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78章 南洋之行(中)
第478章 南洋之行(中)
听到李彬和陈友谅商量,可以促成占城朝贡之事,一旁的汪大渊却说道,“远交近攻,对付安南或许有用,但占城也不可偏废,以殿下的雄心壮志,若真图谋安南,绝不会只对一个安南动心,这从殿下此次的布置就能看出来。”
陈友谅和李彬当即点了点头,鲁锦都让把情报局设到巨港去了,还直接明言说要婆罗洲的石油,还有吕宋的马尼拉国,更是将其当作了黎洲航线的重要枢纽,这样的枢纽控制在别人的手里怎么行,当然是自己掌控更好了。
再有就是鲁锦跟陈友谅说过,安南和燕云一样,燕云脱离中原几百年要收回来,安南同样脱离中原几百年,当然也要收回来,安南都收了,那占城还远吗?
汪大渊这时又说道,“其实此处也是我中国故土,汉朝所设的日南郡,已经到了北回归线以南,每年有两个月的时间太阳是从北往南照的,因此这里有些房子是坐南朝北。”
从没来过南洋的陈友谅和李彬闻言,这才突然向附近的房子望去,刚才他们就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劲,经汪大渊提醒,这仔细一打量果然发现了怪异之处,而且这里的建筑风格也颇具异域风格,根本不是中式建筑,反而更像印度风。
嗯,占城国的官方信仰是信印度婆罗门教的,占城与安南中间的顺化地区,就是此时中南半岛上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的交汇地,北面的安南用中国制度,中国建筑,南面的占城官方说梵语,信印度教,房子盖的也像是印度神庙。
李彬这时才说道,“汪先生的意思是,殿下想要把占城也收回来?”
汪大渊摇了摇头,“我可没说,但占城确实是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汉朝时,日南郡最南边的土人叛乱,汉军没有打赢,导致让他们脱离了中原的统治,变成了林邑国,之后隋朝时隋军又灭过一次林邑国,只是没坚持几个月,便又撤走,导致林邑国再次脱离中国掌控。
“再之后,林邑国就变成了占城,如今也不过才传到十几朝而已,因此从法理上看,这里绝对是我们的汉唐故土。”
陈友谅和李彬这才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既然是汉唐故土,那就是有宣称呗,有宣称自然有收复的理由,两人闻言立刻就对占城动了心思。
这三人现在的利益是出奇的一致,李彬是南洋情报站的总站长,鲁锦答应他们能从南洋弄回多少土地,就按功劳给他封爵,那他自然有图谋占城的理由。
陈友谅现在又是海军将领,海军想要有活干,那就只能打周边海上岛国的主意,这占城虽与陆地相连,但若征伐占城也肯定少不了他们海军出力,海军能出力,那就少不了海军的功劳。
而汪大渊呢,他又是最理解鲁锦心思的人,他见过鲁锦那辆车,知道鲁锦让他去黎洲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橡胶,但橡胶在北方又种不活,那就只能想办法获取南洋的土地,攻打别的地方或许还有疑虑,但收复汉唐故土的理由绝对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
而且他作为探洋使,当然是从海外弄回来的好东西越多,越能证明海外的利益不可或缺,他身为探洋使的功劳也就越大,虽然汪大渊自己不图多大功劳,但对自己的家族而言,他也不介意给族人多找碗饭吃。
李彬这才说道,“多谢使君提醒,我明白了。”
既然明白了,自然要提前做些准备,李彬当即以中国商贾的名义,跟宾童龙当地的商贾做起生意来,他找了个宾童龙本地的华人商贾,名叫林叔衡。
此人祖上是福建来的,已在宾童龙繁衍了三代,但家里娶的却都是汉女,仍保留着说汉话,认汉字的传统,但同时也会说梵语和安南土语,是个心向故国之人,尤其是听说新崛起的楚王即将赶走蒙古鞑子,更是让他颇为激动,据林叔衡自己所说,他祖上就是前宋逃来南洋的汉人海商。
于是李彬跟林叔衡提议,两家合伙在宾童龙建立一个商号,李彬有稳定的中国货源,要什么有什么,而林叔衡有占城本地的人脉和销售渠道,两家强强联合,生意自然也好做一些。
林叔衡闻言顿时一拍即合,还把自己的儿子林渊,送给李彬当商号的伙计和翻译,这小子从小在占城出生长大,总听父母说他们的母国是中国,可却从来没去过,这次正好跟着一起回去看看。
而且17岁的林渊还精通多种语言,福建的闽南语,南洋的马来语,印度的梵语,他都会说一些,可以留在船上当翻译,李彬继续去南洋其他地方就肯定用得上他。
李彬也来者不拒,他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手,然后他也在宾童龙留下了几个随从,说是分号掌柜,其实就是南洋情报站的占城分站人员。
搞定了占城的情报站,还找了个当地的华人商贾当商业代理,他们这才准备启程前往其他地方。
回到远望号船上,汪大渊又跟陈友谅说道,“占城的金兰湾是一个位置极佳的军港,殿下曾经说过,想要成为军港,其地形必须满足几点,首先是要三面环山,一面临水,还要口小腹大,两侧有山,一来有山可以为军舰避风,二来在入口处两侧的山上布设炮台,还能用炮火封锁港口,让敌舰无法进入。
“其次港内的水要深,湾内要足够开阔,这样才能停泊足够多的大船,陈将军看这个金兰湾能停多少艘远望号这样的巨舰?”
“几百艘总是能停的下的。”陈友谅站在甲板上打量着周边的港湾,这才发现这里果然是个极其优良的军港,然后又追问道,“除了要水深,口小腹大,两侧有山,还要有什么?”
“还要有地理位置,最好靠近主要航道,不然若是鸟不拉屎,人迹罕至之地,就算港湾的地形再好,用不上不也是白扯?”汪大渊再次介绍道。
陈友谅恍然的点点头,“这倒也是。”
汪大渊则是又说道,“而金兰湾的位置就极好,从这里到吕宋的马尼拉国是2600里,到马六甲(淡马锡)也是2600里,到广州也是2600里,到渤泥国(文莱)只有2000里,到巨港3200里,不论是到哪个方向,最多都不超过七天时间。”
陈友谅闻言顿时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这话的意思,“这岂不是说此处就是南洋的正中?若是在这金兰湾放一支舰队,就可以控扼南洋诸国了?”
汪大渊点点头,“所以殿下才将此处称为南洋第一军港,将来是打算将这里作为南海舰队母港来使用的。”
“南海舰队?”
“等海军正式成立的时候,陈将军就知道了。”
李彬和陈友谅闻言也再次明白了占城的重要性,这样的战略重地,那必须收回来啊!
不过李彬紧接着又说道,“使君,既然占城已经来过,那西线应该就没其他重要地方了吧?使君称此处到马尼拉国也不远,不如我们干脆转去东线,先去吕宋的马尼拉,再去渤泥国,然后再去巨港?这样走一个折线,也就不用再特意绕一圈了,陈将军和使君以为如何?”
此时就能看出宾童龙的战略地位了,从金兰湾真是到哪里都方便。
汪大渊看了看地图,这样走还真的可行,按李彬说的航线,一趟就能经过南洋所有重要国家的航线,之后也就不用特意绕一圈了,于是便说道。
“可以试试,反正最多就几天航程,若是到不了,到时候我们再做其他打算。”
“嗯,那就先去马尼拉。”陈友谅和李彬点点头,当即都同意了下来。
有了之前从澎湖到宾童龙的这次成功冒险,其他人也对汪大渊的导航技术更加信服,这次再走这样的‘跨洋’航线,也就没人反对了。
于是远望号再次调转方向,从宾童龙启航,朝着东北方的吕宋马尼拉驶去,不过这次不是顺风,2600里的航路,原本以为最多两天就能到的,结果足足跑了三天半,弄得他们还以为自己跑错了方向,直到第三天汪大渊重测了经纬度,确定航线没错,才继续向前行驶,最终还是有惊无险的抵达了马尼拉。
吕宋岛如今只有南部的马尼拉湾才有城邦国家,北部大部分地区还都是土著部落,而一个小小的马尼拉湾居然就有三个城邦国家,海湾北部的叫吕宋国,南部的是马尼拉国,也有人将其称为‘梅尼拉国’,不过不重要,反正都是音译。
被吕宋国和马尼拉国夹在中间的,还有一个叫麻逸国的小国,不过沿海领土都被马尼拉抢走了,居然在一个岛上变成了个内陆国家,也是离谱。
不过李彬他们很快就发现,马尼拉这里的汉人比之前的宾童龙更多,而且这里也是中国海商在南洋的重要商港之一,那些泉州的色目海商就算想去信天方教的苏禄国,也必定要先在马尼拉停泊补给,顺便做生意。
之前被色目商贾从中国卖到南洋的驱口奴隶,也大多卖到了这里,有些汉人被当成‘猪仔’一样卖到了马尼拉,干的也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当然这里也是有不少汉人海商的。
李彬如法炮制的在马尼拉找了当地汉人商贾合作,开设分号,又放下几个‘分号掌柜和账房’,还跟他们嘱咐道。
“南洋的每一个汉人都是朝廷经略南洋的重要助力,你们要想办法解救这里的汉人驱口,将他们收为商号的伙计,想办法把他们拉到商号旗下来,将来必然会有大用。”
被分来做马尼拉情报站分站长的赵环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李大柜放心,我们肯定把分号打理好。”
“嗯,钱先分给你们三千两,还有这次的货款也给你们,兵器甲胄我先留着,你们下次报个数,需要多少我再给你们调拨。”
“是。”
“还有,你们可以在这里搞个修船厂,多招募本地的汉人做工,平时也要备着些补给,明年或者后年,汪使君可能还要乘着远望号从黎洲回来,到这里补给,你们得做好接应的准备。”
“是,我一定尽快把修船厂办起来。”
“嗯,那我就放心了。”李彬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才带人回到了船上。
远望号随即又向下一站,文莱湾的渤泥国驶去。
渤泥国的都城就在文莱湾,相当于他们这次直接去了渤泥国的都城,几天之后,远望号的到来顿时在渤泥国引起了轰动。
一是大家没见过远望号这样的船只,通体白漆,桅杆高耸入云,行在海上可谓惹眼至极,二是如今中国元朝当政,中国的海商都喜欢去渤泥国东北面的苏禄苏丹国去贸易,来渤泥的商船极少。
那么大的文莱湾,只有可怜的十几艘船,还大多都是南洋其他国家的船只,没一条是中国来的,这就显得李彬一行人更加突出,当地商贾一听说他们是中国来的海商,顿时更加热情。
在交易了一笔铁锅、丝绸、纸张、笔墨、瓷器、茶叶等物之后,那些本地商贾还询问他们为何会来渤泥,李彬顺势就把中国当下的形势告诉了他们,得知蒙古人的元朝很快就要灭亡,新的汉人皇帝有意驱逐天方教的色目商贾,渤泥国当地的商贾顿时大为惊骇,然后就是狂喜,这意味着以后中国的商贾都会来渤泥国,而不会再去他们的敌人苏禄国那去了。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渤泥国国王马合谟沙的耳朵里,国王当即请他们去王宫做客,向他们仔细询问中国的消息,马合谟沙一连问了几个是真的吗,中国的汉人皇帝打到哪了,什么时候能赶走蒙古和色目人之类的,李彬全都一一作答,这顿时让马合谟沙欣喜不已,表示要去中国找汉人皇帝朝贡,只是如今他国力衰微,十分贫穷,恐怕拿不出什么像样的礼物,这让他哀愁不已。
李彬却听得眼前一亮,拿不出礼物这好办啊,中国也可以在渤泥国搞个租界不是,别的地方不要,只要把油田租给中国,好像也不是不行,当然他的明面身份不是使者,所以没直接说这话。
而是对马合谟沙说,中国的汉人皇帝也不喜欢天方教,如果得知渤泥国正在被信奉天方教的苏禄国进攻,一定会愿意给渤泥国提供帮助,赶走渤泥国的色目人,国王没有礼物也没关系,只要愿意拜中国当宗主国,两国结为同盟,这便是对中国皇帝最好的礼物。
马合谟沙闻言更加兴奋,当即表示希望李彬能带渤泥国的使者去中国,但李彬却没立刻答应,说自己还要去巨港,等回程的时候倒是可以接上他们。
马合谟沙闻言当即答应下来,这简直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肚子饿了有人请吃饭,中国的新皇帝居然也想跟他联手赶走色目人,那简直太棒了。
等李彬回到船上,顿时跟陈友谅、汪大渊几人感慨不已,这才转了不到一圈,就拉上了两个国家的使者,等这次回去,恐怕鲁锦要提前享受一次‘万国来朝’的盛景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