格格今天一身端正规矩旗袍,依尔哈则是一身束腰西式宫廷长裙,打了一把小臂长的蕾丝遮阳伞,一进来就拽着裙摆,踩着寸高小高跟皮鞋转了个圈给哥哥们看,笑问道:“我新做的裙子,好看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