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 第64章 陈老师?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章 陈老师?额
    小柳将记录本甩在师兄怀里,风风火火穿过走廊拦住陈默。
    她杏眼圆瞪,柳眉倒竖:“你不知道吗?用手套箱集成系统手动制备气态电解质,一组就要8小时,你怎么不拦住江老师啊?”
    陈默神色淡定,指尖转着银色优盘。
    “柳师姐!我劝过了.”他小手一摊,有些无奈:“劝不住啊!”
    陈默也没想到,江教授会这么倔啊!
    他晃了晃手里的优盘:“不过要不了8小时,我这有高压釜临界集成的环境控制模型,十分钟出一组气态电解质。”
    陈默挑眉看向这位柳师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要不要现场验证一下?”
    离得近了,小柳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人戴着的是实验室一级权限的通行证,目光狐疑地在他身上打转。
    他这么个小年轻,凭什么和江老师一样,都是一级权限啊?
    “等等.你不是我们组的人,到底什么来头?”小柳警惕的后退一步,脑海里国安来做过的保密培训内容浮现在脑海。
    陈默不明所以,只是无害的笑着点点头:“我叫陈默,的确不是你们实验组的人!”
    “你”小柳杏眼猛地睁大:“不是.您就是气态锂电池的研发者?!”
    她想起五天前,江教授突然大半夜的召集三组,展开那场惊世骇俗的30秒快充实验。
    那块气态锂电池原型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此刻它的研发者竟然活生生的站在眼前。
    “天啊!我超佩服你的!那个气态锂电池原型的充电效率,简直颠覆以往能源科学对低密度离子迁移率的认知”
    小柳作为一个成熟的科研人员,自然明白这种颠覆底层材料学的认知发现有多难得。
    这意味着开启了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基础属性,有了一个全新的汽化离子视角,来认识这个材料构成的世界。
    以后,可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利用汽化离子这个手段,去挖掘出旧材料的新潜能。
    “过奖了!”
    陈默被这位冷脸师姐突然亮起的星星眼,弄得有些不自在。
    他指了指实验室方向:“师姐!江老师还等着要不!咱们先过去?”
    “好好好!我跟您一起!”小柳忙不迭点点头,脚步轻快在前面带路:“我叫柳明侦,26岁,江老师的副手,发过三篇一作《自然能源》.”
    科研者之间的问候无需多言,亮出一作的sci数量足以。
    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期刊(sci)的含金量,公认排序大体是:
    第一档:《科学》(seience)、《自然》(neture)。
    第二档:《细胞》(call)、《新英各兰医学期刊》(najm)、《柳页刀》(tha lancet)。
    第三档:《北美科学院院报》(pnes)、《物理平论快报》(rpl)。
    算算年纪,这位柳师姐24或者25岁硕/博士毕业,这区区五年时间,就刷了三篇含金量最高的核心sci一作。
    看她这样子,二作都不稀罕跟陈默说。
    形象一点说,这要是放出去外面那种二本高校任职,直接可以称得上一声柳教授了。
    在实验室里,你叫我一声柳师姐我不挑你的礼,去了二本院校你该叫我什么啊?
    她一口气报出自己的履历,耳尖微微泛红:“所以.我给您当助手完全没问题!”
    这位柳师姐这么猛,让陈默这套着“系统光环”的假天才有些汗颜。
    他当初本科发的sci,是第三档的《北美科学院院报》。
    至于这份sci的含金量嘛,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只能说沙里淘金了。
    原因也很简单,林老师认识北美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能推荐陈默的论文走快速通道发表,赶在他本科毕业之前发表。
    林老师为自己添光加彩的同时,也是在为他铺路,双赢。
    无论哪个领域,出名都要要趁早啊!
    科研人员的出名--这意味着同等技术下的两个科研人员,领导的科研资源、资金,都会优先朝平常更了解的那位倾斜。
    看着真正的科研大佬在自己面前这么“谨小慎微”,陈默一时有些忍俊不禁。
    “柳师姐别这么客气,你叫我陈默就行!”
    “那不行!达者为师,以后我叫你陈老师吧!”
    额.我不会摄影啊!
    一看柳明侦这种科研人员,就不太关注社会新闻。
    “陈老师有什么问题吗?”
    “额没.没问题!”
    她快步领陈默,走向实验室的更衣室。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作为后来者,怎么能直呼陈老师您的名字呢!”
    柳明侦拍着坦荡荡的胸脯:“以后陈老师您在实验室有任何事,尽管找我!”
    这.陈老师就陈老师吧!
    陈默莞尔一笑,就由得她去了。
    反正江教授那边,自己不是故意的了。
    不过林老师那边知道这个事以后,怕是两位大佬又要掐起来哦!
    推开门后,两人却见江教授歪在换鞋柜上睡着了,鼻翼还有节奏的唿张。
    柳明侦“嘘”了一声,轻手轻脚搬来另一个鞋柜拼在一起。
    陈默默契地帮忙调整角度,待老人躺平后,她又摸出件备用白大褂轻轻盖上,免得着凉了。
    柳明侦小声的说话:“给~”,转身丢给陈默一件崭新的白大褂。
    两人踮脚跨过熟睡的江教授,实验室的防爆门在面前缓缓升起,精密仪器的轻微嗡鸣混着试剂的气息扑面而来。
    三组的实验室里。
    柳明侦戴着绝缘手套拧动高压釜的阀门,金属器械碰撞声里,她转头看向操作台前的陈默。
    “陈老师!你能设计出这么精妙的控制模型,明明更适合走科研的路子,为什么要跑去造手机呢?”
    陈默的指尖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合成环境的修正参数在屏幕上不断跳动。
    “大概是觉得吧.把实验室里的技术变成大家口袋里能用的东西,会更有成就感吧!”
    他突然想起自己在大草原烧烤摊,踩在凳子上说要搞科技平权的豪言壮语,嘴角不自觉上扬。
    “科技不应该高高在上,改变普通人的生活,我这辈子才不算白来。”
    柳明侦眼中闪过一丝钦佩,将测温探头插入高压釜的反应口。
    “您这想法够酷的啊!”她直起腰时白大褂带起一阵风:“说起来,我的想法可能更疯狂——我想在35岁之前,成为第一个90后女院士!”
    这句话让陈默的手指顿了顿,她这理想比起自己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自己有系统帮忙,她可没有。
    后世的屠女士,颜女士
    哎.这僧多肉少啊!
    院士可不单单是个头衔,这意味着数十年如一日在某个领域深耕。
    关键时刻,你一个人代表一门学科最先进水平,要在这个领域能给国内扛起一片天。
    这个不单是实力的问题,还要有一丝丝运气,竞争者不要太多。
    当然了,也有那种景泰蓝修复的泰斗突然没了,他那半成水平的学生就成这个领域的泰斗了,时也命也。
    屠女士和颜女士评选,当初都是缺那么一点运气了,她们同领域的竞争者都不弱。
    “滴滴滴”
    陈默抬眼望去,柳明侦睫毛下,那双杏眼透着锐利的光芒,看着高压釜里未达到临界条件,而一闪而逝的蓝色火焰。
    “这可不是条好走的路!”陈默关掉报警提示,重新修正参数,认真道:“但我觉得你肯定能做到。”
    任何时候,都别去打击别人的梦想,那是人家自己人生路上的方向标,确保自己的不会迷路。
    实验室的观察窗外,三组的研究员们陆续抵达。
    看到柳明侦踮脚给陈默递工具,两人专注交谈时几乎要碰上的肩膀,几个年轻研究员对视一眼,默契地没有急着进去。
    如果几人认真看看,就能看得出柳明侦那双杏眼中,没有对爱情的欲望,全是探求知识的渴望。
    柳明侦的那声陈老师可不是白叫的,教不了摄影,好歹要能从陈默那里学到些新东西啊!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