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第263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眼前跟一座小房子似的蒸汽机, 德亨大为震撼。
    锅炉里的煤燃烧的正旺,磅礴的蒸汽顶入气缸,将气缸内的活塞向后压缩, 活塞移动带动相连接的杠杆、齿轮向后运动,于此同时,气缸顶部的换向阀启动,将蒸汽导入活塞背面, 推动活塞向前移动,与活塞相连接的杠杆和齿轮向前运动……
    杠杆和齿轮前后循环运动起来,成功将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阿尔松阿道:“之前有两个难题难以攻克,一个是气缸顶部换向阀的密闭性,一个就是活塞的密闭性和韧性,这一难题,搭配橡胶作为密封性材料后,就攻克了。”
    “德亨, 还是你高瞻远瞩。我一直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花费六年、看样子是打定主意不管花费多少个年月, 都要坚持去种植、培育橡胶树,为此不惜在海南岛不计成本的投入不计其数的人力和金钱, 现在,看着这台蒸汽机,我明白了。”
    “不管投入多少时间、人和金,都值得。”
    德亨也兴奋不已,道:“是啊,都值得。”
    只是:“这么大啊……”
    阿尔松阿道:“要想带动更大的体量, 蒸汽必须足, 而蒸汽越足, 内外压强越大, 为了能承受足够大的压强,做气缸的钢铁就得足够的厚……”
    “你说的机床一体性切割我已经在研究了,如果能从优化密闭性上给气缸减负最好,若是不能,只能通过气缸材质的耐性和强度上去研究。如何将铁炼制的更强更硬,是另外一个研究课题。”
    德亨赞叹道:“辛苦了,我以为还要等很长时间。”
    阿尔松阿眼睛锃亮的看着这台庞然大物,痴迷道:“都是从郑和宝船船图上学来的,我不过将前人所创复刻出来罢了。”
    说到郑和宝船,德亨又想叹气了。
    德亨是真的没有想到,郑和船图上,所录超过150米长的宝船,驱动力就是蒸汽机。
    想想也是,一艘航母也就300多米长,半个航母大小的宝船,光用风做动力,能驶出海港吗?
    必然是另有动能做驱动的。
    而这个动能,就是蒸汽机。
    德亨不吝夸奖:“郑和宝船驱动图我看过,论驱动力和热能转化率,我相信,你改良的这个更强、更有效率。”
    阿尔松阿搓手嘿嘿笑道:“能不能更强、更有效率,等我将它装上船,下海试一试就知道了。当务之急,是人,德亨,我需要更多聪明、好学、有智慧的人参与进来,一起研究,一起改进。”
    德亨也发愁,道:“我学校才开了没几年,能用的都给你送来了。”
    阿尔松阿面色一沉,道:“内陆有的是人,想想办法,将人弄来。”
    艹,科学怪人啊你这是。
    德亨不想去深思阿尔松阿所说的“弄”都是些什么手段,只得答应道:“我再探听一下,内陆又有什么地方受灾了,无家可归的人总是很多的。”
    阿尔松阿幽幽看着德亨,不说话。
    德亨受不了他这眼神,立即投降道:“我保证,一定给你‘弄’来更多的学生,都是聪明、年轻、体力壮的。”
    阿尔松阿这才满意了,补充道:“要汉人,汉人最聪明。”
    德亨抽了抽嘴角,答应下来:“……好。”
    看完蒸汽机,阿尔松阿又开始跟德亨讲述如何将这大家伙装载到载有火炮的大船上去。
    众所周知,现在的船都是靠风力和海水的流动作为动力带动船只航行,用风帆来改变船行驶的方向。
    归根究底,还是要靠风和水流来带动航行,若是有了蒸汽机做动力驱动船只航行,那船只行驶的方向上面,就不受风和帆的限制了。
    那在海面上打击起敌人来,就能更灵活自如。
    蒸汽机的前景有多么广大,没有人比德亨更知道,在一片灰蒙苍茫找到正确研究方向九成九靠运气的情况下,有德亨这个开挂的做向导,阿尔松阿的研究进度想不快都难。
    当然,最基本也是最难的,还是缺人。
    缺高精尖端的人才。
    各方面的。
    德亨对着星河灿烂的夜空哀叹:“要是改变科举就好了……”
    举全国之力选拔,什么样的人才选拔不出来啊。
    可惜!
    德亨和阿尔松阿两个带着几乎大半个庙屯的青壮劳力,接下来好几个月,不是在深山里造船,就是下海去试船,他还让人在城中铺设了一条铁路轨道,试着能不能用蒸汽机做一台火车出来……
    早就将什么举办婚礼的事情给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不过,这些也都用不到他操心,小福、陶牛牛、宋学清、孙茂这些人,会将城中事务都打理好,只等他什么时候想起来了,检阅一番就行了。
    百忙之中,喝了一杯阿尔松阿和觉罗青衣的喜酒,德亨就带人沿着外兴安岭的外围,向西巡边去了。此次巡边,勘定地形同时,也是试图找出一条除了黑龙江之外的运粮途径。
    其实还有一条运粮路径,就是从海参崴登陆,沿乌苏里江入黑龙江,然后入西北蒙古高地。
    但相比于海参崴这条线,从庙屯直接行船走黑龙江水路,固然绕远,却也是真的节省人力和时间。因为中途不用装卸。
    缺点就是封冻时间长,毕竟纬度高嘛。
    以及,如果在外兴安岭以外修建铁路的话,以现在的技术,无法攻克西伯利亚冻土问题,所以,还是要将海参崴那条线计划起来。
    康熙五十四年春,北京城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时,西伯利亚高地上还是冰冻一片。
    在尚未化冻之时,德亨就带领两万大军从鄂城登陆,向俄罗斯在中西伯利亚驻地雅库茨克出发。
    这两万大军,有五千是德亨手下亲兵,有五千是盛京八旗兵丁,全部都是正规军。剩下的一万人是在籍册之内的役夫,还有不在籍册之内的,你称之为奴隶也行、苦力也行。
    在德亨看来,那一万役夫也可作为战力,真正为军队服务的苦力等,都没算在内。
    所以,他的队伍,说是两万,不止两万,虚浮一点,算四万吧。
    都是从黑龙江、船厂、盛京、蒙古招来的。
    他要去攻打雅库茨克。
    因为清廷谈判团已经从北京出发,向谈判地点恰克图而去,而康熙帝也提前北巡,去多伦诺尔厅坐镇。
    如果俄罗斯人同时也向恰克图出发,那么,等双方相会时候,恐怕得五六月份了,要是慢一点,七月份也不是不可能?
    看似很充裕,实则变数颇多,需要速战速决。
    所以,德亨先带着五千骑兵一路急行军,先去会一会雅库茨克俄罗斯驻军。
    若是能一举进攻下来最好,若是不能,也可就地扎营,再做打算。
    德亨不知道的是,在他攻打雅库茨克同时,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带两千骑兵劫掠了哈密。
    哈密是准噶尔汗国都城伊犁去青海的必经之地,而且,两千骑兵不可能带很多补给,从伊犁到青海要走很多路,中途需要补给,富庶的哈密就是策妄阿拉布坦的“补给”地。
    策妄阿拉布坦为什么要去青海呢?
    因为已故六世/□□仓央嘉措的转世灵通就在青海,策妄阿拉布坦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康熙五十三年,也就是去年,青海和硕亲王札什巴图尔向朝廷奏报,已于理塘寻得灵童转世,请求朝廷允许他们将灵童迎接到青海,然后按照五/□□(六世/□□仓央嘉措已经被康熙帝废黜了)喇嘛之例赐封。
    朝廷肯定有准噶尔朝正王公的,这个消息很快被策妄阿拉布坦获悉。
    康熙帝对此很犹豫,因为自从仓央嘉措圆寂后,青海和西藏一直都有真假灵童之争,青海拥护仓央嘉措,现在的西藏王则是欲除仓央嘉措而后快,想另寻新的灵童,作为双方老大哥的康熙帝,这些年来,则是一直做着和事佬的角色,想不起纷争的解决灵童问题。
    不管青海这边的灵童是真是假,康熙帝允旨让青海和硕亲王将灵童迎回青海,但并未进行册封。
    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和西藏有仇,为啥?
    因为噶尔丹曾经以活佛的身份在西藏学佛,后来噶尔丹能拉起那么大的阵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活佛的身份,受到西藏僧侣的支持。
    你说策妄阿拉布坦恨不恨西藏。
    西藏排斥仓央嘉措转世灵童,那他就将这转世灵童接到准噶尔,那么,伊犁即将成为僧侣等朝拜中心,与准噶尔汗国来说,有利无弊。
    既然邀请不能,那就去抢过来。
    很可惜,哈密是清朝廷驻军之地,也是月兰代表朝廷重点经营地点之一,策妄阿拉布坦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首次告捷就攻占下五个城池,但也就止于此了。
    在哈密驻军反应过来之后,哈密军民协力,一举将策妄阿拉布坦两千骑兵击败,让其退至城南20里地。
    然后,接下来半个月,不等策妄阿拉布坦再有行动,甘肃总兵带兵驰援而至,策妄阿拉布坦见清廷出手了,不再南下青海,退兵而回。
    而此时,月兰并不在哈密,也不在吐鲁番,她在巴尔喀什湖的勒不什。
    在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做了新的准噶尔汗。
    甫一即位,策妄阿拉布坦就派遣其弟策凌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萨克汗国的头克汗,使哈萨克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和小玉兹三个汗国,并均臣服于准噶尔。
    这次西征,除了清洗了准噶尔汗国内不服他的人,还获得了军功,让策妄阿拉布坦彻底坐稳了汗王的宝座。
    在这之前,俄罗斯从莫斯科,南下去波斯经商的路径就是哈萨克汗国,如今虽然哈萨克汗国被打散了,但并不影响俄罗斯人的商路,而且,自从月兰至准噶尔经营西北(准噶尔)羊毛织造局后,商路东移,反倒是更加繁荣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