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 第288章 乌鱼蛋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局两家都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两家均是以调味见长。最终的结果是,福苑队以微弱的优势领先。不过,这个结果让观众都颇有意见。
    这些意见渐渐消失在那绵柔和顺的香气中,金先生摆着手向大家介绍苏造肉的历史。这是一道真正的宫廷菜,然而即便在四五十年前的北平,大多数店家也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顶着苏造肉的名头,实际上卖的只是普通的卤肉。真正的苏造肉,香料与药材的香气需跟肉香完全融合,且不能让药材和香料的香气盖过肉的味道,这极其考究厨师的功力。
    经金先生这么一说,大家对苏造肉越发期待。
    然而就在这时,孙毓可将卤鸭放进了油锅。随着油锅“滋啦啦”的声响,浓郁的香气如炸开的烟花般迸发开来。鸭皮中的油脂被逼出,将原本醇厚的卤香激发得霸道张扬,引得众人纷纷往孙毓可那边望去。
    偏偏在这个时候,周师傅揭开了苏造肉的锅盖。蒸汽升腾间,一股截然不同的香气悄然弥漫开来:药材与香料的气息如同薄雾,轻柔地缠绕着醇厚的肉香,不紧不慢地钻进每一个角落。丰腴的肉香在香料药材淡雅的气息的衬托下,于空气中织就一张细密的网,初闻温润舒缓,细品却层次分明,越琢磨越觉得余韵悠长。
    “这两种味道撞在一起,倒像是在打擂台呢!”杨裕合笑着摇头感叹道。
    香酥鸭先被端上桌。这香酥鸭被斩成整齐的块状,外皮油亮酥脆,内里的肉质却依旧鲜嫩多汁。咬下时发出“咔哧”一声,卤汁的浓香瞬间溢满整个口腔。
    “这香酥鸭的卤味真是绝了,是我至今为止吃到过最好吃的香酥鸭。”金先生这位老饕,口中满是溢美之词。
    孙毓可看向朱莉玲女士,说道:“我奶奶就是靠着这道香酥鸭征服了那些洋人,刘易也是因为这道香酥鸭,才决定成为一名中餐厨师。”
    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刘易看向孙毓可。孙毓可向他翻译了自己说的话,刘易连忙猛点头:“是的,是的!我从来没想过会有这么好吃的鸭子。”
    另一边,周师傅将卤好的肉切成块,码放在陶瓷煲里,最后把汤汁淋在肉上。汤汁浇淋的过程,让还在回味香酥鸭的众人都不禁感到饥饿。
    周师傅的徒弟端来了一盘烤得金黄酥脆的芝麻烧饼。一大盘烧饼与一个陶瓷大煲一同上桌。
    周师傅微微弯腰,说道:“要是在咱们裕丰楼吃这苏造肉,我们会头一天卤好后放进冰箱定型,第二天再切片码放,那样就漂亮了。今天大家就先尝尝味道,摆盘就别太计较了。”
    他这般随性的态度,倒是惹得观众笑了起来。
    “把烧饼掰开,舀一勺汤,再夹一块肉。这肘子肉带筋,这五花肉炖得烂乎,你们都试试看。”老周师傅指导大家食用。
    众人依照老周师傅的指点,掰开芝麻烧饼。烤得金黄的饼皮裂开时,细碎的芝麻簌簌落下,露出内里蓬松的气孔。舀一勺浓稠的苏造肉汤汁浇在饼心,卤汁立刻被烧饼吸收,再夹起一块颤巍巍的肘子肉塞进饼里。
    金先生率先咬下一大口,烧饼外层香脆,汤汁润泽了饼皮内层;肘子肉带筋的部分嚼起来柔韧有度,五花肉则软烂得近乎融化,丝毫没有腻感。吃完一个饼,悠长的肉香仍在口腔中萦绕不散,让人不禁生出怅然若失之感。而要填补这种感觉,就必须再来一口。
    “好家伙!”杨裕合顾不上形象,两口就吞完了一个烧饼,又连忙夹起一块五花肉,“老周,你这锅老汤熬了多少年了?”
    老周师傅嘿嘿一笑,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这汤是我师傅传下来的,到我这儿又续了十多年。不过我师傅给我的老汤香料味比较重,味道跟老北京的卤煮有些相似。”
    他看向岳宁:“我遇到小岳后,她跟我说起这苏造肉,还分成三个季节,有三个方子。她给了我方子,让我用一定比例的老卤搭配新料,做出这春夏祛湿、秋天降燥、冬天滋补的肉来。您瞧这肉香里透着的那股温和劲儿,以前咱们可熬不出来。不过以前那种香料重的肉卖得也很好,我们董大师傅还曾让我干脆专门摆摊卖肉呢。”
    这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此时孙毓可走了过来:“周师傅,我和刘易能尝一口吗?”
    “当然能,我做了一大锅呢!”周师傅亲自掰开饼夹了肉,“姑娘,快尝尝。”
    他又递了一个饼给刘易,说道:“这小伙子,黑黑胖胖的,一看就是做伙夫的料。”
    刘易一脸疑惑,孙毓可解释道:“他说你有做厨师的天赋。”
    正在吃饼的刘易连忙点头,汤汁顺着嘴角流下也顾不上擦,只是冲着老周师傅竖起大拇指,用生硬的中文重复着:“好吃!太好吃了!”
    徒弟过来催促老周:“师傅,该做菜了!要是董大师傅在,又该说您了!”
    周大厨回到自己的位置,笑呵呵地边说边把沥水篮里的蔬菜一个个码放在盘子里:“我就喜欢跟客人唠上几句,我们董大师傅呢,最烦我这样。”
    “周大厨,您这就开始装盘了?”主持人问道。
    “哪儿啊!我这是要做天津菜里的扒全素。”周大师傅回应道。
    杨裕合贴近话筒解释:“扒这个技巧,之前咱们看过陆培德大厨的扒海羊,鱼翅加上羊八件,这是散扒;也看过上上期陈锦莹大厨做的扒猪脸,猪头炖到酥烂,拆掉骨头后放锅里扒,这是整扒。今天周大厨做的扒全素,用了十种素菜,素菜没有固定的样式,拼在一起也属于散扒。能做这道菜的,都是鲁菜里有名的大厨。”
    “我记得上次宁宁说她做扒菜未必能百分百成功,现在她能行了吗?”总有人记得岳宁说过的话。
    果然,镜头又对准了岳宁。岳宁无奈地说:“你们……太过分了啊!又想让我做菜。”
    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不过,明天开始陆大厨回乡探亲,我替他顶班。他那手扒菜的手艺,我会不会呢?”
    大家瞪大了眼睛看向她,岳宁看向蔡致远:“给你个机会,拍摄宁宴陆府的一天。”
    别的酒楼想要做这种节目,那得付钱,到了岳宁这里,就是她给面子,还只给蔡致远面子,蔡致远笑着说:“行,我来安排。”
    杨裕合继续解释:“扒菜,是把菜正面朝下、底面朝上码放。咱们现在可得瞪大眼睛看好了,就看这翻面的一瞬间。”
    岳宁和朱莉玲一同看向周大厨,只见他往锅里加入一勺高汤。待锅里的高汤烧开后,他加了调料进行调味,又从锅里舀了一勺热汤进菜盘子里,然后盘口顺着着锅口,将盘子里的菜推入锅中,菜入锅时丝毫不散。
    周大厨握住锅柄,手腕轻轻转动,青笋的脆绿、香菇的酱褐、冬笋的乳白、大白菜的奶黄、胡萝卜的橙红在锅中来回滑动,却始终保持着各自的形状,丝毫不乱。
    周大厨在菜上淋了一勺水淀粉,形成一层薄薄的芡汁,均匀地裹在每样蔬菜上。
    突然,周大厨手腕猛地发力,炒锅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锅中的素菜如同被赋予了生命,齐刷刷腾空而起,在半空中翻了个身,又稳稳地落回锅中。
    这一手“勺内扒”的功夫,引得观众席一片惊呼。而叫声最大的,当属刘易。他张大嘴巴,惊叹道:“ohmygod……”
    此时周大厨的菜已经出锅,十样素菜如同被摆好了阵型一般,整整齐齐地滑入盘中。
    刘易问正在颠勺的孙毓可:“coco,太神奇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跟你说过,厉害的中国菜厨师,就是有中国功夫的。”孙毓可一边把炒过的洋葱铺在盘中,一边将调好的酱汁倒入锅里烧开,滑入已经煎熟的牛肉片,让牛肉片均匀地裹上酱汁,最后将牛肉片铺在洋葱丝上。
    两道菜上桌后,周大厨的扒全素十色蔬菜裹着莹亮的芡汁,入口时蔬菜的本味与高汤的鲜香相互交融;孙毓可的沙茶牛里脊,红亮的酱汁裹着粉嫩的牛肉片,煎得微焦的洋葱丝垫在盘底,看上去虽不显眼,口感却极好,牛肉鲜嫩,沙茶的咸鲜与洋葱的甜辣交织,确实是迎合国际味蕾的巧妙调味。
    对比之下,沙茶牛里脊虽调味惊艳,却缺少了像扒全素那样震撼人心的技艺展示。
    场上正在打分,刘易跟孙毓可说了几句话。随后,孙毓可转身对周大厨说:“周大厨,我和刘易想拜您为师,学习厨艺,可以吗?”
    “师傅……功夫。”刘易嘴里蹦出两个中文词,还弯腰向周大厨抱拳。
    周大厨可不敢收洋徒弟,可观众席上看热闹的人不怕事儿大,用英文喊道:“路易斯,在中国学功夫是要下跪行礼拜师傅的。”
    刘易听见后,转身就要给周大厨下跪:“师傅。”
    “使不得,使不得!”周大厨连忙把他托起来,“小伙子,现在是新社会了,可不兴这一套了。”
    “新社会?”孙毓可自己也没理解。岳宁拿过话筒解释道:“旧社会等级森严,讲究师徒如父子,有各种规矩;新社会则是人人平等,不用行下跪这样的礼节。但是,我们手艺人学艺,一定要尊敬自己的师傅,不用下跪,但要在心里尊敬。路易斯,周师傅是中国内地的厨师,他能不能收你为徒弟,还要请示他的上司。另外,我刚才和朱奶奶已经商量好了,我们两家以后会进行合作。拜师学艺的事,等比赛结束后再说。”
    分数出来了:福苑的香酥鸭虽调味出色,但周师傅的苏造肉在底蕴和技巧上更胜一筹,福苑在这道菜上落后了;后面的沙茶牛里脊与扒全素之间,周大厨的功底更是不言而喻。最终,裕丰楼大比分领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