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89章 中黎洲的香蕈府
第489章 中黎洲的香蕈府
鲁锦闻言笑了笑,再次问出之前那个相同的问题,“所以你是要归顺于我吗?”
这次纳哈出给出的答案也很有意思,“大元的灭亡已经不可避免,你确实又和其他汉人不一样,你是我见过唯一一个想过要怎么治理草原的汉人皇帝。
“如果能够让我族得到延续,如果能使汉蒙两族停止纷争,如果今后草原的牧民能过上和中原汉人一样富裕的日子,那我尊你一声乌兰巴托汗又如何。”
“那我就当你这是归顺了?”
纳哈出这才下跪拜道,“我愿辅佐陛下在草原推行屯垦,但陛下也得答应我这样做一定有用。”
鲁锦闻言却道,“你没资格跟我讲条件,而且有没有用总得干了才知道,我现在就有一件事让你去做。”
“什么事?”纳哈出疑惑道。
“你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另一面是什么吗?”
“大地的另一面?不知道。”纳哈出疑惑的摇了摇头。
“你过来,还有杨惠,你也滚过来,别在那趴着装死了。”
杨惠闻言连忙爬起来,跟着纳哈出一起来到书桌旁的一架大型地球仪跟前,鲁锦指着那地球仪说道,“看看这是什么。”
“这,好似是一副舆图,可为什么要将舆图画在一颗球上,莫非我们脚下的大地也是个球,那站在上面的人为什么不会掉下去”
纳哈出顿时满脑袋问号的看向鲁锦,杨惠闻言也仔细瞅了过去,他这个大元进士也是第一次见地球仪。
“为什么不会掉下去,这个问题你以后自己慢慢想吧。”
鲁锦当即把地球仪转到中国的一面说道,“这里是建康,往东是东海,东海深处的这一片汪洋被公输氏称作太平洋,太平洋最宽处大约有四万里宽,对岸有一片不比神州小的大陆,被公输氏称作黎洲。”
两人闻言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杨惠当即道,“传闻东海深处有仙岛,没想到对岸竟然还有一片如此巨大的陆地?可为什么叫黎洲?”
“黎洲之事,是大约南北朝时期,公输氏一个叫公输令的前辈发现的,他发现对岸的土人和神州之人样貌相同,又崇拜女娲,可能同样出自中土神州。
“但如此宽的汪洋,就靠以前的船只和航海术,很难跨越四万里的大洋,于是他判断这些人应该是从北面走白令陆桥前往的对岸。”
鲁锦顺着中国往北到白令海峡,再到阿拉斯加的这条线说道,“这里地处极北,常年冰雪,每年只有盛夏时节的两个月会解冻,其余时间会冻成冰桥,从此处便可踩踏坚冰去往对岸,而且这段距离并不宽,还不到二百里。
“又因为公输令前辈在对岸发现,那里的土人竟不会造车轮,而中国的车轮是轩辕黄帝发明的,所以他们迁移到对岸的时间应该早于炎黄二帝时期,还不知道有车轮这种东西。
“或者干脆他们是蚩尤麾下的九黎部落,不屑于用黄帝制造的车轮,因战败后一路北逃,最终无意间发现了对岸,故而公输令前辈认为他们是九黎遗族,这才将对面称为黎洲。”
“原来如此,可数千年来为何从没有其他人发现?”纳哈出不禁疑惑道。
“当然是因为太远了啊,海路要横跨四万里的汪洋,即便现在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陆路的话,这里比漠北还要苦寒,终年积雪,即便是你们蒙古人,最多也只在北海一带活动,何曾去过更往北的地方,自然没人发现。”
杨惠则是若有所思,“那陛下告诉我们这些?”
鲁锦又从旁边桌子上拿起一本图谱,上面写着黎洲方物图志,就是他让范秋蝉画的那本。
“黎洲中部这里有个叫做玛雅的方国,其国有诸多奇妙特产,有谷物称作玉米,可亩产一二石,还可与冬麦轮作,若能引种中国,那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都可如江南一样,一年两熟,粮产倍增。
“还有一物称马铃薯,俗名土豆,耐旱耐寒耐瘠,可亩产千斤左右,宜菜宜粮,此物还可在漠北种植,有了这东西,就能在漠北的荒原上种出粮食,我们就能在草原筑城屯兵屯垦,只要能在草原长期屯垦戍守,就不怕那些东道诸王造反,汉人也能在草原站住脚!”
纳哈出和杨惠顿时恍然大悟,终于明白鲁锦为何要跟他们说这个了。
“此地还有一种奇木,称作橡胶树,如同中国的漆树,用利刃割开树皮,会有白色如同乳汁的胶液流淌,称作乳胶或橡胶,将其涂在布料上,可使布料密不透风,防水防雨。
“最关键的是,有了这种橡胶防水布,我就有办法制作青贮饲料,将夏秋时节的牧草和粮食秸秆,趁其尚青之时收割下来,加入类似酒曲之类的乳酸菌发酵,可将鲜嫩的青草储存过冬,直至来年开春。
“如此一来,若草原再有暴雪天灾,牛羊无处觅食之际,就可以拿出这些青贮饲料喂养牛羊,使牧民也可以如汉人一样储蓄过冬的粮草,不至于让牛羊饿死,帮牧民渡过难关,也省得他们南下抢劫汉人。
“类似的好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样样都有大用”
“所以陛下想让我们去黎洲把这些东西取回来?可我不会操船,更不会航海啊。”纳哈出顿时猜测道。
而杨惠此时却已经面若死灰,他已经猜到鲁锦要让他们干嘛了。
鲁锦这才放下那本图谱,看着两人说道,“取这些东西倒是不用你们,这位汪大渊,焕章先生,江西南昌人,弱冠之年孤身出海,二十年间蹈海十余万里,论航海,他比你们都擅长,我已经命工匠打造了一艘快速海船,由焕章先生负责前往黎洲取回这些方物。
“但是橡胶树引种回中国需要时间,能不能移栽成活尚且不知,即便能移栽成功,等其长到能够割胶,至少也要一二十年,我可不想等那么长时间。
“既然黎洲本就产橡胶,那不如在本土胶树成熟之前,先从黎洲收购,不过这就需要在黎洲设站互市通商,需要有人在黎洲常驻,常年从当地土人手里收购橡胶。
“我这么说,你们就懂了吧。”
杨惠顿时噗通一声坐到地上,心都凉了半截,鲁锦之前威胁,要把他卖给吃人的岛夷当奴隶,这下虽然不是给蛮夷当奴隶,可到四万里之外主持互市,还是一二十年,这跟流放发配有何区别,他可是大元的进士啊,居然沦落到如此下场
鲁锦看着瘫坐在地杨惠,顿时鄙视道,“瞧你那出息,枉读那么多圣贤之书,你也活了小半辈子了,还当过行省高官,之前那么多年,可曾为这天下百姓做过一件实事?
“这件事若做成了,将黎洲那些方物取回,今后史书再无岁大饥人相食六字,朝廷还能驻军漠北,使农牧再无纷争,草原永远长治久安,这是多么大的功绩,将来注定是要彪炳史册的!
“张骞出使西域历时十三载,苏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让你去黎洲干几年互市,你就这副德行了?”
杨惠闻言顿时苦笑起来,心道张骞出使西域还能封侯呢,我去黎洲十几年你还让我回来吗,回来后我又能有什么?
鲁锦却好似会读心术一般,当即说道,“此去黎洲来回十万里,你既不会操船,又不会观星,蹈海你也不是首功,封侯自然是不用想了。
“张骞苏武你也不配,他们可是面对匈奴蛮夷宁死不降,而你杨惠一个汉人,居然叫嚣让我去大都向胡酋负荆请罪,狗一样的东西,将你和张骞苏武放在一起,都是侮辱先烈。
“你也知道自己罪该万死,既然罪该万死,那就去为神州亿兆黎民赎罪去吧,我也不诓你,封爵你是不用想了,最多将来在史书中有你一个名字,若是你在黎洲干的好,或许一二十年,我就让你回来,你还能落叶归根,不然就一辈子不用回来了。”
杨惠闻言顿时泪流满面,心中悔恨交加,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如果知道有今日下场,他那天绝对不会在鲁锦面前出言不逊。
知道事情已经不可避免,杨惠这才重新跪好,端端正正的给鲁锦磕了个头,“谢陛下饶命之恩,罪臣一定戴罪立功,早日洗清身上罪孽。”
“嗯,你有这个认识就好,起来吧。”
“谢陛下。”杨惠这才重新爬了起来。
纳哈出则是看看杨惠说道,“陛下让我也去,这不是有他了吗?”
鲁锦则是道,“一文一武,一看看他那个样,他也就多读了几本书,考了个进士而已,让他主持一下互市还行,但当地土著也不一定是吃素的,可能还有野人。
“你们要长期收购当地人的橡胶和金银,就得储备各种物资,守着那么多财货,难保不会有当地土人惦记着你们,因此还是得有一人负责据点的防御,他主互市,你要在那里筑城屯垦,还要负责朝廷船只在当地的补给。
“不过你不用像他一样待那么长时间,先干个五六年吧,看你筑城的进度,若是城筑好了,我就让你回来,你好歹也是带过兵的将领,应该知道城池怎么筑。”
纳哈出点了点头,然后又问道,“那陛下给我多少兵?”
“只有三百,全是死囚,再多了船上的食水不够,带不了那么多人。”
纳哈出当即皱起眉来,“可是只有三百人,又如何筑城,这么点人不够啊。”
鲁锦解释道,“你可以带着他们先在港口扎营,再建木寨,慢慢再建土城,最后包砖,那个玛雅方国是奴隶制,就是你们蒙古人说的驱口,人手不够的话,你也可以从当地买驱口,让驱口干活。
“而且只要你们在当地站住脚,之后每年我都会派船去黎洲通商,到时候也会给你带去更多的人口,一次几百人,五年之后你就有几千人了。”
纳哈出这才松了口气,然后又问道,“那地方具体在哪?”
鲁锦一转地球仪,指着中美洲的一个天然港口说道,“在这,有个天然港口,因其港湾形似香蕈,故而取名香蕈港。”
所谓的香蕈港,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卡普尔科港,是西班牙人建立的美洲航线的重要港口,美洲这边的终点就是阿卡普尔科,亚洲这边的终点是吕宋的马尼拉。
他们先将中国、日本、南洋各地的货物在马尼拉集中,然后再横跨太平洋运到阿卡普尔科,最后再把美洲的白银运回中国,这便是西班牙著名的大帆船贸易。
之所以选择阿卡普尔科作为贸易据点,并非鲁锦照抄西班牙,而是在中美洲,只有这个地方距离玛雅国和阿斯特克(墨西哥)最近,还正好有一个天然的优良港湾,适合停泊大量船只,不选它还能选谁。
此港口小腹大,呈半圆形,像是一把撑开的伞盖,还有一条稍窄的水道通向大海,整体形状像是一朵香菇,香菇古称香蕈,故而因此得名。
纳哈出看了看地球仪,用手比划了一下,这才感觉到距离中国到底有多远,然后深吸了一口气问道,“那我们何时动身?”
“下个月就动身,你们现在就可以准备了,五月份看信风,东南风一起,你们就立刻出发,在走之前,你们可以先跟着焕章先生,再让他教你们一些东西。”鲁锦又嘱咐道。
“是。”两人当即拱手应诺。
鲁锦这时又说道,“好好干,你们早点把东西给我弄回来,我才好施行经略草原的计划,今后农牧是否能长治久安,就看你们的了,到时终结数千年的纷争,也必有你们一份功劳。”
“在下明白,陛下保重。”纳哈出当即郑重说道。
鲁锦点点头,这才看着二人被汪大渊带出去。
远望号的远航行动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建康城外南郊的祭坛也将要完工,一转眼就到了五月,等送走了汪大渊,鲁锦这边也就要开始准备北伐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