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 第251章 兄妹相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致远注视着站起身来的两个人。
    苏菲的容貌自是不必言说,即便htv美女如云,她的姿容依旧出众。
    陆培德今日身着浅色系衬衫西裤,身形挺拔如松,剑眉星目间,硬朗气质中又透着几分温柔。
    难怪他妈巡店归来后,说起在中环撞见苏菲与陆大厨同行,说二人十分登对。
    “领导们刚刚上楼。”陆培德说道,“我们先休息一下。”
    这片区域摆放着一张双人沙发和两张单人沙发,蔡致远身旁恰好是一张单人沙发。他上前一步,招手唤来侍应生,顺势调换座位,站到了苏菲身边,此刻他们身后便是那张双人沙发。
    苏菲开口道:“你们先聊着,我去趟卫生间。”
    待苏菲离开,陆培德不着痕迹地挪了两步,坐到苏菲的位置上,说道:“坐下聊吧。”随即率先落座。
    此时蔡致远面临两个选择:要么与陆培德同坐双人沙发,要么自己独坐单人沙发。若选单人沙发,待会儿陆培德便会与苏菲同坐双人沙发,想到此处,他心里愈发不是滋味,最终还是坐下了。
    侍应生前来点单,岳宁要了可乐,蔡致远点了美式咖啡,说道:“来两杯吧!苏菲也习惯喝美式。”
    “苏菲一天只喝一杯咖啡,今天早上已经喝过了,换红茶吧!”陆培德说道。
    蔡致远侧头看向陆培德,陆培德笑着说:“要不还是等她自己点?”
    “那就让她自己点。”蔡致远回应道。
    陆培德望着正走过来的苏菲,说道:“苏菲,我要红茶,你喝什么?”
    “和你一样就行。”
    陆培德语气中带着些许得意:“两杯红茶。”
    苏菲坐下后,陆培德开始讲述从机场前往酒店途中,他们与领导交谈的内容。领导们存在顾虑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打消这些顾虑。
    茶水饮料端上桌,苏菲拿起茶杯轻啜一口,蔡致远问道:“苏菲,你现在一天只喝一杯咖啡了?我记得以前你从早喝到晚。”
    “以前工作忙,需要靠喝咖啡提神。现在我基本十点就能上床休息,没必要连续喝咖啡,一天喝一杯,就当解解馋。”苏菲微笑着说道。
    岳宁看向蔡致远,这个哥哥啊!怎么说他的好?他为何非要提及往事?提起过去,岂不是让苏菲姐更加心生厌烦?
    陆培德眼尖,瞧见领导下楼,说道:“领导们下来了。”
    众人赶忙迎上前去,这次除了两位大厨,还有三位随行人员。陆培德一一为众人介绍,岳宁和蔡致远与他们握手致意。岳宁说道:“几位领导,正式的考察从明天开始。今天呢,我想请几位行业专家前往我的宁宴餐厅,帮忙指点一二。”
    “宁宁啊,等会儿顺路,去中环店看看。领导们想去参观一下。”陆培德说道。
    “再好不过了!领导们见多识广,还请多提宝贵意见。”岳宁连忙回应。
    一行人出发,首先前往宁宴陆府的装修现场。目前装修工程已基本完工,仅剩下一些收尾工作。
    在寸土寸金的中环打造这样一家餐厅,着实不易。推开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青灰色的砖雕影壁,影壁中央以浅浮雕技法雕刻出“松鹤延年”的图案;右手边刻着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宁宴陆府”。
    影壁后方是一处庭院,庭院中央以荷花缸打造水景,流水潺潺,锦鲤在水中悠然游弋。行至主楼前,落地槅扇门全部敞开,内部空间通透明亮。立柱与梁架保留了原木的赭石色泽,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悬挂于头顶的“竹骨宣纸灯”,灯架由紫竹弯曲成梅枝形状,灯罩上绘着精美的工笔水墨画。
    “大厅里这些灯的灯罩上所绘的二十四节气图,皆出自我们岳小姐之手。”陆培德介绍道。
    “岳小姐还有这等才艺?”一位领导不禁赞叹。
    岳宁谦逊地笑道:“我从小学习绘画,正好派上用场。”
    整个大厅的落地窗外,便是维多利亚港的景色。
    岳宁带着领导们走上楼梯,扶手柱子虽已安装完毕,但下方仍留有空位。她解释道:“这些地方要雕刻春夏秋冬的花纹,我在港城找了一圈匠人,都未能找到满意的。最近我正在联系上海和粤城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寻觅合适的工匠。”
    “是木雕工艺吧?”一位领导说道,“等会儿我给你打电话,介绍我们国宾馆装修时合作的浙江东阳老师傅。只要是中式风格,你提出要求,就没有他们做不出来的活儿。”
    “那太好了,真是太谢谢您了!”岳宁喜出望外。
    楼上都是独立的包房,每一间都有独特的主题。走廊里陈列着岳宁从粤城友谊商店购置的瓷器、工艺品和书画,还有春交会上丝绸进出口公司赠送的刺绣和锦缎制品。
    岳宁指着墙上的相框说道:“这块江崖海水团花妆花缎来自苏州,我用它做了一件外套,剩下的布料被我装裱起来用作装饰。真的太美了。”
    领导们也点头:“我们国家的这些传统手工艺确实好啊!就是现在都没落了,”
    岳宁推开一间包厢的门,墙面以宋代工笔花鸟画为蓝本进行装饰,花鸟的灵动之态跃然墙上。包厢内采用藤编吊灯与隐藏光带相结合的设计,既保证了充足的照明,又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每间包厢都划分出了休息区和用餐区。”岳宁指着外侧的一块区域说道,“这边放置一个茶台,宾客在用餐之余,还能在此享受品茗之趣。”
    一位领导笑着对陆永定说:“老陆啊!这样一家酒楼,倒也配得上你们家‘翰林人家,京城第一’的名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陆永定经历过特殊年代,深知若不是大哥的军功章庇护,这八个字的名号足以压垮整个家族。这才过去几天,他可不敢顶这个名号。
    他赶忙说道:“陆家菜只是表明其渊源,陆家菜属于人民群众,就如同刚才墙上的那块锦缎,都是传承下来的技艺。”
    岳宁听出了陆大厨话语中的意思,连忙接话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手艺人注重传承。陆哥愿意毫无保留地将手艺传授给其他厨师,日后这家酒楼也由他管理,他担任总厨,借着他的名号,也能让更多人了解陆家菜。我们去宁宴餐厅吧,正好我向几位领导介绍一下我们宝华楼传授技艺的规则。”
    参观完宁宴陆府,一行人前往宁宴餐厅。此次参观仅需岳宁和陆培德陪同,苏菲前往办公室,岳宁则让蔡致远去自己办公室喝茶。
    此时距离晚市开市还有一刻钟,前厅的服务人员已全部到岗,正在检查各自的仪容仪表。前厅经理向大家总结午市巡台过程中的得失。
    岳宁介绍完前厅的情况,又来到大厨介绍专栏,讲解他们的大厨培养规则。领导看向陆培德,称赞道:“小陆,真是年轻有为啊!”
    “也是多亏了宁宁给我机会,我刚到港城的时候,没有一家大酒楼愿意录用我,只有寿伯的粉面摊收留了我。”陆培德感慨道。
    “我一直觉得,在咱们国宾馆新一代厨师中,小陆手艺最为精湛,而且为人谦虚谨慎,将来必定能挑大梁。可惜……”领导微微叹息。
    岳宁看向陆永定,说道:“领导,陆大厨在北京带了多少徒弟?北京不缺陆家菜的传承人,人才多得都快‘溢’出来了,但北京缺南派粤菜的传承人。我待会儿要向您推荐一个人。”
    “谁啊?”
    岳宁指着墙上的照片说道:“粤城福运楼已故总厨罗长发的孙子罗国强。”
    岳宁与罗国强相处已久,她发现罗国强的厨艺进步飞速,但以她的眼光来看,若让他独自管理一家店铺,他这个人的性格太软,不适合做管理。尤其是福运楼内部问题诸多,急需进行改革,她希望先由港城人张骏明梳理大致情况,再由马耀星接任管理。如此一来,罗国强又该如何成为福运楼的传承人呢?他顶着罗长发亲孙子的名号,技艺也不错,最后却要在马耀星手下做事,心中肯定会感到委屈。
    如今恰逢国宾馆领导前来考察,岳宁希望能为罗国强争取进入国宾馆学习的机会,让他能跟随国内顶尖大厨进一步提升厨艺。这样一来,对罗国强而言,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机遇,进入国宾馆做国宴,更是无上的荣耀;对国宾馆来说,罗国强这样在外界有丰富交流经验的厨师加入,也能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
    岳宁开始讲述她与粤城二商局合作的机缘。
    “没错,没错!这次交流会圆满结束,其中受到好评最多的就是餐饮板块。粤城二商局在汇报时,也着重提到了与你们的合作交流。”领导笑着说道,“还特地说起你在春交会上帮忙宣传推广的事。大领导夸你有赤子之心。”
    岳宁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领导们对我也很好,这次我带法国客商考察,因为对方担心现有的养殖环境无法养好制作鹅肝的鹅,我提出要办养殖场,领导立刻就批准我去做了。”
    “是啊!所以这次老陆和老董回来汇报后,上头马上派我过来实地考察。”
    “我们一起去后厨看看吧。”
    今日后厨由陈锦莹和吴志海搭档掌勺,原本应该是马耀星与吴志海合作,只因马耀星有事,便请陈锦莹帮忙代班一天。
    岳宁向领导介绍陈锦莹和吴志海:“两位是京鲁菜的传承人,与董大厨同出一脉。等下我们尝尝他们的手艺。”
    董大厨看向陈锦莹,瞬间红了眼眶。妹妹的容貌与母亲有七八分相似。过去旁人如何议论母亲,他们并不在意,大哥始终告诉他们兄弟俩,母亲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她拼尽全力想要养活他们。母亲离世后,大哥在坟前发誓,等他们有能力了,一定要把小妹接回家。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