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第27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禛挑着眉看了会手里的纸张, 然后从弘晖手里抽出那张已经皱巴的纸,放在上面,试探着读道:“弘晖, 见字如晤……”
    正在低头忍不住淌眼泪的弘晖听到熟悉的内容,抬起头来,小嘴微微张开,也忘了哭了, 满是水渍的小脸上全是惊讶的神情。
    四福晋也饶有兴味的看着胤禛读信,这可真是稀奇了,胤禛居然能读懂那孩子写的鬼画符?
    胤禛一边辨认一边慢慢读道:“……你送给我的毛笔很好用,我平时不觉着,用了你送的笔之后,才发现我家的笔管太粗了……”
    这就是第一页纸上的内容,一张纸,就写着了这么几个字, 这字嘛, 真是丑的一言难尽。
    弘晖见阿玛居然把德亨的信读的一字不差,不可置信的喃喃自语道:“竟然真的是信, 不是胡乱画的。”弘晖收到信后,都是奴才读给他听的,他就以为是德亨说的话,让奴才记了下来,回来说给他的。
    他虽然很稀罕德亨写给他的“信”,但也没真的认为上面写的就是真的可以辨认, 用以承载语言的文字。
    此时见阿玛居然将这信给读了出来, 他心里的震惊可想而知。
    胤禛就奇怪了:“你不知道这是信?谁写的?”那你还收着这种鬼画符, 还时常拿出来看一看, 要不然也不会和功课混在一起交给他了。
    他儿子这是有什么癖好不成?
    做功课被抓包三心二意不认真,此时又被发现他居然读不懂信,弘晖的情绪下沉到了最底层,他缩了缩脖子,蔫蔫道:“儿子知道这是德亨写给儿子的信,但、但,儿子读不懂他写的什么。”
    胤禛:……
    原来是那个叫德亨的小孩子写的,他真是一点都不意外。
    四福晋也忍不住插嘴道:“爷竟然能读懂?这信是有什么蹊跷不成?”要不然你是怎么读通的?
    胤禛:“……这信,是用满蒙汉三种文字穿插写成的,福晋一个字也没看明白吗?”他也很奇怪,这里面还是有好几个满字的,不至于一个字都看不懂吧?
    四福晋微笑脸:“……原来如此。有几个字好像能看懂。”但看懂几个字有什么用,不还是读不懂信上的内容。
    四福晋并不识得蒙古字,实际上,她连蒙古语也只会说寻常请安问好的几句,其他的就听都听不明白了。
    但其实,她的外祖母是蒙古格格,记忆中,小时候母亲也是教过她说蒙古语的,不过,她十岁就嫁给了胤禛,从此就以紫禁城为家,说的学的也都是满语满字,偶尔学些汉字,也是为了能看懂女戒,所以,德亨的信对她来说,就是真正的天书了。
    也是鬼画符。
    至于弘晖,他学的是满字,会说汉语,汉字也开始学了,但是吧,德亨的字写的太抽象了,还时不时就夹杂蒙语,所以他也读不通德亨写的信。
    胤禛看着信上的词句倒是怀念的很。呵呵,其实他小时候,应该是刚开始开蒙读书那一段时间,他也是分不清满蒙文字之间的差别,时常将这两种文字给用混了的,全靠着他的勤奋和谨慎才蒙混过师傅的关。当然这一段混乱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凭借他聪明的头脑,很快就分清了满字和蒙字之间的差别和用法,就再不会写混杂文字了。
    这个德亨,就像福晋说的,很聪明,也很有趣。
    就他刚才读过的这一页纸,上面的字句通顺,用词准确,真不像是个还没读过书的孩童写出来。
    挪开第一页信纸,胤禛兴致很高的开始读第二页:“…我听吴天宝说,你跟谙达学打拳摔着了,可有摔的很痛吗?如果很痛,那就歇一歇,等修养好了,再继续打拳也不迟的,你还很小的年纪,以后你有很多年可以继续打拳呢……”
    这是第二页信纸上的内容,都是童言稚语。
    吴天宝是哈图尔的手下,哈图尔每天都有很多正事要做,给弘晖和德亨之间传信的差事,他就教给了自己的手下吴天宝。
    吴天宝会写满汉两种文字,虽然不甚精通,但应对德亨是足够了。
    换信纸的空档,胤禛问儿子:“什么时候摔的?摔到哪里了?养好了没有?”
    弘晖觑了眼他的脸色,见寻常,就乖乖回答道:“前天摔的,摔着了膝盖和屁股,已经擦了药油……”他没说有没有养好,而是道,“……儿子没有懈怠,这两日有跟着谙达继续练习打拳的。”
    胤禛沉默了一瞬,平平道:“很好。”
    虽然只是平平的“很好”两个字,但弘晖仍旧备受鼓舞,一直跪在地上的小身子也舒展了开来,不再是缩着肩膀佝偻脊背的窝着自己的姿态了。
    胤禛继续读第三页信纸:“你摔着了,要吃点好吃的补一补,今儿个哈拉嬷嬷和李阿妈要做三珍糕给我吃,我把方子说给吴天宝听,让你们府上也做给你吃。我听说宫里有一种点心叫八珍糕,不知道你有没有吃过。如果你吃过,请在下次写信的时候告诉我。”
    落款:德亨。
    胤禛捏着信纸问道:“这个三珍糕又是什么?”
    见四福晋要回答,就道:“弘晖,你来说。”
    弘晖回道:“禀阿玛,这个三珍糕是一个糕点方子,以茯苓为主,孩儿参和白术为辅,佐以白扁豆、莲子、山药、粳米,以山楂或者蜂蜜调味蒸制而成。儿子觉着,这应该是个药膳方子。”因为茯苓、孩儿参和白术都是药材,这个他是知道的。
    胤禛略略皱眉,道:“你吃过了?”
    弘晖看了眼四福晋,低头回答道:“额娘让府上供着的郎中看过方子,说有益气补脾和中消暑之功效,就让厨房做了,儿子每天都吃一块。”
    胤禛眉头这才松开,药岂是能胡乱吃的,也对,有福晋看着,自然不会给儿子胡乱吃药的。
    胤禛很感兴趣的对四福晋道:“一份糕点而已,竟然有此等功效,拿来爷也尝尝。”
    四福晋点头,吩咐人去主院取,对胤禛解释道:“如今天热,做熟的食物不好隔夜,我都是让厨房只做够一天的量,省的做多了浪费了。爷或许没在意,饭后给爷上的糕点种就有这一道三珍糕。”
    胤禛伸出一只手将跪在他脚边的弘晖给扶起来,随口道:“爷不爱用糕点,你是知道的。”大夏天的热都要热死的,谁耐烦吃那甜腻腻的点心。
    所以,对四福晋那里上的饭后糕点,他是一眼都没看的。
    四福晋点头,道:“这三珍糕和奶饽饽一样,甜味都是淡淡的,爷说不定也会喜欢。”
    她已经知道了,胤禛很喜欢那个奶饽饽,一连吃了三个,可见他今天对她那里准备的饭食不怎么中意,应该是没吃饱,遇到了喜欢的奶饽饽,就多用了些。
    胤禛对四福晋的话语只是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说糕点的事,而是吩咐弘晖去拿笔,他就在案几上给儿子批改功课。
    这说话说到一半就没了下文的事也常有,四福晋早习惯了,见他伏案批改功课,就给候着的奴婢们打了个手势,让她们去点灯。
    虽然弘晖这里的窗户上都镶嵌了透明玻璃,采光优越,但现在外头天色渐渐昏暗了,也该点灯了。
    功课批完了,发现儿子虽然有三心二意分心之行为,但功课没有落下一点,心下满意,就点评道:“你最近字写的大有长进,这‘勇’、‘信’、‘昌’……几个字就写的很好。”
    弘晖被夸了,他眼睛亮晶晶的,努力抿着嘴不要让自己笑的太明显,要不然阿玛会以为他骄傲自满了。
    点评完大字,胤禛又开始抽查他背书情况,弘晖也都在课程进度内倒背如流。
    胤禛这回是彻底满意了。
    道:“很好,阿玛不在的时候,你功课上没有懈怠,是个勤奋上进的好孩子。以后也需如此,切记戒骄戒躁,亦不可骄矜自满,记住了吗?”
    “是,阿玛,儿子记住了。”弘晖大声回答道。
    声音里带着被认可后的浓浓喜悦,让胤禛看了他好几眼,正想数落他几句要他“喜怒不形于色”的时候,四福晋突然开口道:“三珍糕送来了,爷要不要尝尝?弘晖,去给你阿玛捧茶。”
    给儿子使个眼色,要他捧茶伺候胤禛用点心,不要再继续说功课了。
    再说下去,弘晖今晚一定还会躲被窝里再哭一场。四福晋已经预料到了结局,她心疼儿子,开始尽力在父子之间斡旋。
    胤禛在心里骂一句“慈母多败儿”,接过丫鬟递过来的毛巾擦了擦手,开始用这三珍糕。
    确实,挺和他胃口的。
    四福晋找话道:“爷,宫中真有一道叫八珍糕的点心吗?”
    胤禛随口道:“你在宫里住了这么多年,宫里有什么点心你不知道?”
    四福晋沉吟:“那德亨说的八珍糕,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听来的。”
    胤禛道:“纳喇氏也是大族,族里有传下来的一两道点心秘方也不奇怪。”
    四福晋还是道:“那也该听说过才是,我出去走动吃席,也没少见纳喇氏,真是头一次听说三珍糕八珍糕的。”
    胤禛想了想,道:“可能是他们家中珍藏的汉本,近日被那孩子翻出来,才得了这个方子吧。”
    这话胤禛说的就很不要脸了。
    珍藏?
    要说满人家中“珍藏”的汉文书籍,那得来的渠道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初入关进北京城的时候烧杀抢掠来的。
    胤禛猜,德亨所说的“宫中”的八珍糕,应该是大明王朝的紫禁城,而不是今天满清的紫禁城。
    四福晋点头道:“也有这个可能。”
    怕晚上积食,胤禛只用了两块麻将大小的三珍糕就放下了,胤禛擦了手,呷了口茶,眼看就要离开了。
    弘晖壮着胆子开口道:“阿玛,儿子,儿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