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34章 拆分六部(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4章 拆分六部(六)
    见众人不说话了,鲁锦又继续说道。
    “百室先生担心税务部收税没有依据,这是没必要的,财政部虽然不负责收税,但却可以制定税收政策。
    “在财政部下设税政司,负责制定税收,该收什么税,从哪收税,找谁收税,每个行省府县,每个部门应该各承担多少税收,都由财政部税政司制定,报内阁和皇帝审批。
    “税务部这边,下设农税司,商税司,市泊司,分别对应农业粮食布匹税,工商业公司税,海关市泊司港口税和关税;
    “再设税务核算司,当年财政部下达的收税任务是多少,应收多少,实收多少,都要经过核算司核算。
    “还有税务稽查司,对于没有按时上交税款的,要过问有司问明情况,能处理的及时处理,比如无故拖欠;不能处理的及时上报内阁和皇帝,比如地方灾荒;对于偷税漏税,故意不缴纳税款的,税务稽查司有权监督地方催收!”
    听到这个组织架构,有设置税收的,有负责收的,还有核算的,稽查的,这么齐全,而且设置税收的和负责收的还不是一个部门,权力拆分的那么彻底,那肯定是没问题了。
    李善长这才无奈道,“那臣没问题了。”
    于是鲁锦又看向在场的其他人,“关于三财部,谁还有什么要问的?”
    汪广洋这时又问道,“殿下,那财政部除了制定税收的税政司,还有什么司?”
    鲁锦闻言再次介绍道,“总务司(办公厅)负责日常运营;税政司负责制定税收;预算司,负责审批各部门开支预算;国防司,负责审批军队国防开支预算;经济司,负责指导经济发展意见;审查司,负责审查预算司和国防司的审批,如果没有问题,就由总务司拨款。”
    众人闻言连连点头,这么安排的话,倒是把怎么钱的流程安排的明明白白。
    “臣没有问题了。”汪广洋当即道。
    鲁锦再次扫视众人,“谁还想问?”
    秦从龙这时举手道,“臣对三个财部没有问题,但是殿下刚才说的把刑部改成警务部,这个臣想问一下,如果只是增添一个民政司,把户部的人口户籍挪过去,有必要把刑部的名字也改了吗,是不是刑部还有什么其他的更改?”
    鲁锦点点头,“刑部最大的更改,就是要设立地方分司,称为警察局,主要负责治安,类似唐朝的左右金吾卫,宋朝的皇城司,有巡逻,缉盗,刑捕的职能。
    “这些治安部门前朝早就有了,只是唐宋只注重京城的治安,但是对天下其他城池却不重视,因此没有设立明确的分司。
    “另外地方上,前面历朝历代也不是不管,寻常的刑捕事务,都是直接放在县衙里,有两班衙役负责缉捕罪犯,然后还在地方上设有亭长,元朝还在要害之处设有巡检,这些都是负责缉盗的治安部门,只是一直未能统合起来,而改革后的警务部,就要把这些部门全都统筹到一起。
    “政务院设警务部,行省设警察厅,府县设警察局,把原来县衙的捕快,和负责治安的典吏,都改到警察局去,地方上设治安亭(派出所),巡检兵归内卫军系统(武警)。
    “但碰到大案要案,或是匪众,警察局人手不够用的时候,也可以向上级申请调动内卫军巡检兵配合剿匪,但内卫军的指挥权仍归内卫军系统。
    “警务部具体的分司,有总务司,负责日常运营和收发文牍;民政司,掌管人口户籍;治安司,负责管理各地的警察局;刑侦司,就是原来的督捕司,负责督捕刑事罪犯;经侦司,负责督捕经济罪犯,如违法的奸商恶贾,或诈骗钱财之人;刑狱司,就是原来的提牢司,负责管理全国监狱和在押囚犯。
    “海关司,负责国民的出入境登记,办理通关文牒,给没有我国户籍的外藩人士办理临时驻留凭证,对没有驻留凭证,隐匿在我国的外藩黑户流民予以逮捕,处理海关港口的外藩刑事案件和治安纠纷,查处海关出入国境的违禁商品,比如走私。
    “后勤司,负责警务部的警械装备;人选司,负责全国在册的警员。
    “总共就是这些,没有了。”
    秦从龙仔细听着,前面的倒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听完之后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想想原来的吏部,他突然反应过来问道。
    “殿下,前面这些司倒是没什么问题,可为何唯独少了秋审司和脏罚库?”
    鲁锦当即说道,“因为审判的活不归刑部,三法司三权分立,刑部就应该只掌握执法权,负责维护治安和抓捕犯人,大理寺掌握审判权,督察院掌握诉讼和监督权,如此才能公平公正。
    “今后大理寺也要在各地设分司,名为法庭,设在府县两级,行省设正法厅,只负责管理府县法庭,平时并不直接判案。
    “只有遇到地方法庭难以判决的案件时,省正法厅才要给与判决指导意见;或案犯不服地方判决,决定上诉的案件,省正法厅要对案件进行重审。
    “府县法庭负责初审,初审不服上诉的,行省二审,行省也拿不定主意的,报大理寺终审,重大案件报皇帝和内阁,派三司会审。
    “因审判权从刑部剥离,所以秋审司(死刑审核)和脏罚库今后不再隶属刑部,也划归大理寺。”
    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汪广洋这时突然提出一个疑问。
    “殿下,收税的有税务局,审案有法庭,治安有警察局,教化有教育局,那这些事都有人做了,今后知县和知府做什么?”
    “干什么?当然是抓总啊!”鲁锦当即道。
    “你辖内的城池修筑了吗?没有就去申请徭役,带着百姓筑城。
    “你辖内治安如何,有没有盗匪,有没有未破的悬案,有就去督促警察局剿匪破案。
    “你辖内百姓填饱肚子了吗?田亩是否够用?水利修缮了吗?没有就去带着百姓开荒,带着百姓修缮水利,如果自己不懂的,或者搞不定的,就上报行省,请行省水务厅的专家来指导水利规划,然后知县带着百姓去干!
    “你辖内的适龄学童都入学了吗,有学上吗?入学率多少?没有就去督促教育局让他们开办学校。
    “你辖内的百姓缺医少药吗?生了病有医可看吗?没有就找卫生部申请开办医院,还有辖内的百姓是否接种了疫苗,没有的就让医院赶快去做。
    “你辖内的无业游民多不多?失业率高不高?如果有无业游民,就去招商引资,找商贾来开办工厂公司,把无业游民都招进去当工人,让他们有事可做,有工钱可挣,还能发展经济,增加税收。
    “这不都是事吗,怎么会无事可做?就算上面这些都没有问题,你还可以发展经济啊,你辖内的税收几年没有增长了?百姓都富裕吗?茅草屋、土坯房都换成砖瓦房了吗?不富裕就想办法带他们致富。
    “你辖内有没有什么特产,有没有什么矿产,地形气候是适合搞农业还是畜牧业,又或是工矿业,还是制造业,带着百姓去搞啊,没钱就去找银行借,没商贾就去外面拉,产品做出来怎么卖出去,路修了没,运输条件怎么样,你带着百姓去赚钱致富,给朝廷增加税收啊!”
    “.”
    众人都听的一愣一愣的,好家伙,自家这位殿下,就算不造反当皇帝,去当一个知县或是知府,那也肯定是简在帝心,次次考评都得是最优的那一个啊。
    太他妈卷了.
    “臣,臣没问题了。”汪广洋顿时无话可说。
    鲁锦再次看向众人,“还有什么想问的没?”
    “没了。”众人都摇了摇头。
    于是鲁锦翻了翻会议纪要,然后又说道。
    “最后一个部级单位,宣传部,下设总务司,训导司,新闻司,出版司,稽查司,法规司,作协司,负责管理全国的新闻报社和出版社,审查各类出版物,和出版社、报社,报刊杂志的创号登记注册,以及相关法规的制定。
    “今后所有的书商想刊印出版书籍,都需要先上交样品到宣传部审查,审查通过后给与出版号码,才允许印刷出版。
    “也可以根据朝廷需要,号召各地的有文采的名家创作朝廷需要的书籍,比如教科书课文征集,就可以由教育部设置题材,由宣传部搞征文,各地有才学之人写出文章后,向宣传部投稿。”
    众人听到这个宣传部的职能,也都点了点头,倒是也没说什么。
    其实出版审查机制,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秦朝的‘焚书坑儒’就不说了,那时候连纸质的书都没有。
    最早将出版审查纳入法律的,其实是唐文宗时期,禁止民间私刻历法,以及天文学书籍,古代人迷信,唐朝认为这玩意有关王朝命运,因此禁止民间私刻,还将其正式编入《唐律》,成为中国首部将出版审查纳入法律的律法。
    宋朝因为造纸术愈发成熟,纸张开始变的廉价,活字印刷也诞生于宋朝,出版业极大的发展,于是宋朝对于出版审查的制度也更加完善了。
    还出现了事前审查,就是把书稿送交有司预审,印刷后再送样本复查的双重审查制度,另外还有奖惩制度,鼓励百姓举报禁书。
    宋朝的禁书包括但不限于天文、兵法、邪教异学,还有教人怎么走科举捷径的书,违者可能流放。
    清朝的文字狱就更不用多说了,河蟹大神这玩意,还真不是现代才有的,现代人能想到的问题,古代人也早就想到了,他们也知道有些书必须要禁,所以鲁锦提出出版审查,众人并没有反对。
    陈遇这时也说道,“这个征文的法子不错,这样教育部编书的工作就能轻松许多了,尤其是大学的那些专业书籍,可以直接向民间征集。”
    其他人也都点了点头,鲁锦这时看向众人问道,“谁还有什么想问的?”
    “没了。”
    李善长这时数了数刚做的笔记,然后才蹙眉道。
    “这六部、九卿,再加上太医院,原本有16个部和寺,现在拆分之后,不算枢密院,仅政务院就有15个部,和四个寺,就这样吧,不多但也不算少了。”
    众人闻言都互相看看,感觉也还行,改完后的政务院虽然有15个部,但有好几个都是从原来的九卿里改成部的。
    问题是九卿本来也不是小官职啊,六部尚书是正三品,九卿也是三品,甚至有的九卿品级更高,能到从一品,正二品,官一点也不小,它只是名字不叫部而已,但掌管的实权其实和部差不多。
    还有枢密院,宋朝就在六部之外另建了枢密院,而且枢密院的官职也同样不低,什么枢密使,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一大堆一二品到三四品的大官。
    现在鲁锦全都改成部,主官都成了三品的尚书,实际上还是削减品级,缩减行政开支了,不过综合政务院增加的几个部门来看,和宋朝也区别不大,一加一减,还是那么多。
    改革之后总体上的变化,是各部门的实权增加了,品级降低了,但是权力相比于传统的六部也更分散了,这下就更没人能当权臣威胁皇帝了。
    “这么多部,改动那么大,甚至有的部现在还没一点头绪,人才也没有,想要把这套制度建成,恐怕需要不少时间啊。”秦从龙此时也捋着胡子道。
    鲁锦却当即下决心道,“需要时间那就慢慢改,慢慢建,反正我死之前,必定要将这套制度全部落实!”
    众人闻言再无话可说,鲁锦铁了心要这么改,他们也没办法,这就是开国君主的权威。
    李善长这时又说道,“枢密院和政务院都定下来,那就只剩内廷和内阁了,还有殿下最开始说的,那些非官非吏但有公职,吃朝廷俸禄的人,应该如何确定。”
    鲁锦闻言蹙了蹙眉,“现在连皇宫都没有,说什么内廷还是有点早了,不过确实可以先把制度定下来。
    “我对内廷没什么头绪,诸位先生可有什么意见?”
    李善长见状当即掏出一张列表呈给鲁锦,然后说道。
    “殿下是承袭唐宋制度,那内廷也可仿唐宋旧例,唐朝的内廷分为内侍省和殿中省,共有六局六尚,共十二个局。
    “宋朝内廷承袭唐制,但又有改动,分为内侍省和入内内侍省,一个主日常侍奉,一个主内廷管理。
    “殿下可根据职能需求稍加删改。”
    鲁锦接过来那张列表看了看,见到上面的尚食局、尚药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顿时反应过来,老朱的内廷十二监就是仿照这玩意定的吧?
    这管车马的尚乘局,不就是明朝的御马监嘛.——
    ps:六部改革还有一章就没了,最后讲一下内廷和内阁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