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 第264章 提出挑战赛
岳宁放下话筒,打开电视机。他们家的大黑抓只老鼠都够港城的电视台报道半天,更何况这种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新闻。
港城的这些口水新闻,不追求真相,只要够劲爆、吸引眼球就行。
这家电视台还请了深谙大学录取规则的相关人士,煞有介事地说:“全世界各地的名校,都为社会名流子弟留有特殊通道。蔡家更是和港大有渊源,乔家也是港大长期的资助方,宝华楼管理公司创办之初就与港大密切合作,宁小厨项目的市场开拓和管理团队中有四人是港大在读学生。”
屏幕上又打出一张照片,是港大橱窗里宝华楼招募暑期实习生的启事。这位专业人士解读启事里提到的“协助宁小厨市场拓展团队,整理日本新店选址资料,为新店选址决策提供详实的分析数据”。
切换到下一张照片,内容是宁小厨项目的详细介绍,和港大深度合作,吴教授作为导师,大一学生杨志杰担任leader,项目团队暑期即将去日本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
这位人士称,岳宁来到港城经营宝华楼的这一年,将其从一家岌岌可危的粤菜老店,发展成为覆盖高中低三条产品线、齐头并进的餐饮管理公司,成为行业标杆企业,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
她进入港大就读相关专业,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对学校和学生而言有很大益处,能与这样同龄且具有商业视野的人一起学习,是非常好的机会。
他理解岳宁作为极具天赋的商业人士,忙于事业,确实无法与全心冲刺高考的学生相比,他认为岳宁参加高考,就有点像又想……话太难听,他便没说下去。
这位最后提到,幸亏港城已成立考试局,按未来趋势,两所大学及几所专上学院的考试会逐渐由考试局介入,类似现象将减少。
现在学生成绩尚未公布,这种舆论攻势势必迫使大学出来澄清。可澄清有什么戏剧性?到时候考分公布,人们可能还会说,她考那么高的分数,肯定是提前知晓了考题。
岳宁拿起电话给蔡致远打过去:“哥,你在电视台吗?我马上过来。”
“行!”
*
一个小时后,正值港城下班高峰,堵在隧道口的司机们听着亨通旗下电台对岳宁的采访。
她说:“新闻业的前辈沃尔特威廉姆在《记者守则》里写道:‘我相信,新闻记者只须写出其心目中认为真实的事物。’今天,记者们追寻真相的脚步到了我面前。这一年来宝华楼与港城多所学校有深度合作。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提出质疑,我认为是合理的。但如今的质疑让我陷入困境,即便届时我以高分被港大录取,大家会不会怀疑是学校事先漏题给我?我不希望学校因此被质疑。我想到一个办法,希望能得到大家支持。”
“什么办法?”
“今年港城参加高考的人数是一万两千多人,其中在校考生八千多人,自修生四千多人。自修生中大部分在辅导班学习,且很多在校生也会选择辅导班。校外辅导班鱼龙混杂,考生和家长很难辨别。今年考试已结束,通常考分公布后,港城各家辅导班就会开始招生。我在此邀请港城的会考、高考辅导班一同参与一个测试。”
“什么样的测试?”
“辅导班可在本周内到htv报名。报名后各家辅导班分成两组,根据港城大学高级程度考试的考试范围和难度,a组联合出英语题,b组派老师或优秀学生与我一同答题;应用数学则由b组出题,a组老师或学员与我一同答题。亨通电视台全程直播答题过程,让全港考生和英文中学的老师评判我的真实水准。”岳宁停顿片刻,“我这么做,除了证明我自己的学业水准,也是趁机替广大需要选择辅导班的考生筛选一番。第一,敢来参与,至少证明机构有自信;第二,大家也能按考分排个位次,算是一举两得。”
“为何选英文和应用数学?”
电台里岳宁笑了一声:“因为这两科是核心科目,无论是考大学还是专上学院,选择都最多。另外,数学是我最强的科目,我选的经济学和会计学都与之相关;英文是我最薄弱的科目,内地的英文教育水平,大家想必清楚。我把最好的科目和最差的科目都展现出来,当然大家想选其他科目也行,我配合。”
“宁宁,这是真金不怕火炼?”
“也不全是。合作是合作,考试是考试。我在内地时,1977年就参加了高考,自我感觉考得很好,以为肯定能考上。最后没收到录取通知,侧面了解是因为家庭背景问题。我就准备1978年再考,没想到羊群突发瘟疫,在高考和保护国家财产之间,我选择留下照顾羊群。去年临考前,我爷爷来了,我跟他来了港城,路上就决定在这儿考大学。我从没想过通过其他方式进大学,凭着自己真本事考进大学,是我对爸爸的承诺。”岳宁用非常严肃的口吻说出这番话。
“我们期待你能证明实力。”
岳宁声音又变得俏皮:“各家辅导班可别放弃机会。这次你们可以努力给对手出难题,也可以借此展现自己的实力。”
“宁宁,他们给对方出难题,可你两科难题都得做。”
“提醒我干嘛?”
在这轻松的对话中,采访结束,主持人公布了htv联系人的电话和地址。
岳宁在港城的话题度远超当红明星。当天晚上,各家电视台都在报道这条新闻,第二天亨通旗下的报纸加印整版页面,标题为《补习界大佬集体慌晒!岳宁放话:英文数学任你考,用实力拆穿“名校捷径”谎言》。
一大早,岳宁和大黑照常跑步,报摊的大叔拿起报纸调侃:“宁宁,你做题有做菜厉害吗?”
岳宁停下脚步:“大叔,我什么时候说过自己做菜厉害了?我做菜好不好,都是食客给的口碑;我做题好不好,得上场了才知道。”
岳宁翻看其他报纸,发现另一份报纸用整版篇幅刊登“教育公平”专题,罗列了港城两所大学近十年通过各种渠道录取的学生,即所谓的“specialcases”政策。
“specialcases”政策,在英美体系大学中广泛存在。港城大学的“specialcases”比例相对于英美名校的四成已算较低。在该政策下,若对学校捐赠达到一定金额,录取率可提升四五倍;若申请者父母一方是该校校友,其录取率是与学校无渊源学生的七倍。
港城两所大学“specialcases”比例低,纯粹是因为港城精英阶层更倾向于将孩子送往英美名校,本质上与英美名校并无区别。由此可见,平民子弟进入名校有多艰难。而岳宁既有背景,又有经营实绩证明自己,却仍愿意走传统考试路径,在面对质疑时更愿意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希望借此推动港城教育的透明与公平。
岳宁照常买了报纸,按每日路线跑完步回到家,洗澡后和爷爷一起吃早饭,电视机里正播放那家电视台的新闻。
该台已收敛了昨日阴阳怪气、明褒暗贬的口吻,转而报道岳宁向全港辅导机构提出挑战。
记者昨晚采访了部分辅导机构负责人,有的机构兴奋不已,表示已致电htv咨询;有的机构持谨慎态度。
对有实力的机构而言,这次机会无疑是绝佳的广告;对名不见经传的机构来说,借着岳宁的名声,赢了能出名,输了也无妨;而陷入两难的是有一定规模的机构,参与怕输掉名声,不参与则会被家长质疑实力。
政府相关人员也接受了采访,表示热切关注此事。这些年港城一直在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将教育从“服务于英国殖民地”转向“服务于本土”,并于1978年实现普及初中免费教育。但对于教育公平,相关部门只提及设立考试局,却回避了“specialcases”政策。
本就与英美教育体系一脉相承的港城,又怎会有例外?
岳宁吃过早饭,看时间已到七点半,便下楼去。驾驶教练财叔已等候多时。
财叔是旺角的老街坊,宝华楼里好几位同事都是跟他学的驾驶。
岳宁来港城后一直忙碌,没时间考驾照,等拿到驾照,她就能去买车,以后自己开车,出行方便些。
财叔带她去运输署报名,安排了笔试时间,又去指定场地练习了一会儿。
虽隔世再度触摸方向盘,却依然熟悉,除了方向盘位置不同,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很快她就上手了。
财叔做驾驶教练已十来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头一天上车,仅半个小时就能把车开得如此顺畅的学员,掉头和泊车毫无难度,像个老司机。
电台收音机里正播放昨晚专业人士的评论,称岳宁这一年如此忙碌,确实无法与全身心应对高考的学生相比。主持人则说:“但岳宁提出这样的挑战赛,证明她对自己有信心。”
财叔暗笑自己:开车这种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宁宁一下子就会了,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他问:“我们去跑马地,开考试那条路?”
岳宁开车驶出练习场地,往跑马地方向开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