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67章 徐寿辉归降
第467章 徐寿辉归降
鲁锦是十月初五收到的答失八都鲁战败的汇报,三天后的十月初八,襄阳战役结束。
荆襄之战结束后,缪大亨和华高各奔南北,缪大亨率领第四集团军转头南下去打夷陵(宜昌),华高率领第八集团军调头北上去中原方向,用于支援俞廷玉和卞元亨。
不过就在华高北上抵达新野的时候,大别山里也有一伙千余人的徐宋残部从山里钻了出来,跑到了大别山北麓,农垦师新设的桐柏大营。
桐柏这里以前只有一片荒郊野地,方圆四百里内都没有任何城池,鲁锦为了巩固四方面军的后勤粮道,让人在这里新设了一个县,派农垦师移民屯田,先把县城的底子搭起来,以后再慢慢移民补充。
现在的桐柏县连城池都没有,只有农垦师的士卒用木头搭起来的临时营寨,每个师三个团,一个负责筑城建房,一个负责在粮道沿线看守巡逻,另一个负责开垦农田,三个团各司其职。
这一批五个农垦师,每人能分五十亩地,服役期也是五年,五年之内不仅免税,官府还发给军粮,也就是管吃,但没有军饷,种出来的粮食便是他们的收入,五年之后就地退役转为民籍,开始按土地面积照章纳税。
每连二百多人设一个村庄,每营九百人设一个镇,三个团十五个镇便组成了这个新设立的桐柏县。
负责开荒的士卒先把大些的灌木砍倒,然后连同地上的杂草一把火烧掉,烧剩的草木灰直接翻到土里,还能用来肥田,耕牛是很少的,只能用人力拉犁,或者干脆用锄头开荒。
每个村子统一开荒之后,再按人头划分田亩。
现在已经到了十月份,天马上就要冷了,这个时候种庄稼已经来不及,所以师部要求今年冬天先种苜蓿,苜蓿耐寒,而且还是豆科作物,能用来肥田,到了深秋别的草都冻死了,但苜蓿还能发芽,明年春天就能长出来,到时候不仅可以给人吃,还能用来喂牲口。
等春天苜蓿收割之后,到清明前后再种其他庄稼,春小麦、大豆,粟米都可以,连续种上两三年,这地也就变成熟地了。
这天,那伙徐宋残部刚从大别山里钻出来,正好碰到一个营的士卒在山里伐木收集建材,两伙人刚好在山里遇上,幸好他们的将领立刻表明来意,说是来投靠的,这才没起冲突。
不过还真是巧了,这伙人的头目正是当初两次出使庐州,替徐宋招抚鲁锦的杨普雄和陈普文。
两人先是询问了中原这边谁是主帅,得知四方面军的司令名叫俞廷玉,二人顿时一喜,立刻表明身份,让这个农垦师的军官带他们去见俞廷玉。
农垦师的人不敢怠慢,当即派快马将两人送往南阳,二人半路上还遇到了华高的第八集团军,见到昔日的仇敌,答失八都鲁麾下的元军,也蔫头耷拉脑的跟在圣武军的队列里,二人都是一声叹息,这才继续前往南阳。
三日之后两人抵达南阳,俞廷玉见到二人的第一眼,那表情真是极为精彩,当即戏谑的揶揄了一句,“呦,这不是徐宋的使者吗,两位不会又是来给我们殿下封爵的吧?”
杨普雄顿时尴尬不已,想当初徐宋刚起事的时候,那是何其风光,短短数月时间便鲸吞数千里土地,可谁能想到,这才不到两年光景,局势就彻底反转了过来,徐宋丢失了所有地盘,鲁锦却手握近百万大军,一口气鲸吞数省之地,整个南方的半壁江山都纳入了鲁锦的版图,他们哪还有脸来给鲁锦封爵。
杨普雄整了整衣冠,这才一本正经道,“俞将军勿要说笑,此一时彼一时也,吾等是来投奔贵军的,还望贵军看在我们都是义军的份上,收留我们。”
俞廷玉挑了挑眉,“哦?我听人说你们是从大别山里跑出来的,身边还有千余乞丐模样的士卒,徐寿辉应该也跟你们在一起吧?他人呢?”
“这”二人对视一眼,犹豫片刻,陈普文才说道。
“陛徐寿辉本欲随吾等一起出山,可是就在将要走出山口时,他与太师邹普胜却突然不知所踪。
“不瞒将军,之前我们也见到了楚王发出的檄文,因此在下怀疑,徐、邹二人可能是担心楚王对其不利,这才偷偷藏了起来,估计是要隐姓埋名了此残生了。
“我们见徐邹二人有意避世,便自己带着剩余士卒出了山来,没想到刚好遇到贵军的桐柏大营,之后就来了将军这里。”
俞廷玉闻言皱了皱眉,思索半晌才说道,“你们说的这话,鬼都不信。”
二人见状对视一眼,不过也没有反驳。
俞廷玉则是站起身来负手说道,“不过也罢,这么大的事我也做不了主,要不这样,我把你们送去建康,至于收不收你们,还有如何处置徐寿辉,你们亲自去跟殿下说,如何?”
二人再次对视一眼,这才拱手说道,“那就多谢将军了。”
于是当天二人便再次启程,一路沿着四方面军的粮道被送去了建康。
与此同时,鲁锦也在初十这天收到了荆襄的战报,得知襄阳被拿下,答失八都鲁和孛罗帖木儿都要被送来建康,鲁锦立刻召集枢密院的几个参谋,开了个小会。
然后做出决定,鉴于此次战役前期的行动还算比较顺利,各部还都保有不少余力,于是鲁锦决心扩大战役规模,启动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同时涉及三个方向,各路大军都要增加一些目标。
南线的廖永安和常遇春不用多说,他们的任务便是要趁势攻取湖南北部,夺取长沙重镇,扫荡洞庭湖周边的平原。
中原的四方面军这边,由于华高等人没费什么力就打下了襄阳,部队还保留了不少战力,现在他们又要北上支援俞廷玉和卞元亨,所以鲁锦又给他们增加了一个任务。
让华高和傅友德率领第八集团军,北上襄城和舞阳,与汴梁路的李察罕和王保保对峙,卞元亨和李华甫,还有赵庸,再加上一个禁卫师,一共四个师的兵力进攻河南府路。
也即从登封到洛阳、新安、渑池、三门峡、灵宝、一直到风陵渡,潼关,这一黄河南岸的狭长地带,夺取潼关的控制权,封死陕西元军东出的通道,为后续北伐提前做好准备。
这块地方不算大,城池也没几座,但战略位置却极其重要,既然现在还有余力,而且已经打到了洛阳边上,为何不直接把潼关也也一起拿下来?也省得后续李察罕往陕西跑。
最后就是山东河北这一路,朱亮祖、廖永忠、杨璟,三个人带三个集团军一起北伐山东,大都这边的元军根本就挡不住,北面打的也很是顺利,因此鲁锦也给北路军加了加担子。
让朱亮祖沿废黄河一线布防,杨璟率第一集团军扫荡胶东半岛,郑用率独立骑兵师机动布防,这样就把廖永忠和毛贵的第六集团军省了出来。
于是鲁锦又命令廖永忠和毛贵他们,从卫辉路的新乡继续向西进攻,再多打几座城,拿下怀庆路的获嘉、修武、武陟、温县和孟县,也就是汴梁路的黄河北岸沿线的几座城池,只要打下这些地方,就能将汴梁的李察罕和王保保彻底包围起来,这样他们既去不了陕西,也别想北上渡河去山西。
另外再从浙东急调俞通海的第二集团军北上徐州,填补黄河(淮河)南岸的亳州到鹿邑一带,这个一直放在浙东留着没用的战略总预备队,总算是到了出场的时候了。
这次的部署一共调动了四个集团军,二十余万人的兵力,完成对汴梁路的战略大包围,李察罕和王保保就算插上翅膀,也别想从这个十面埋伏里逃出去,鲁锦非要在关内干死这个‘奇男子’不可!
又过了几日,金朝兴、宋国兴几人的灵柩也用船运回了建康,鲁锦过去看了一眼,慰问了一下来接棺材的郭子兴夫妇,还有宋国兴的父亲和兄弟宋晟,张温也亲自接了张珍的棺椁,金朝兴的妻儿也来亲自扶灵。
鲁锦交代礼部主持葬礼,给他们修建坟茔,然后就赶回去处理人事,答失八都鲁和孛罗父子二人,还有徐寿辉的部下杨普雄和陈普文,两拨人也一起到了。
孛罗父子二人见了鲁锦之后还算恭敬,孛罗本人也是因为想保父亲一命才投降的,因此虽然不是鲁锦做出的承诺,但他也答应不杀他们,还给答失八都鲁封了个官,让他做河南行省都指挥使,正三品的大员,但不允许他去河南上任,等于是把这父子俩高官厚禄的软禁在建康了。
这么做一是为了安那些降兵降将的心,二也是千金买马骨,给其他元朝将领立个榜样,只要肯乖乖投降,性命和富贵还是能保住的。
打发了这父子二人,然后才轮到杨普雄和陈普文。
鲁锦特意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蟒袍接见二人,一见面就说道,“两位先生好久不见。”
二人闻言当即道,“一别两载,天翻地覆,楚王殿下还是那么英姿勃发,倒是我二人如今的破落相,让殿下见笑了。”
“是啊,这可真是天翻地覆。”鲁锦也感慨道,“两年前,陈先生出使庐州时,还说只要我肯归附大宋,你们的皇帝就能赏我一件这样的衣裳穿,可是我到底还是没等来,不得已只能自己缝了一件。”
鲁锦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蟒袍,这才道,“看来真是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啊。”
二人当然知道鲁锦说的是之前暗示可以给他封王一事,鲁锦这还明显是在揶揄,也是在炫耀,但两人也不好反驳什么,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陈普文还是接着话奉承道,“殿下应民意起兵,顺天意讨元,能有今日之成就,自是有天命眷顾,殿下今日得封王爵,乃至他日登基大宝,皆因天意如此,又何须他人相送?”
鲁锦闻言顿时好笑的看了他一眼,反问道,“哦?我有天命眷顾?”
陈普文面色不改,一副事实就是如此的模样,当即说道,“这是当然,殿下起兵于巢湖,北有芝麻李和刘福通为屏障,南有徐宋为殿下掩护,东征渡江又恰逢江浙元军被彭莹玉引走,出兵江北又赶上元廷罢相,临阵换将。
“渡江不过一年,便整顿出百万雄师,出兵江西湖广,又赶上宋国国灭,凡此种种,与徐宋相比,可谓顺利的令人匪夷所思,若非殿下有天命眷顾,又岂会如此顺利?”
“呵呵,可能是吧。”
鲁锦闻言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心道他能这么顺利,那是因为老子知道历史走势,抓住了每一次的战略窗口,这才一路走到了现在,嗯,如果穿越也算天命的话,那他确实有天命眷顾。
“二位先生远来辛苦,来人,给两位先生看座,上茶。”
“多谢殿下。”
等两人各自落座,鲁锦这才开门见山的问道,“闲话就不叙了,两位先生说说吧,徐寿辉这次又派你们来干什么?”
“这”二人闻言再次给出了之前的说辞,称徐寿辉和邹普胜在出山之前,就主动跟他们不辞而别,两人身边也没带什么士卒,估计是要在山里隐姓埋名的度日,或是要浪迹天涯了。
鲁锦闻言当即道,“两位觉得,你们这番说辞我会相信吗?再说徐寿辉他这个大宋皇帝,是死是活总要有个说法,总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消失,你们说是吧?”
陈普文他们当然知道徐寿辉的下落,这次出来其实就是想试探一下鲁锦的态度,如果鲁锦愿意给他们一条活路,那他们到时候再出来,如果鲁锦真的一点活路都不给,那他们可能就真的要隐姓埋名浪迹天涯了。
于是陈普文当即试探道,“那殿下的意思是?想要个什么样的说法?”
鲁锦反问道,“你们看到我的檄文了?”
两人顿时点点头,“看到了。”
鲁锦这才又说道,“徐寿辉僭越称帝,又以莲台代中书,妄图用佛教立国,坏我中华道统,他犯有大错,可即便他有错,但好歹他也是义军,于反元有大功,莲台再差,好歹也是我汉人朝廷,仅凭此功,他便罪不至死。
“陈先生刚才不是也说,若无徐宋在南方掩护,我也不可能从容渡江不是?”
两人闻言都点了点头,看这意思,鲁锦好像没打算置徐寿辉于死地,这顿时让两人暗暗松了口气。
鲁锦则是继续道,“因此,只要他愿意自去帝号,归附我的朝廷,我可以封他为归义侯,让他在建康永享富贵,不知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两人闻言顿时拱手道,“殿下含仁怀义,胸襟宽广,不计前嫌,若是徐寿辉能得知此事,必定感激不尽。”
鲁锦见状当即看着两人笑了笑,这才意味深长的说道,“所以两位先生肯定有办法找到他,请徐寿辉出山是吧?”
陈普文闻言干脆也不装了,这才说道,“殿下机敏过人,吾不能诓也,实不相瞒,吾等之前在山中,听到部将投敌,倪文俊带着元军搜山的消息,惶惶不可终日,只能隐伏于深山之中,广撒耳目探听山外消息。
“之后又见到殿下的出兵檄文,横扫江西湖广,中原方向也是势如破竹,荆襄更是被一鼓而下,吾等见大势已去,便劝徐寿辉归顺殿下,可他和邹普胜见到殿下檄文中列举的四大错事,担心殿下不肯饶恕他们,这才让我二人先行出山,试探殿下心意,若殿下肯饶恕其罪,他这才肯出山归附,否则可能真的要隐姓埋名,了此余生了。
“没想到殿下如此仁义,不仅愿意饶恕其罪,还肯赐以侯爵之位,想必徐寿辉若能知道,一定愿意归顺,殿下若是决心已定,在下愿意做一说客,请徐寿辉出山。
“只是还有一事,希望殿下能给个准话。”
鲁锦闻言顿时心道,老子就猜你们这俩货肯定是出来探风的,果然如此,然后这才说道。
“想要什么准话,你说。”
“除了徐寿辉,那徐宋太师邹普胜?殿下打算如何安置?”陈普文当即问道。
鲁锦则是想都没想就说道,“陈友谅你们知道吧,他之前以为你们都死了,于是在我军打到汉阳时,便主动归附了我,我也答应给他一个侯爵,他现在就在建康。
“邹普胜也一样,他若肯归附,我也可以给个侯爵,不知两位先生以为如何?”
陈普文当即道,“那自然再好不过,不知殿下可否手书一封,也好做个凭证,那两人目下如同惊弓之鸟,若无凭证,恐怕他们也不肯信我。”
鲁锦当即道,“这有何难,我直接发一封令旨,再派个人跟你一起进山,这样他总能相信了吧?”
“如此甚为妥当。”
鲁锦点点头,当即对门外喊道,“来人。”
李定邦立刻进来,“殿下有何吩咐?”
“去安排一个排的亲卫,要出一趟远门,替我传旨,另外再把翰林院的罗本罗贯中找来。”
“是。”
片刻之后,罗贯中一脸茫然的赶来,鲁锦把事情说了一下,当即让罗贯中现场拟旨一封,盖上了鲁锦的楚王金印,然后他才说道。
“你做我的册封使者,跟着陈先生跑一趟,一定要把徐寿辉和邹普胜带回来。”
罗贯中十分激动,给一个皇帝册封侯爵,这放在历史上都是十分少见的事情,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亲自见证,当即拱手道,“殿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
“嗯,你去准备准备,今天便走。”
“是。”
陈普文和杨普雄二人见状当即准备起身告辞,谁知鲁锦却说道,“陈先生自己去便可,杨先生难道也要跟着去吗?”
“这”杨普雄闻言愣了愣,当即问道,“殿下有事找在下?”
“你二人难道不是来归附的吗,我正好有件事,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既然杨先生赶上了,不如就劳烦先生替我辛苦一趟。”
杨普雄这才暗自高兴起来,看来鲁锦没拿他当外人啊,这才刚来便有差事,若是做得好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是,于是当即道,“殿下尽管吩咐,臣一定尽力而为。”
好嘛,一听说有差事,连自称都立马改了。
鲁锦这才看着他问道,“你知道靖康之后,曲埠孔氏南迁,从此分裂为南宗和北宗的事吧?”
“知道。”杨普雄闻言顿时猜了个大概,鲁锦这是让他当使者,去把衍圣公带来?
然而却不想,鲁锦接下来的话,差点闪了他的腰。
“知道就好,如今衢州已经纳入我的版图,衢州的孔氏南宗实为孔氏正统,北宗那个血脉存疑,相传为鞑虏后裔假冒,再加之北孔投降异族数百年,还奉虏酋为儒学大宗师,数典忘祖,恬不知耻,你替我去一趟曲埠,把那个所谓的孔氏北宗灭了,毁其宗庙,无遗老幼,满门抄斩!
“今后曲埠若有一人自称孔氏后裔,我拿你是问,若是抓到了那个衍圣公,一并凌迟!”
“.”杨普雄顿时愣在原地,人都傻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