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 第174章 接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实力作为底气,交流起来便顺畅许多。
    岳宁对各家派往港城交流的厨师进行点评,三十来号人,在她口中,就如同一位勤勉尽责的班主任细数着学生们的情况,每个人的优缺点,以及最近几个月的表现,她都能娓娓道来。
    显然,她是真真切切地把这些人当作学徒,全心全意地教导。
    “在这群人里,进步最为显著的,当属咱们福运楼的马耀星。这次他没回来,他要配合我爷爷的徒弟张骏明参加《厨王大赛》的半决赛,这几天一直在尝试新菜品。他本身天赋极高,在出去之前,一直凭借自身努力钻研,凡是靠自己能琢磨透彻的,他都做到了极致。在有人帮他拓宽思路之后,他融会贯通的速度特别快。”
    “福运楼出去的第一批是三个人,第二批你选了两个,对吧?”宋自强向她询问。
    “没错。这五个人相差不过两个月,到时候基本上可以一同回来。有了他们五个,福运楼的发展就能有起色了。”岳宁说道。
    董师傅喝着汤,内心焦急万分。如今东方楼的客流量比福运楼还要多一些。等这五个人回来,要是真把福运楼带动起来,那东方楼可就又落后了。
    “宋局长,下一批厨师什么时候选派?”董师傅问道。
    宋自强露出笑容,他就知道,这老头脾气虽倔,但心地善良,愿意为下面的人着想。他说:“你问小岳,她什么时候需要人。”
    董师傅此刻看着岳宁,回想刚刚见面时,她的客气与恭敬,自己还认为她油嘴滑舌,口惠而实不至。这么一个有本事的孩子,还能如此谦逊,而自己之前却倚老卖老了。
    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只是由于平日里严肃惯了,这笑容显得有些牵强:“小岳,下一批厨师选派,能不能给东方楼多几个名额?”
    “董师傅,什么叫多几个名额呀?这名额可是大家争得头破血流的。”一家酒楼的经理说道。
    董师傅解释道:“我们东方楼上一批没送,下一批补上不行吗?”
    “老董,上一批是你不让你的徒子徒孙去,凭什么这次要多给你名额?”一位大厨不给他面子。
    岳宁微笑着说:“各位大师傅瞧得起我这个小丫头,我特别开心。眼看过年了,先让大家过个好年。明年,预计三四月份,宝华楼铜锣湾分店会开业,还有一家属于宁宴旗下,但主打北派粤菜的‘陆府家宴’,计划开在中环,目前还在选址,估计要到明年年中开业。过年之后我会回来挑选十来个厨师,四五月份再选十来人,大致会有二十个名额。到时候还希望大家踊跃报名,我这里择优录用。”
    “一定一定。”
    “‘陆府家宴’是怎么回事?”宋自强问道。
    “《厨王大赛》中杀出了一匹黑马,是北京陆家菜的传人……”
    岳宁向宋自强介绍了陆培德的基本情况,只说陆大师认为内地粤菜厨师人才匮乏,许多传统老菜失传,所以让侄儿去港城闯荡一番。
    陆家传人确实实力非凡,一上场便以绝对优势拿下第一场比赛。
    大家听闻下一场是宝华楼和这位传人的半决赛,一位大厨不禁说道:“咱们才是粤菜正宗,宝华楼可不能输。”
    岳宁笑着说:“可陆哥是咱们内地的,内地有我,还有陆哥,这不正表明咱们内地人才辈出吗?”
    “有道理啊!”
    宋自强笑着说:“反正啊,你把他招揽进宝华楼,不管怎样都是赢。”
    岳宁笑着点头:“宋局长看破不要说破吗!”
    吃过饭,送走大师傅们后,宋自强叫上岳宁,前往福运楼办公室聊天。
    “小岳啊,国家正在试点国企与港澳企业合资。粤城排在前列,我在想,拿出福运楼与你们合资,这是最为稳妥的办法。你们祖孙是福运楼的子弟,对福运楼有传承,有感情,而且你是真心实意地想为内地做点事。关键是你还有出色的经营能力。”
    这也正是岳宁一直渴望做的事,岳宁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既然双方都有此意向,那就将这件事提上日程。
    岳宁答应了,宋自强接着说道:“不过,咱们到底是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一家国营饭店,不能像你的宁宴那样,脱离群众。咱们按照宝华楼的定位,你觉得呢?”
    “肯定的。首先内地的经济还没起来,那样的消费人群都很少。而且鸿安进内地,肯定要在鸿安大酒店里开宁宴。按照宝华楼的定位,是最合适的。”岳宁非常认可这样的想法,随后又说道,“宋局长,我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我想让他进福运楼当学徒,能帮他弄个名额吗?”
    岳宁永远记得,她爸刚去世那会儿,莫伯伯身体不好,两人那点粮食别说管饱了,就是活下来都难。
    阿发是家里的小儿子,爹妈偏疼小儿子,给他煮了鸡蛋,岳宁就把主意打到这几个鸡蛋上,问阿发要鸡蛋,给莫伯伯补身体。
    虽然也就个把月的事,十几二十个鸡蛋的事儿,可那是雪中送炭啊!这份情岳宁怎么能不还?
    “不涉及户口调动,就没有劳保这块,也就是临时工。要有正式关系,就要等机会了,比如两家合资之后,你用你手里的名额招聘。”
    “不用不用,我只是让他学手艺。”
    “那为什么不带他到港城呢?”
    “港城那个地方虽说繁华,但也鱼龙混杂,他年纪不大,我怕他学坏了。”岳宁微微叹了一声,“而且他不会粤语的话,确实会很不方便。在福运楼,学粤语,打下基础,我再带他去。”
    “不占名额,没问题的。我来安排。”
    岳宁和宋自强喝了会儿茶,眼见快三点了,她向福运楼借了一辆面包车,准备去机场接春梅婶他们。
    既然来鹏城的人就这么几个,而且岳宁知道阿根叔心里惦记着月芹婶,想早点回去,所以她让阿根叔从北京回粤城时直接坐飞机。
    岳宁在机场到达处等候,等啊等……这来的都是谁呀?
    这几个月,她没少给春梅婶买衣服和布料,让秀秀和阿彪寄回去。就连这次阿根叔回去,她又让阿根叔给春梅婶夫妻俩以及元宝带了冬天的棉衣。
    可春梅婶穿的是什么呀?她上身穿着用旧手套纱线织成的毛衣,那些旧纱线手套颜色深浅不一,使得这件毛衣看起来实在是惨不忍睹。她一手提着用棉布大方巾包裹的包袱,一手牵着儿子元宝。
    同行的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儿去,忠义叔身上倒是穿了新棉衣,头上戴着顶洗得发白的深蓝色解放帽,帽檐微微卷起,下身穿了一条黑色粗布裤子,裤脚随意挽起,脚上是磨损严重的黑色布鞋。肩膀上扛着那个粗布缝制的大包袱。
    这年头,不是有钱就能坐飞机,还得有国家单位开具的介绍信才能购票。所以,绝大多数旅客即便衣着不时髦,至少也穿着整齐。而他们几个在这样一群人中,显得格外格格不入。
    岳宁看到春梅婶正在东张西望,岳宁喊一声:“婶儿、叔,元宝,这里!”
    元宝松开妈妈的手,跑了出来:“宁宁姐!”
    “哟,半年没见,元宝都长这么高啦?”岳宁拉着元宝比了比,小家伙都快到她肩膀了。
    陆春梅已经回过神来,她大着嗓门说道:“这小子胃口大得很,孩子的口粮打对折,他吃得比他爸还多,家里那点粮食,全进了他肚子里。”
    元宝委屈地低下头,岳宁摸着他的头说:“没事,以后咱们能吃得饱饱的。”
    “真的吗?”
    “真的。”
    陆春梅仰头从上到下,又低头从下到上,仔仔细细地打量了岳宁一番后,咋咋呼呼地问道:“宁宁,你这真成资本家啦?”
    今天中午要见宋自强和几位大厨,岳宁自然穿着得比较正式,上身是一件墨绿底的蜀锦外套,下身搭配一条黑色丝绒长裤,看上去确实颇为华贵。
    陆春梅声音响亮,引得其他旅客纷纷侧目,可把杨忠义吓坏了:“你个婆娘,瞎说什么呢?可别害人。”
    陆春梅一下子反应过来,原本黝黑的脸吓得白了几分:“这可怎么办呀?”
    岳宁笑着说:“没事,没事。大家是被婶儿的大嗓门吓到了。”
    “真的?”陆春梅将信将疑地问道。
    “真的,咱们先去车上,一起到宾馆再说。”岳宁正说着,却发现阿根叔怎么不在,“阿根叔呢?”
    “那里!”春梅婶伸手一指。
    阿根就在他们边上,他正和一个穿着雪花呢大衣的女子说话,那个女子从包里拿出一本工作手册,递给阿根:“给我留个地址和电话。”
    岳宁疑惑,小声问:“这是谁?”
    “阿根以前放跑的那个女人。刚刚下飞机的时候,她追着阿根过来。”
    春梅婶这么一提,岳宁就记起来了。
    当初阿根爹娘还在世的时候,给他买过一个媳妇儿,这个女人不愿意跟阿根,求他放了她。
    他还真趁着他爹妈不在家,送走了她。
    那时候福根书记刚刚回村,一直要整治这种恶习,但是这种事,哪那么容易改?
    福根书记前脚去做思想工作,后脚村民冲进他们家砸他们家的盆盆罐罐。村民往地上一躺,反正你让我们家绝后,那大家日子都别想过了。
    阿根自己把被拐的女人送走,福根书记立马把他这个事,做了典型,上报到公社和县里,好好地表扬了阿根。
    有些村民可不这么认为,一个个背后叫阿根“傻根”。
    岳宁想到这里,见那个女子跟他们点头,岳宁也跟她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