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朕才是真命天子 - 第465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第465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
九月二十八日,东荆河边的这场战斗说明了一个问题,圣武军即便在缺少火炮的情况下,仅靠火枪兵和长枪步兵跟敌人贴身肉搏,凭借着一直打胜仗带来的士气,以及圣武军较高的披甲率,面对两倍于己的元军主力时,仍然有战而胜之的能力。
可同样也暴露了一个缺点,不先用集群火炮将敌军军阵打崩,直接派火枪兵和步兵上去肉搏,虽然赢是赢了,但这样的打法对己方造成的伤亡太大,大到让各级将领都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说这仗是惨胜也不为过。
阿思兰的四万元军摆出的阵型,五个军阵,左右中后都是各五千人,唯独在前军放了两万人,这种前重后轻的兵力分配,不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能有很强的战斗力。
而金朝兴这边本来就兵力劣势,所以压根没有什么前中后左右五军,只有左中右三路,没有中军,后军也只有车营负责掩护,并不参与进攻,其他所有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共同突击!
其中左右都是各四千人,中军两个营火枪兵加101师三个步兵团,一共一万两千六百人,12600人去硬撼对面两万人的前军,想想也不容易,即便火枪兵在两军交战前就已经打掉了对面约两千人,可兵力还是1.26比1.8,劣势依然明显。
因此为了加强己方的攻击力,提升己方士气,金朝兴这个本该坐镇中军指挥的督师,不得不亲自到第一线带领全师拼杀,这么做的效果自然很明显,圣武军这边确实只靠一次突击就打穿了对面的前军,但自己这边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
首先是金朝兴这个督师,因为冲在最前面,身边又是督师旗,他身上那副鱼鳞甲又那么与众不同,在两军之中很是显眼,于是遭到了元军的集火。
身中数箭,有两箭射穿了身甲,射进了腰腹之中,当场就疼的不行了,但是为了维持士气,让士卒们看到己方的战旗并没有倒,他还是折断箭杆,咬牙站在最前面死撑,身边的擎旗手更是换了一个又一个,有不下十个擎旗手被射死他周边。
同为101师的将领,三个团指挥使中,郭子兴的小舅子张天佑也在这场战斗中当场战死,身披数十创,血都流干了。
另一个指挥使侯正,巢湖出身的老人,廖永安的心腹,受轻伤。
负责在全军最前面指挥的,禁卫第五师火枪团团指挥使张珍,这个被张温从老家张家洼村子里带出来的同族兄弟,跟随鲁锦一起到巢湖投军的800青壮之一,同样壮烈牺牲。
禁卫第五师督师,兼五师先登团指挥的宋国兴,这个被鲁锦十分器重的年轻人,又被派去邓顺兴的团练里当了大半年细作,鲁锦答应他们,等他们把邓顺兴这支部队拉回来,自己就给他们升官。
这次回来果然升官了,直接做了禁卫第五师的督师,可才出征不到一个月,此战战前还在说问题不大,可以一战,年仅18岁的少将督师,也战死在东荆河畔.
冲在最前面的两个营火枪兵,在打完了三轮齐射后一起发动刺刀冲锋,可是面对这个时代的精锐披甲步兵方阵,肉搏中并没占到优势,两个营一共1800人,同样死伤惨重,活下来的仅剩三百余人,其中还有一半带伤,无伤的好人只有不到150人,可以说这两个营的火枪兵已经十不存一。
金朝兴的101师三个步兵团,战死者也有两千左右,再加上两翼和后阵辅兵车营的伤亡,此战仅当场牺牲的就有四千人以上,其余伤员也有三千左右,总伤亡近八千,这支两万二千人的偏师几乎折损过半。
参战的一共五个师团级将领,一战死了四个,仅剩101师的侯正受轻伤,但还活着。
在阿思兰的元军前阵被冲垮之后,炮营又顺着前军撕开的缺口,对准元军中军连射了六轮开榴弹,加上元军前阵的溃兵冲击,威顺王宽彻普化见势不妙,又带着自己的亲兵逃跑,一连串的打击直接带崩了元军中军,圣武军顺势掩杀衔尾追击,很快将元军后阵也跟着冲垮,元军的左右两翼,也被另外两个营的火枪兵和重甲陷阵营击溃。
就在元军全面溃败之际,身负重伤的金朝兴见大势已定,顿时泄了最后一口气,终于撑不住了,弥留之际,只见到训导官苏静不知何时来到自己身边,抱着他失声痛哭,可金朝兴却什么都听不见,只觉得耳朵嗡嗡作响。
他交代苏静主持全军大局,还说了鲁锦的那句名言,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对敌军赶尽杀绝,不可放过一个,并且要一路撵到江陵城下,趁着现在江陵空虚,把江陵也打下来,不要浪费这次的机会。
见到苏静连连点头表示同意,金朝兴这才咽下最后一口气,成为此战牺牲的最高级将领。
此战圣武军虽然死伤惨重,但阿思兰的四万湖广元军主力也没落得什么好,东荆河一战当场被阵斩了两万余,被俘虏一万,还有六千多残兵向江陵溃逃,但一直处于被圣武军追击的状态,早晚也得死在101师手里。
另外这一仗还涌现出一员猛将,禁卫第五师的督师兼先登团指挥宋国兴战死之后,先登团二营的营官顾成一战成名,率领自己的营从元军右翼突破,阵斩元军副将黄秃伦歹,又冲入元军中军单杀了元军主将阿思兰,接着又夺过马匹,单枪匹马追击元军溃兵,把威顺王宽彻普化也活捉了回来。
阵斩敌将两员,生俘元朝宗室亲王,立下此战最大的功劳。
被101师总训导官苏静,火线提拔为禁卫第五师的代理督师,接替宋国兴的职位,率领五师残部继续作战。
101师仅剩的一个团指挥侯正,被火线提拔为代理督师,接替金朝兴的职位,率领101师残部继续作战。
东荆河之战结束后,苏静率领两千辅兵,还有三千多伤员,退守沔阳城,并且给牺牲的烈士收尸,准备运回后方,元军战死者就让俘虏挖个大坑直接埋了两个万人坑。
剩下的部队,由侯正为主将率领101师,顾成为副将,率领禁卫五师,两支残部加起来一万三千人,继续追击元军溃兵,并且相机攻取江陵,这是金朝兴临死前的最后一条命令,侯正和顾成也觉得应该痛打落水狗,因此决定执行,两人很快带着剩余部队尾随着阿思兰的溃兵朝江陵杀去。
处理好首尾之后,苏静这才给廖永安送去了战报,同时还让人把被俘的兀都蛮和威顺王宽彻普化一起送了过去。
而与此同时,廖永安正带着大军在安陆以北的应县和随州一带,和答失八都鲁的五万四川元军主力对峙,答失八都鲁麾下有几千骑兵,还是不能小觑的,需得小心应对。
答失八都鲁那边见廖永安兵多,再加上圣武军战无不胜的威名,因此他也十分谨慎。
尤其是廖永安还在担心身后,也不知阿思兰那一路有没有被挡住,双方互相忌惮之下,已经在这里对峙了三日,还是不敢轻举妄动。
答失八都鲁是在等阿思兰的消息,如果阿思兰能切断廖永安的后路,那自然再好不过,自己这边也就能放心打了。
廖永安也在等金朝兴的消息,他当然希望金朝兴能挡住,只要能将阿思兰阻挡在哪座城池就行,另外他也在等中原的四方面军,不知道俞廷玉的四方面军什么时候能打到荆襄,到时分出一个集团军从北面直下荆襄,抄了答失八都鲁的后路,那他就有更大的胜算了。
双方都在等各自的友军绕后,断敌后路,然后跟自己前后夹击,可似乎是圣武军这边的运气更好一些,先收到消息的当然是廖永安,可是在拿到战报的那一刻,他却看的久久不语,面沉如水。
第四集团军的总兵缪大亨见状,连忙问道,“怎么了,可是金朝兴那一路没挡住?阿思兰把咱们身后的汉阳夺了?”
此言一出,在场的一方面军将领全都看了过来,要是大军的后路被元军切断,那这一仗可就危险了。
不过廖永安也没卖关子,而是深吸了口气说道,“阿思兰的四万湖广主力被101师和禁卫第五师击败,阵斩两万余,俘虏一万,仅剩数千在逃,咱们的偏师追着元军溃兵往江陵去了,他们想趁着江陵空虚拿下江陵,造成答失八都鲁的战役决心动摇。
“另外敌军主将阿思兰,副将黄秃伦歹被阵斩,兀都蛮和元廷宗室威顺王宽彻普化被生俘,两名俘虏也被押了过来。
“阿思兰的那一路四万人,现在威胁不到我们了。”
众人闻言顿时长松了一口气,缪大亨更是当场说道,“这不是好事吗,这是大胜仗啊,应该好好嘉奖金朝兴他们,还有禁卫军的那个小宋,这两人打的不错啊,司令为何不高兴?”
廖永安这才喉头滚动了一下说道,“101师督师金朝兴,亲率全军冲锋,当场战死,禁卫五师督师宋国兴,亦当场战死,火枪团指挥张珍壮烈牺牲,101师团指挥张天佑,同样战死,一战牺牲了两个少将督师,两个大校团指挥,我圣武军自成军以来,还从未有过这么大的损失。
“101师和禁卫五师的士卒,也合计伤亡了八千左右,其中牺牲者不下四千人。”
众人闻言顿时沉默下来,有些人还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金朝兴和宋国兴啊,几天前他们还都见过,可是转眼之间就全部牺牲了,任谁都会为此感慨一番。
缪大亨愣了愣,当即问道,“怎么死伤如此惨重,五个将领死了四个,这仗究竟是怎么打的?”
“你们自己看吧,这是101师训导官苏静写的详细战报,以及他们战前的决定。”廖永安当即把战报递给缪大亨,诸将顿时凑到一起看了起来。
看到苏静说,金朝兴判断如果不渡河做出威胁江陵之势,他们这支偏师几乎很难影响战局,只要阿思兰聪明一点,完全可以派小股偏师牵制他们,然后阿思兰走长江绕去汉阳也好,还是直接北上,去荆门与答失八都鲁会合也好,到时他们这支偏师基本就成了摆设。
因此金朝兴决定渡河主动迎战,做出威胁江陵,断其后路之势,将阿思兰的主力吸引过来与自己决战,结果果然成功,再加上将士用命,将校敢战,终于是不负所托,完成了他们‘阻击敌人’的任务,现在阿思兰的这四万人影响不到他们了,只是就连金朝兴也没预料到,这一仗会死伤如此惨重。
众人看完顿时唏嘘不已,47军121师督师张良,看完也红着眼眶道,“张珍那小子去年才成的亲,媳妇身怀六甲,连儿子的面还没见到呢,这下就直接没了,不知回去如何跟他爹娘和妻儿交代,那可是当初跟着殿下和张大哥从村中领出来的,巢湖边的那八百兄弟就这么又死了一个。”
殷从道也伤感道,“这次出征之前,老金还叫俺跟他一起吃酒呢,这才几天没见,人就直接没了,好在他还有妻儿,这次也算是能封妻荫子了”
廖永安也十分感慨,当初还是他亲自去找的金朝兴,将金朝兴拉入伙的,结果现在人就没了。
缪大亨这时也说道,“禁卫五师那个小宋,人也不错,我记得他今年才18岁吧,死的怪可惜的,你们可知他是否留了后?”
站在一旁的禁卫六师督师郭英当即道,“国兴还未成亲,不过他爹还在,他还有个兄弟,今年才11岁,名叫宋晟,跟在殿下身边学习。”
“那还好,好歹还有亲人在。”
缪大亨点了点头,然后才又问道,“既然阿思兰那一路已经不成威胁了,我们如今怎么办?”
廖永安当即站起身来,面容坚毅的对诸将说道,“101师和禁卫五师的将士用性命解决了咱们的后顾之忧,咱们这里的几万大军更不能辜负他们,既然后路无忧,那咱们也不用等中原的四方面军了,咱们自己进攻荆襄。
“传我军令,向全军报捷,就说阿思兰的四万湖广元军已经全军覆没,我军偏师已经收复了江陵,告诫全体将士,打起精神来,明日准备决战。
“还有送来的那两个俘虏。”廖永安想了想才说道,“将那个兀都蛮剁去十根手指,割了他的耳朵,将他放到答失八都鲁那边去,把阿思兰战败的消息传过去。
“再把那个威顺王宽彻普化,拉到两军阵前剐了,以此打击敌军士气,然后我们明日决战。
“另外今日就要打起精神来,防止元军听到消息突然撤军,如果敌军今日忽然撤军,各部要做好追击的准备。”
“是!”在场诸将立刻拱手应诺。
九月二十九日下午,被砍掉十根手指,割掉双耳的兀都蛮被放到了答失八都鲁的营寨外,然后通传之后被放了进去,顺便也将阿思兰四万人全军覆没的消息带给了答失八都鲁,答失八都鲁顿时眉头深锁,暗叫不好。
之后元军大营中,见到一个被削去双耳和十指的元军将领进了营寨,军中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答失八都鲁麾下的士卒虽然不知那人是谁,但不用说肯定也是己方的将领,看这样子应该是其他方向打了败仗,因此元军的士气顿时又泄了几分。
答失八都鲁得知情况后,当即下令禁止讨论此事,说那个兀都蛮不过是个受伤的斥候而已,然后又处死了几个‘造谣生事’的军官和士卒。
可是他这边才平息了士卒的讨论,廖永安那边就来打脸了,让人拉了横幅到两军阵前,说阿思兰四万大军全军覆没,威顺王宽彻普化被俘,圣武军已经从中原打去了荆襄,切断了他们的后路。
然后又在两军阵前,当场把威顺王宽彻普化剐成了生鱼片,一声声的惨叫震撼四野,看的大营中的元军汗毛直竖,士气狂跌。
答失八都鲁当场气的脸黑的跟锅底一样,他是元朝的臣子,总不能真看着宗室藩王被贼军在阵前虐杀致死,他手下那些蒙古将领也积极请战,说不能受此大辱。
因此答失八都鲁只能被迫派出两千骑兵,去把威顺王劫回来,哪怕他知道这只是无用功,但也要让手下将领发发牢骚和心中郁气。
于是圣武军这边才将威顺王剐了一半,正是奄奄一息的时候,元军骑兵出营直奔自己而来,负责行刑的侩子手当场一刀砍下宽彻普化的脑袋,翻身骑马便走,只给元军留了一具快被削成骨架的无头尸体。
元军将领顿时怒不可遏,率军追着那几个侩子手不放,可是刚追到圣武军营寨前面一里处,营寨里就传来一阵轰隆隆的炮响,上百颗开榴弹朝着元军骑兵飞了过去,顿时将那些骑兵炸的人仰马翻。
廖永安这边趁机出动了己方骑兵,两千哨骑朝着混乱的元军骑兵追杀而去,只斩杀了数百骑就再次退了回来。
这一出搞完,元军不仅没能救回威顺王,反倒是宽彻普化的头颅还被圣武军割走了,派出去的骑兵也折损数百,偷鸡不成蚀把米,元军士气顿时更加低落。
这下元军士卒也明白了,阿思兰全军覆没的消息就是真的,被拉到阵前剐了的那个就是威顺王,连王爷都被贼军抓走剐了,他们这些普通小兵要是落到贼军手里,又能有什么好下场,而且贼军还有那种骇人的火炮,刚才只是用来轰炸骑兵,就一次动用了上百门,明日若是打起来,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恰好就在九月二十九的当天傍晚,已经被阿思兰全军覆没搞得焦头烂额的答失八都鲁,再次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消息是从后方传来的。
原来还真让廖永安说准了,自九月十四日,四方面军攻克信阳之后,日趋四十里,连续行军十天,终于在二十五日的时候攻克了兵力空虚的南阳,夺取了中原的一个重要据点。
之后四方面军兵分两路,卞元亨率一路向北,进攻方城、舞阳、襄城、鲁山一带,也即后世的平顶山市附近,抵近到汴梁路周边,防御李察罕和王保保来袭。
南路这边,华高、俞通源、傅友德等人率领的第八集团军,也直驱荆襄,连续攻克邓州、新野,向着荆襄通道攻击前进,至二十八日时,华高的第八集团军已经距离襄阳不到八十里了,到今天可能就只有四十里了。
答失八都鲁收到的坏消息,就是自己儿子孛罗帖木儿从襄阳发来的求援信,说圣武军的北路军已经攻下了南阳,马上就要打来襄阳了,让他爹答失八都鲁赶紧带主力回去,斥候说北路的圣武军不下十万之众,联营数十里,自己不一定挡得住。
而在答失八都鲁这边,自己面前是廖永安的‘十万大军’,现在自己身后又来了华高的‘十万大军’,将他们父子俩堵在了大别山和秦岭之间的荆襄通道中。
前有狼,后有虎,二十万人伺候他们爷俩,这是多大的福气,听了就让人感到一阵绝望.
这样的坏消息,答失八都鲁当然不敢随便告诉别人,以免乱了军心士气,所以只告诉了自己的两个心腹大将。
这父子俩麾下最有名的三位大将,有竹贞、秃坚帖木儿、歹驴三人,歹驴现在和他儿子孛罗帖木儿正在驻守襄阳,抵挡华高的第八集团军,跟在答失八都鲁身边的只有竹贞和秃坚帖木儿两人。
他本以为这两人是心腹,可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两人坏了事。
前后二十万人打他们这一股元军,听了就让人感到窒息,再加上白天收到的消息,廖永安的一路偏师只有两万人,就把阿思兰的四万人打的全军覆没,以一敌二还能战而胜之,那自己前后的这二十万敌军,自己能打的过吗?快别开玩笑了.
于是秃坚帖木儿这个蒙古将领,当天夜里便派亲信出营,跑去找廖永安约降,廖永安闻讯大喜,当即让信使回信,就说明日决战,让秃坚帖木儿临阵倒戈,如果到时秃坚没有倒戈,等打完了这仗一块清算。
答失八都鲁也想决战,只不过他是被逼的,经过白天那一出事情之后,自己的军队士气狂跌,现在圣武军又从中原杀向了自己背后,儿子又在向他求援。
他当然想率领全军撤回荆襄,但在敌人重兵集团面前撤退可不是什么好主意,一旦他此时撤退,廖永安一定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肯定会对他穷追猛打,到时候撤退就变成溃退了,几万人在溃逃中全军覆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现在越是想撤,就越不能撤!
这一仗还必须打不可,反正前后都是敌军重兵,就算撤回去也要面对中原的圣武军,还不如在这跟廖永安决战,起码只用面对一路,但要是撤回去,那可就是面对两面夹击了。
于是乎,翌日,九月三十日,双方十几万大军在应山和青山之间的涢水河畔展开决战,双方刚接战还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元军大将秃坚帖木儿就突然临阵倒戈,率领上万元军从侧翼杀向答失八都鲁的中军。
其他军阵的元军见友军临阵倒戈,顿时士气崩溃,廖永安命各部趁机掩杀,当场将元军击溃,数不清的元军溃兵被赶到了涢水河边,场面成了一边倒的屠杀,河水为之赤。
至正十三年九月三十日,豫湘赣战役发动的第三十天,湖北应山县西郊,答失八都鲁的五万四川元军主力全军覆没,其中仅俘虏就有三万人,还有两万被阵斩。
元军两名将领,秃坚帖木儿临阵倒戈,竹贞被迫投降,答失八都鲁本人被生俘,整个神州大地南方最后一股成规模的元军主力宣告覆灭。
而这一仗之所以能打的这么轻松,还都要多亏了金朝兴和宋国兴等人的牺牲,若不是他们拼死一战,消灭了阿思兰的四万主力,也不会发生秃坚帖木儿主动投降,临阵倒戈这种事情。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