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 第321章 烹炼温养,龙华宴上
第321章 烹炼温养,龙华宴上
“数百载而过,弥勒尊者将说初法会,请我等赴龙华宴,你们可有兴趣?”
周承目光望向虞韵和太微华。
太微华摇头道:“我未曾降服五心,还需数百载方得功成。而后还有采药,火候,烹炼,温养,交媾,最后方得成丹,最忌起心动念,故此便不去了。”
金丹正道,步步是灾,处处是劫。
从入道见内景,降服五人心开始,七步成丹,每一步都是死生之劫。
周承当初降心猿、金公之时,亦是得了老君相助,故此不曾被心火焚尽。
直到降服三心,压制识欲二神之后,周承方得智慧通明,能以自身之智慧渡劫。
而今太微华还不曾走到这一步,故此异常危险,一步不慎便是前功尽弃,乃至化作灰灰。
“既然如此,那我便见一见这位弥勒尊者吧,听一听这东来佛法的禅机。”虞韵颔首道。
“也好,龙华宴当于百年后开,如今我采药功成,四药齐备,便趁这段时间,修一个烹炼之功。”
入道、降心、采药、火候、烹炼、温养、交媾、成丹七步中,唯有这火候一步,乃人之智慧也。
所谓火候,便是合元神及五心之力,燃起大道火,掌控其中玄妙,方为火候。
以周承的智慧,掌控道火如反掌观纹、探囊取物,无需刻意修行,故此可以跳过。
至于烹炼,这一步乃以道火,锻五心之炁,合周天之道韵,从无形无质之炁,锻成真正的药。
此乃从无形无质,变为有形有质,至此还不算功成。
还需要再进一步,让其既是有形有质,又是无形无质,成就非无有之妙。
说白了,这烹炼乃以心锻心也,稍有不慎,便是心死性消,看似还有生机,实则元神散尽、心神不存。
故此,这一步十分危险,丝毫分心不得。
且根据对于大道感悟高深不同,烹炼之功所需的时间也不同,道行愈深,烹炼所需的时间彼便越少。
若道行和感悟不足,强行烹炼之功,那千年、万年都不得功成,期间心神稍乱,便是身死道消。
“火候、烹炼,与我而言皆是旦夕可成,再之后便是行一个温养之功。”
温养,顾名思义当分为‘温’和‘养’。
温,乃以周天道韵,化作玄妙温火,去芜存菁,求一个四药通透。
周承看似采净心炁、诚心炁、清心炁、勤心炁做药,然其中必有杂质,此乃人心万有之相,圣人不可免俗。
唯有去芜存菁,方得四药通透。
然去芜之后,则药量不足,故需一个养。
养,则是继续调和五心,以心炁化作养分,滋润四药。
直到四药通透若净琉璃,起心动念间,有心灵辉光起大光明相,烛照四方者,方为四药完满,温养功成。
“我将行温养之功,洞天闭关百载,无论何方神圣,但有扰动,亟之。”
周承看向虞韵,认真叮嘱。
虞韵有宇宙湖,经周承锻铸,乃祭道至宝,内蕴伟力,在此界曰无极至宝。
“且去闭关吧,万事有我。”
虞韵颔首,说话间,有无量星辉氤氲,遮盖洞天,以作界中之界,天中之天。
旁边,太微华暗叹一口气,双眸黯然。
“我太弱了,也太心急了,非要修一个金丹道,千百年难有进境,无力相助。”
“该和虞韵一般,先修旁门,求一个旁门正果之后,再行金丹道。”
“心又动了,意马难伏……”
太微华取出一卷竹简,上以龙纹凤篆,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此乃当年老君借周承之手,所送来的机缘,乃万界太始亲手所书,在修心养性方面,有诸般玄妙助益。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清灵诵经声响起,呢喃细语,通透无瑕,回荡在这片洞天中,滋养山岛之上万灵众生。
水榭之上,周承盘膝入定,心入内景。
内景天地,浩瀚缥缈,亿万群山点缀天边,恍若水墨氤氲开来。
有日月烛照,群星高悬,下有黄婆端坐中央,以宽容之心,化一金鼎玉炉。
在金鼎玉炉旁,又有四心守护四方。
“蓬!”
万般大道,无尽玄妙,引动此界周天之道韵,呈一个混元道果,燃起温火,煅烧四药。
不过旦夕之间,那虚幻缥缈的四药,便发生质变,从无形无质之炁,化作有形有质之物,最后成就非无有之药,和天人之法力一般,兼具有形无形之两者特性。
如此,算是烹炼功成,当行一个温养。
万般道韵合周天窍穴,以此界混元太始之力,化作温和大道火,涌入那金鼎玉炉之中,温火烧药。
金鼎玉炉四方,只见那心猿、金公、意马、木母四心,盘膝端坐,口诵诸般道经,生无形心炁,于黄婆手中调和,注入丹炉之中,行一个滋养之功。
伴随着时间流逝,那金鼎玉炉愈发轰鸣,其内四药高悬,恍若丹胚一般,呈现赤、白、黑、青四色。
渐渐地,有微弱清晖,自那四种心药之上浮现。
此乃心灵之光,非法力异象,非大道玄光,仅仅是心灵澄澈通透,心境高玄而生出的异象。
丹道七步,皆是修行。
温养亦是如此,其中的养,需五心之力。
四心滋养,宽容作炉。
若宽容心不大成,则扛不住温药之火。
若清、净、诚、勤四心不大成,则滋养丹胚的心炁不足。
……
百载岁月,对于凡人而言,自是漫长,足以传承五代及以上。
而对于修行者而言,甲子和一日,实是无甚差别,转眼而逝。
这一日,水榭之中。
周承恍若石像一般,盘踞蒲团之上已经近百年。
旁边,太微华焚无上灵药制成之香,有静心玄妙,又捧经书恭诵,玄妙静灵之意境弥散,以助周承。
“嗡!”
倏然间,太微华心有所感,看向周承。
只见赤、白、黑、青、黄五色辉光流转。
此光乃清晖也,光灿灿、圆坨坨,璀璨而不耀眼,炽盛而不夺目,至柔至和,让人心生向往。
“诵经百年,有劳。”
周承的声音响起,双臂伸展,将太微华拥入怀中。
“我神通低微,帮不了你什么,只能如此。”
太微华低声细语,眼神清澈,竟无有情欲掩本心之相,显然是心境有成,降服意马。
这百年诵经,对于太微华而言,亦是修行。
“那老母传你的降服五心之法,或许玄妙,不过应该没有我所推演的更适合你。”
周承说话间,轻点太微华眉心,留下一丹砂红点,内蕴丹道秘传,从降服五心之法,到采药分量如何把控,再到火候之秘等。
此间每一种,放在这一界都是不传之秘中的不传之秘。
洞天之外,虞韵端坐云头,倏然心有所感,仿佛被人拥入怀中。
“终于出关了,我且……”
虞韵刚想要起身,倏然浑身一软,修长双腿紧绷,绝美脸颊酡红。
“嘶,怎如此剧烈?该死的太微华,又使什么手段!?”
虞韵身影一闪,化作流光入洞天之内,身影出现在泉水之旁,再也起身不得。
有道是太微华降服意马,自是本心不受情欲折磨,便是再如何激烈,也是无碍。
而虞韵则遭不住,神魂蒙昧,蜷缩在岸边,口中呓语,窘态百出。
“你如此这般记仇,小心黄婆难修。”
周承笑着拥着太微华,行阴阳交媾之礼。
“如何记仇,虞姐不是很享受么,你听……叫的真销魂啊。”太微华轻笑着,再度施展鏖战秘法,将让那情欲磨心之感,提升百千万倍,狠狠地收拾虞韵。
如此这般,数月岁月而过。
……
须弥山上,弥勒净土。
周承和虞韵驾云而来,也不着急,就是慢悠悠的而过,俯瞰浩渺山海。
但见须弥山下,有灵宫宝阙屹立,琳馆珠庭遍布。
“弥勒尊者的道场,倒是气派。”虞韵看向一旁的周承。
周承笑道:“既是要兴大教,便得有威严,若是简朴做派,当被人轻视。”
先敬罗裳后敬人,哪方哪派皆如是。
说话间,周承和虞韵已经落下云头,臻至须弥山下。
“那来者,可是初始真人莅临?”
只见一小沙弥双手合十行礼,而后恭敬询问。
“是我,尊驾是?”周承颔首轻笑。
那小沙弥连忙道:“不敢称尊,小僧乃佛老座下黄眉童儿,在此恭迎真人法驾。”
黄眉?
周承打量了一眼这小沙弥,只觉心性端正,佛法有成,倒是丝毫不见日后妄称世尊的狂妄之相。
冒化大能者相貌,以此结因果,在这一界乃是大忌中的大忌。
西行路上,那红孩儿曾化身观世音菩萨样貌行事,便引得这位慈悲教主面露怒色。
须知,菩萨畏因,凡人畏果,不外如是。
“还请真人、仙子随小僧而来,佛老已待真人多时。”
“合该如此。”
黄眉童儿引路,周承等人便随着他,入这须弥胜景。
但见佛光氤氲,法华灿烂,到处都是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装饰,当得是奢遮庄严,佛门圣土。
倏然间,见一祥云而过,落在周承等人的不远处。
来者周承不曾见过,不过却一眼认了出来,千手千眼法相,此乃海上菩萨诸法相之一。
“可是初始尊者?”观世音菩萨化净瓶相,一手托瓶,一手行礼。
“正是,久仰观音尊者大名。”周承颔首笑曰。
观音菩萨见状,笑道:“如此,愿随尊者一同,礼见东来佛祖。”
旋即,一行人继续走进山中,便见彩凤成双,鸾鸟入对,奇葩灵果,玄猿灵鹤,万般盛景皆全矣。
在这片净土正中,便见一庄严宝刹,有诸金刚侍立殿门两侧,呈怒目之相,守卫大殿。
当周承等人抵达那大殿入口的时候,诸金刚行礼,道:“见过南老菩萨,敢问这位是?”
海上观音,和世尊如来并称五老。虽非佛陀,更胜佛陀,乃天地间有数的大德大能。
“此初始尊者耶,乃点化东来佛法之大德,尔等速速见礼。”
观音菩萨话音落下,诸金刚大惊,连忙行礼告罪,口称失礼失礼。
点化东来佛法,大功德也。
若是入灵山,亦当做莲台,称佛陀。
周承入宝刹之后,便见诸佛殿耸立,殿外设宴席,有群仙、诸神、众阿罗汉等列席,各自交谈论道,好不快活。
见周承等人而来,一个个起身见礼。
周承在这一界,看似名声不显,实则早已声闻九天,但凡有大能耐者,皆识周承。
毕竟当初随老君西出函谷,紫气倒卷九霄,更是和天道圣人互称为友,无人敢不敬。
随着周承入正殿,便见诸佛、诸神高悬,遍虚空界,唯有东来佛祖端坐正方尊位,其余诸佛随侍。
便是世尊如来、灯明古佛,都遣一金身法相,端坐于东来佛侧,以示东来佛之尊。
能入正殿席间者,都是大神通之辈,如诸菩萨、群散仙,众大神,皆列席殿旁。
至于那诸佛、帝君、三界大德等,则高悬于虚空莲台中,无高下之分。
见周承入殿,东来佛祖连忙起身道:“见过真人、仙子,请两位入席。”
说罢,便有神僧诵佛经,绽放两方莲台,高悬于三世佛侧,以示尊重。
“咚!”
古钟敲响,回荡殿中,龙华宴正式开始。
便见无量光从东来佛身上发出,光中演化千叶如来,一一说法,万般玄妙,亿般异象,席卷开来,遍虚空界。
说法开始,愿意听者自然会听,不愿听者也不打扰,默默端坐,只待讲法结束,吃一吃这龙华宴。
龙华宴不凡,有诸多圣物,自有延寿之妙。
须知,这三界无数仙神,能成长生正果者少。
金丹正果无需多说,便是旁门正果亦难成。不成则寿数有限,故需诸般灵药延寿。
无论是天庭蟠桃宴,老君的丹会,以及佛教的龙华宴,盂兰盆会等,都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延寿的机遇。
对于大能者而言,此是论道之所。
但对于绝大多数赴会的‘有缘者’而言,勤苦侍奉天庭或者灵山,便是为了这延寿之灵药。
一时间,诸法光灿烂。
待梵音消散,讲法结束之后,东来佛祖口诵真言。
便见一龙华树生长而出:“遥想当年,我于龙华树下悟道。灵树非凡,闻我佛法,结诸果实,生百样奇,千般异果,当与众等同享。”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