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 第317章 佛法灭尽佛道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7章 佛法灭尽佛道生
    若说伏心猿,需悟得一个静字。
    那收金公,就得掌一个诚字。
    有道是肺腑之言,真诚动人矣,只有以诚心之火,锻肺腑之炉,方能引得金公。
    “蓬!”
    心火升腾,消金融骨。
    所谓五脏五神,并非真个是五个生灵,而是人之五心。
    锻金公,便是锻自身之心,煌煌太初火,自是能燃万物。
    便是老君所赠一瓢真水护持身心,照样也在迅速燃起蒸干,只不过这真水乃源源不绝也。
    太初火既然能焚一切,那就让你焚个够。
    内景之外,小院之内,伴随心火燃起,周承脸色苍白起来。
    燃心之痛,真个销魂灭意。心能无限大,故焚心之苦亦是无限。
    片刻之后,周承睁开双眼,脸色病态般的苍白,时刻还在冒着冷汗。
    “小友,滋味如何?”老君笑着道。
    周承勉强笑着:“实在是……说痛不欲生,亦不为过。”
    老君颔首,捋须道:“求道之心,不仅要静,更要诚挚。”
    “何谓诚?三顾茅庐曰诚,程门立雪曰诚。有道是宝剑锋从砥砺出,梅香自苦寒来,要忍常人所不能忍,要受常人所不能受,方可曰诚。”
    “小友本来便有大诚心和大毅力,但不曾悟一个诚字。故此诚心越大,受苦越深,直到悟得诚字方止,一旦半途而废,则诚心不复现,金丹不可证。”
    老君张口便是后世典故,当然这也正常。
    对于证得混元道果的人来讲,岁月已经没有意义,自是能照见古今,更何况老君这万界之太初?
    “伯阳先生所言,我必谨记。”周承拱手作礼。
    老君满意颔首:“如此,我等该出关矣,西行之路,自此当始。”
    ……
    伏金公,是一个水磨工夫,当于大痛苦中悟得诚字,需要时间。
    不过好在周承最不缺的便是时间。
    西出函谷之后,接下来便是茫茫戈壁,荒芜无人烟之地,入目皆是瀚海狂砂。
    “我听闻伯阳先生西出函谷,化胡为佛,可我照见灵山,得见佛光灿烂,已有佛陀,不知此化胡为佛所指为何?”
    面对周承询问,老君沉吟两声:“对也不对。”
    “如今灵山之上,乃小乘佛法也,只算佛理。我西出函谷,乃传一个大乘佛法,好教他们有个佛道。”
    “小乘佛法者,寂灭法也,自悟自修,于寂灭中涅槃,方可超脱,此法易入难成。”
    “大乘佛法者,曰禅,不立经书,不传文字,只传禅机,开悟者即为佛,此道难入易成。”
    周承闻言,若有所思,顷刻间便理解了两者的差别。
    在后世佛教传说中,有两句著名的佛偈。
    其一神秀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其二慧能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两者的境界,自是高下立判。
    可菩提本无树的境界,哪里是常人能够悟得?
    这便是开悟和觉悟,觉悟便是佛,而后修行再无难关矣。
    而几乎所有人,最高境界也就是神秀这般,能够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便已经难能可贵。
    类似神秀这般,更类似于寂灭法,自修自悟,算是小乘佛法。
    而慧能这般,开悟为佛,证得禅机,自然便是大乘佛法。
    见周承在自悟,老君也不打扰,就慵懒的坐在青牛之上,晃晃悠悠的向着西方而行。
    夕阳西下,两人一牛的身影拉得极其狭长,渐渐的跨越两洲边境。
    与此同时,灵山宝刹之上。
    只见,世尊如来端坐莲台,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
    有化如来坐宝华中,顶放十道百宝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现十恒河沙。
    大雄宝殿内,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大众仰观,畏爱兼抱,求佛哀佑,一心听佛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经文。
    倏然,见紫气东来三万里,浩瀚蔓延牛贺洲。
    一时间,诸佛皆惊,诸菩萨皆震,五百阿罗汉、三千金刚、无数比丘、比丘尼心神煌煌难定。
    “静。”
    佛音回荡,一时间诸佛安宁,菩萨心清。
    诸菩萨中,有七佛之师走出,向世尊合掌行礼:“敢问世尊,今道入西洲,可为劫难?”
    世尊佛眼观照,自有所知,道:“佛法寂灭,佛道将生,未来佛合该归位,佛门将大盛,此乃幸事,尔等勿要扰心。”
    “今我牛贺洲不复上古胜景,身十六肘生人难见,诸菩萨当入世,传佛法精妙,普度众生,脱离苦海。”
    “有悟得佛道者,乃大功德,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未来佛。”
    一时间,诸佛菩萨面露喜色,尽数合掌曰:“谨遵世尊法旨。”
    道道法华璀璨,自灵山之上降下,敛去诸般玄妙佛光,行走牛贺洲之间,行善累德,参悟法理,以求悟得佛道,以证菩提。
    “观音尊者为何不去?”
    佛老看向那千手千眼大菩萨。
    观世音菩萨,乃诸菩萨之首,曾点化七佛,号七佛之师,慈悲教主矣。
    “世尊慧眼,弟子曾见世人苦难,发大宏愿,度一切苦厄。苦海一日未干,弟子便不为佛。”
    “娑婆世界,红尘苦厄,哪有苦难尽干一日?”
    “故此,弟子不得作佛。”
    好一个慈悲教主,七佛之师。这般慈悲,当得五老之南矣。
    “善,既如此我便说与尊者一经文,曰:法灭尽经。”
    “愿聆世尊教诲。”
    说话间,喃喃梵音回荡,经文声响起,又有大光明如来相显化,一一玄妙,万般智慧,照十方虚空,无量法界。
    ……
    西牛贺洲,一玄妙净土之地。
    只见一神树生长,放无量光,散万般智慧。
    “那便是菩提树,本是火榕树而已,因释教尊者在此成佛,故以智慧为名。”
    青牛不急不缓的向前行走,老君也抬手指向那一株放无量光的神树。
    周承只是略微打量一眼,那树本是凡树,所谓无量光,也不过是沾了释教尊者证道的光彩。
    所谓菩提树,释教尊者在什么树下悟道,什么便是菩提树。
    “嗡!”
    <iframe class=“game-frame“ scrolling=“false“ src=“https:///game/gameads.html?count=5&isday=1“ style=“width: 100%; overflow: hidden; display: block; margin: 0px auto; border: none;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background: transparent; height: 550px;“></iframe>
    灿灿法华璀璨,一瞬间便升华到了极致,而后内敛下来。
    随即,便看到一身着黄色麻衣的僧人浮现而出,向着周承和老君躬身行礼。
    “须菩提,见过三位大德。”
    三位大德,自然也将青牛也算上了。
    须菩提,世尊如来十位弟子之一,号解空第一。
    周承不清楚在其他有孙悟空的世界中,那神秘的须菩提祖师是谁。
    但至少在这个世界,那神秘的祖师就是周承眼前这位须菩提,因为已经看到了未来的那一幕。
    “菩萨所来为何?”老君看向须菩提,直接开口询问。
    黄衣僧人稽首曰:“世尊曾言,圣人来此送来大智慧,以启佛道,小僧愿追随圣人,以悟佛道。”
    “小友,你怎么看?”
    面对老君的询问,周承回应道:“庄子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我甚喜之。故此,伯阳先生不必问我的意见,与我无关。”
    后世的全性流派,便是以这句话为立派之基。
    不过能够真正做到全性保真这一境界的,则少之又少。
    谁能一毛不拔,一毫不取?
    人生来便是要受到天地供养的,这就很难再谈一毫不取,需要偿还。
    也就是周承这等外来者,祭了大无极道果送给这片世界,反倒是这片世界欠自己的,多了诸般曾经不曾拥有的道理和玄妙。
    “如此,菩萨愿意跟着便跟着吧,老朽没什么可对菩萨传授的。”
    老君此话,颇有深意。
    须菩提闻言,脸上浮现喜意道:“多谢圣人,多谢大德。”
    说话间,向着周承和老君再一次合掌躬身。
    如此,一路继续西行。
    时间一天天过去,又见一僧人徒步而来,遇到老君一行。
    “小僧弥勒,见过诸位。”
    这是一位清瘦菩萨,面露苦色,神有悲悯。
    “原是弥勒菩萨,所来为何?”
    面对老君的询问,这悲悯菩萨微微欠身,曰:“乃为求佛道矣。”
    此时,须菩提向着弥勒菩萨合掌,曰:“道在眼前,弥勒师兄不若请求圣人恩垂,追随身侧?”
    “正有此心,只不敢妄言,怕惹圣人不快。”
    青牛背上的老君不曾多言,只是道了一声善。
    旋即,三人一牛再上路,只不过再之后便不曾遇到什么其他佛、菩萨了。
    西牛贺洲之地,贫瘠异常,不曾见到古书中所著:身十六肘,寿五百岁者。看起来和南赡部洲生人别无二致,反而还更清苦一些。
    时间荏苒,转眼间便是数年岁月,一行人抵达一条澎湃大河之前。
    这大河浩瀚,河面宽八百里,轰鸣流淌,仿若将整个西牛贺洲都一分为二一般。
    “圣人、大德容禀,此乃通天河也,有弱水之能,素有鹅毛浮不起,芦定沉底之说。”须菩提合掌躬身道。
    老君微微颔首,看向通天河的对岸,似乎在观察什么。
    旋即,老君看向周承曰:“小友,你的故人便在前方,不必随着我走完这一路了。”
    周承此时也照见了通天河彼岸的那一方国度,顿时心有所悟。
    “如此,请伯阳先生先行。”
    老君颔首曰:“这一次乃是小友的机缘,金公意马皆有望收服,五掌其三,为道心初成,便是不再修金丹正法,也当有行大寂灭之毅力。”
    “既然走上这条路,金丹正法,自当圆满,半途而废岂是我的性格?”
    老君颔首,而后取出一个两道锦囊,送给周承。
    “此为我送给小友两位故人的机缘,亦是小友的机缘,小友不可看,不可知,否则收意马的机缘可就失了。”
    “谨遵伯阳先生指点。”
    周承将两道锦囊收入袖中,而后向着老君微微躬身。
    此时,在一旁不曾开口的弥勒菩萨忽然道:“初始真人,可是要行大寂灭之举?”
    刚刚老君所说,道心初成,方有行大寂灭之毅力。
    所谓大寂灭,乃是寂灭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过时至今日,这大寂灭也是存在于世尊所讲述的经文中,不曾有人真个见过大寂灭之后再涅槃的。
    “确实如此。”周承颔首回应。
    弥勒菩萨闻言,便向着老君躬身道:“弟子拜谢圣人此番教诲,愿追随初始真人,得见大寂灭,此番失礼之处,还望圣人海涵。”
    “理当如此,且去且去。”老君哈哈一笑,摆了摆手。
    旋即,周承化作一道绚烂华光,跨越这八百里通天河。弥勒菩萨见状,亦紧跟周承。
    “须菩提尊者不去吗?”老君此时看向须菩提菩萨。
    只见这位大菩萨摇了摇头。
    和数年前跟随老君之前,那一副苦行比丘的模样不同。
    如今的须菩提祖师,道袍随身,法相庄严,佛华道光流转,诸般玄妙之相随身。
    有佛音梵唱,有道音缥缈,又有儒教之礼,正是三家配合本如然。
    “随侍圣人和真人这段时间,小僧也得见那东来佛法的机缘,怕是在真人的身上,不过……我不求未来佛位,只求明悟三家,证得己心。”
    “善,佛陀者,曰金仙矣。”
    ……
    在通天河彼岸,还有一条小河潺潺,汇入浩瀚通天河中,此河曰子母河。
    就在这子母河的河畔,立起来一方诡异国度,曰西凉女国。
    这西凉女国中,尽是女子,无一男人,甚是怪诞。
    周承此时看向一旁的弥勒菩萨道:“菩萨可知这子母河的来历?”
    只是一眼,周承便看到了这子母河中的水,尽是邪气。
    便是借这子母河水孕生出来的胎儿,也都不正常,一个个六根恐怕深重的吓人。
    弥勒菩萨摇了摇头道:“真人高看小僧了,小僧修行年岁不长,远不如其他菩萨。或许须菩提师兄作为世尊十大弟子之一,有所了解吧。”
    见状,周承便不再询问什么。
    “罢了,全性保真,与我何关?”
    言罢,周承便不再犹豫,身影化作遁光,消失在原地,直接出现在那西凉女国的国度之中。
    周承的故人,就在这西凉女国的国都之内。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