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92章 北伐部署(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2章 北伐部署(中)
    三个大将各自发表了观点,廖永安认为要抢占关隘,不仅能打,还要能守得住,如此燕云才能稳固。
    朱亮祖认为要捉到元帝,不然元廷手里还有数个行省,还可以组织兵力搞迂回偷袭。
    杨璟则是认为可以效仿汉武帝,经略河西走廊,张帝国之臂掖,切断蒙古与青藏高原的联系。
    他们说的倒是都不算错,其实历史上的明初大抵也是遵循了同样的战略,因为那时北元仍旧存在,对大元残余势力仍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因此明初对青藏的态度,就是‘北攻南抚’,对于河西走廊和青海地区的势力是坚决打击,还在嘉峪关以西设置了关西七卫,把大明的势力延伸到了塔里木盆地,这么干就是用来切断北元和青藏的。
    而对元廷在高原的政治遗产,三个宣慰司,十三个万户府,这些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大明则是以招抚为主,并在河西走廊以及青海地区设置了多个茶马司,官方垄断高原的茶马贸易,通过经济控制,逐渐将青藏高原纳入了统治。
    不过现在吗,还是和原历史的局势有些区别的,不能一味的照搬。
    就在鲁锦点点头,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枢密院的夏煜又突然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几位将军说的,有点过于担心了,其实在臣看来,这次北伐之后,元廷根本没有实力能对我国做什么。”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忍不住看向夏煜,他们倒是想听听这位长期在后方的参谋赞画能有什么高论。
    鲁锦也问道,“哦,此话怎讲?”
    夏煜当即解释道,“首先云南就不足为虑,云南的梁王和大理段氏,若我军不先主动进攻,他们自保有余,但绝对无力进攻湖广。
    “其次是宣政院,臣听说乌斯藏如今正在内乱,元廷在乌斯藏设立的十三万户府和宣政院,实际上已经形同虚设,十三个万户府之间互相打成一团,叛军对元廷现在根本就是既不听调,又不听宣。
    “高原被叛军阻隔,因此即便元帝退往漠北,也不可能有实力组织兵力从乌斯藏借道云南,因为叛军自会堵截他们的道路。
    “最后便是辽阳行省,辽阳行省在地图上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其精华其实都在辽东的辽阳、沈阳一带,辽东以北的大片地区,其实都不足为虑。
    “哪怕是前宋时期强横一时的辽、金两国,其核心也是在辽东和燕云周边,这点从两国设置的都城位置就能看出来,辽国五京,西京就是如今的山西大同,南京就是如今的大都,东京是如今的辽阳,中京就在如今的大宁路,只有一个上京是在草原,其余四京都在燕云和辽东。
    “金国的三京分别在大都、开封、和辽阳北部,其重心其实也在燕山以南。
    “因此只要此次北伐,我们能收回燕云和辽东,即便辽东以北还有些残元的势力,他们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前宋之所以弱,便是因为没了燕云这道屏障,而辽金之所以强,也是因为他们抢到了燕云,失去了燕云和辽东,东北的女直、契丹,这些跳梁小丑根本就不配与中国为敌!
    “依臣所见,其实最该防范的并非北伐后的元廷残部,反而是辽东以东的高丽,高丽狼子野心,对元廷本就不服,等此战过后,彻底失去了元廷的管控,高丽一定会固态萌生,北上西进,夺取辽东更多的领土,这点才是朝廷最需要警惕的。”
    在场众人闻言都不禁点了点头,对于夏煜的三个观点,他们还是比较认同的。
    中国自有史以来,南方那些山旮旯里长出的政权,就从来威胁不到中央王朝的统治,不论是汉朝的夜郎,还是唐朝的南诏,又或是宋朝的大理,他们最多也就割据一方,哪怕是最菜的宋朝,也不可能让大理逐鹿中原。
    东北这地方虽然强权迭起,但那也是因为石敬瑭这个小人弄丢了燕云所致,辽金之所以能够崛起,那也是因为他们白捡了中华文明的边角之地,这才拿到了逐鹿中原的入场券,否则没了燕云和辽东,就那群林子里的野人算个戟把。
    至于乌斯藏,这个他们不清楚,因此不予评论,不说在场的诸将,其实就连鲁锦也不清楚这个情况,于是他当即问道,“乌斯藏的宣政院内乱,消息属实吗,你是听谁说的?”
    掌管情报局的包毓当即站了出来,“陛下,是情报局最近才得到的消息,因为不太紧急,因此还没来得及上报。”
    鲁锦点点头,又问道,“具体是什么情况,怎么个内乱法?”
    包毓踟蹰片刻,整理了一下措辞才说道,“此次乌斯藏内乱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廷灭宋之前,祸根是从那时候就埋下的。
    “简单来说,就是元廷当初划分乌斯藏的十三个万户府时,因分配不均,有些万户府为了争夺利益,怀恨在心,但之前有元廷压着,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挑起争端的由头,其实是元廷扶持的番僧,偏袒其中一方,打击另一方,处置不公,这才激化了矛盾,导致十三万户府中,有个叫帕木竹巴万户府的,带头反抗元廷委任的宣政院使,还将宣政院使所辖的其他几个万户府全部击败。
    “这场乌斯藏的内斗已经打了好几年,目前当属帕木竹巴万户府的实力最强,隐隐有一家独大之势,元廷设置的宣政院确实也就只剩个名号了,实际上帕木竹巴万户府已经不听元廷的调遣。
    “此事是情报局从大都获知,但也只知道个大概,具体情况不明,陛下若欲知道详情,可以在北伐时,把大都的那些番僧全都抓起来,仔细拷问,他们肯定更清楚乌斯藏内部的纷争,明晰了此间细节,也有利于朝廷今后对乌斯藏的政策制定。”
    鲁锦点点头,他对雪区的十三万户府知道的不多,但帕木竹巴王朝的大名他还是有些印象的,起码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熟悉。
    于是鲁锦又问道,“你说是元廷扶持的番僧偏袒一方所致,究竟是哪个派系,我听说乌斯藏的番僧分成好几派,教义各有不同,之前怎么就没出事?”
    包毓想了想才说道,“臣也只是略有耳闻,对乌斯藏教派所知不多,说的不一定对,陛下若知详情,还是要找番僧来问更为稳妥。”
    鲁锦点点头,“那你就知道什么说什么。”
    “是,乌斯藏的西方教根据其教义不同,大抵可分为四派,又因四派所衣服色不同,又被人俗称黑、白、、红四教,白教又名噶举派,着白衣,常于雪山苦修,很少参与政事。
    “黑教名噶当派,着黑衣,臣所知不多。
    “另有红教,名宁玛派,也是雪山最为古老的西方教,相传是唐朝时由吐蕃从天竺引入,该教又与天竺联系密切,常请天竺法师去雪山讲经,故而还吸收了天竺湿婆教的教义,多有残忍嗜杀邪恶之举。
    “而元廷扶持的是教,又名萨迦派,由著名的八思巴法师弘扬,八思巴此人在元世祖还未登基之前,便与元世祖相识,私交甚笃,甚至八思巴还曾为元世祖灌顶。
    “大元建立后,元世祖更是尊其为灌顶法师,派其回雪山招抚各方势力,元廷早期在雪山设立的宣慰司能够成功建立,便是这八思巴的功劳,元世祖还下令让雪山各派僧人,都依萨迦派的戒律持戒,这才形成了萨迦派一家独大的局面。
    “后来元世祖又请八思巴至大都,让其编撰蒙古文字,封其为帝师,将其弟子留在大都,遣八思巴回乌斯藏治理政教事务,封其为宣政院使,此后便一直形成了帝师留京,掌教驻藏,兼任宣政院使的制度。
    “之前没有出事,皆因八思巴德高望重,但传承至今,当今的萨迦派掌教又如何与八思巴相比,不能公平处置各万户府事务,自然会有今日之局面。
    “不过此皆臣一家之言,也是臣道听途说,陛下且听听便可,不可信以为真。”
    鲁锦点点头,随即又好奇道,“只有四教,不是五教吗?”
    包毓张了张嘴,仔细想想才说道,“臣确实只听过四教。”
    那就是黄教的格鲁派现在还没诞生?鲁锦心道,这样也好,他可是对那些搞人皮唐卡,人骨法器,群胶双修的邪门密宗没有任何好感,这些鬼东西全没了才好。
    搞清了高原如今的状况,鲁锦才对诸将说道,“都听见了,乌斯藏内乱,云南不足为虑,元廷残部想迂回偷袭也没那个机会。
    “不过胡酋我们还是要尽力去抓的,至于怎么抓,元军不是喜欢迂回绕后吗,这次我们也给他来个迂回绕后,来人,把沙盘搬上来。”
    立刻有侍卫大殿中间摆上中国北部的沙盘,鲁锦干脆来到殿中,站在沙盘上对诸将讲解道。
    “此次北伐,拟分四路大军分阶段出兵,共动用四个方面军,九个集团军,加上参战的各禁卫师,一共约57万兵力。
    “其中西路拟用第四方面军,由俞廷玉率领,主攻陕西行省,夺取陕西全境及汉中地区,这个稍后再说。
    “关于燕云这边,共分为三路,其中的中路军主攻山西道宣慰司,也即今后的山西行省,拟用廖永安的第三集团军,常遇春的第九集团军,廖永安为中路军主将,常遇春为副将。
    “你二人先到黄河以北的怀庆路集结,然后从太行八陉最南边的轵关陉,从怀庆出发,向西经垣曲,打到闻喜,突入山西腹地,然后沿着汾水一路北上,先攻下太原,再由常遇春率第九集团军攻破代州的雁门关,突入大同,然后急行军向西北夺取兴和路,也即野狐岭这个地方。
    “此处是军都陉的北口,也是元廷从大都北逃的缺口之一,堵住了这里,便能堵住胡酋西窜北逃的活路,这仗也就赢了一半。
    “东路军,拟用杨璟的第三方面军,外加刘福通的暂编第十一集团军,一共三个集团军的兵力,杨璟为东路军主帅,俞通海和刘福通为左右副将。
    “你们三个集团军先到山东登州集结,圣武军全部水师也调往登州,战役开始后,你们要在合适时机从辽东的锦州登陆,其中杨璟亲率一个集团军坐镇锦州,堵住傍海道的北口,也即辽西走廊。
    “俞通海率第二集团军,从锦州向西急行军,攻克大宁路,以及松州地界,堵住卢龙道,以及平冈道的北口,如此便能堵住从大都北逃的全部出口,除非元廷那些人全都长出翅膀,否则他们一个也别想逃跑。
    “而刘福通的暂编第十一集团军,你们要从锦州向东,攻克广宁、辽阳、沈阳三城,掩护杨璟和俞通海的侧翼,顺便还要监视高丽和辽东半岛之敌。
    “最后便是南路军,由朕和朱亮祖率领,从河北正面压迫大都,不过我们这一路只是唬人的,这仗的重点不在正面,而在于中路和东路的左右两翼。
    “把元帝赶到草原,收回大都,不算真正的赢,也用不着派那么多兵,你们先从两翼迂回包抄,截住了元廷的后路,这仗才算真正的赢。
    “等你们先绕后成功,堵住了元廷的退路,我们南路军再向北压迫,最后给元廷来个瓮中捉鳖,才能达到我们留元帝于关内的战略目的,都听明白了吗,有不懂的可以问。”
    在场众人全都盯着沙盘点了点头,然后常遇春才出声问道。
    “陛下,我从雁门关北上夺取野狐岭之后,那好像离上都也没多远了啊,要不要连上都也一起打下来?”
    俞通海也点头说道,“是啊,我率第二集团军进抵大宁和松州,堵住平冈道和卢龙道,松州距离上都也不远,如果需要打的话,我和常将军完全可以联手,从东西两面夹击,会师于上都城下,元上都本就没多少兵力,应该很容易就能打下来。”
    鲁锦闻言却来了一句,“贪多嚼不烂,你们有多少骑兵啊,敢这么打?”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