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 第21章 见到那个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岳宁和乔君贤陪着岳宝华打了长途电话后,一同出门前往故宫。岳宝华说起港城的事,阿松看着电视台轮番播出宝华楼吃出胶布的新闻,急得都快哭了。
    “华叔,我打个电话回去,让他们停播这个新闻。”
    “哇哦!”岳宁惊叹道,“一个电话就能让新闻停播?”
    这乔君贤放在上辈子,那可是分分钟能压热搜、全网删帖的小说霸总啊!哪像她这个现实里的“霸总”这么low,最多只能在网上跟那些黑子互喷。
    “乔家大姑太太是港城电视报业大亨蔡家的长媳。”岳宝华说,“不过这事还是……”
    “挺麻烦的。”岳宁立刻打断爷爷的话,转过头对乔君贤说,“这可真是我瞌睡了你递枕头,不用停播,就让它播。我已经做好铺垫了……”
    听到要让岳宝华去指责、砸胜华楼,乔君贤有些担心地看着岳宝华:“华叔做不出来吧?”
    岳宁看向爷爷,爷爷的气质确实不像能做这种事的人,她说:“也是哦!那还是我来吧!吵架打架我挺在行的。”
    吵架打架在行,这算什么光彩的事吗?
    到了故宫门口才发现今天来得不巧,故宫有重要的外事活动,这个时段不对外开放,实在可惜!
    他们有些失望地准备往回走,一位过路的大爷热情地说:“要不去后边的景山公园,以前那可是皇帝的御花园,还能看到崇祯皇帝上吊的歪脖子树。到了顶上,整个北京城都能尽收眼底。”
    大爷给他们指了方向,岳宁谢过大爷,三人一同前往景山公园。
    乔君贤带着照相机,岳宁在歪脖子树下打卡留念。
    今天天气不算炎热,景山对岳宁来说一点儿都不高,可岳宝华腿有静脉曲张,爬这点高度也觉得很累人。
    岳宁陪着爷爷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总算来到了万春亭。站在这个位置,红墙黄瓦、尽显皇家气派的紫禁城尽收眼底,岳宝华这一身汗也算没白流。
    岳宝华确实累坏了,找了张长椅坐下歇歇脚。
    “岳宁,过来!”
    乔君贤招手,岳宁跑过去,乔君贤指着前面的白塔问:“这个角度,怎么样?”
    远处山峦横卧,白塔坐落其间,岳宁称赞道:“漂亮。”
    她手里被塞了照相机,她一直以为摄影发烧友会把照相机当成宝贝,不让别人碰,可这个乔君贤是个例外,特别大方,直接把照相机塞给她玩。
    刚开始他还会帮她调好参数,现在索性让她自己调试。岳宁调好了,让他看:“这样行吗?”
    “可以。”
    坐在长椅上的岳宝华,看着凑在一起的两颗脑袋,几次欲言又止。他真的有话想跟宁宁说,不说的话,只怕今晚都睡不着觉了。
    乔老板在港城素有广结善缘、礼贤下士的好名声,这可不是虚名,就像这次伸手帮自己,那是尽心尽力。
    可细想一下,且不说如今港城的豪门公子们一个个都不愿过早结婚,乔君贤的大哥乔君慎快三十了吧?换了四五任女友,也没见有结婚的迹象。就算乔君贤愿意结婚,与乔家联姻的不是本城豪门,就是南洋富商,他们这种小富之家实在高攀不起。
    “爷爷。”岳宁喊道。
    岳宝华回过神,岳宁招手说:“我们祖孙俩拍张照片。”
    岳宝华走过去,被孙女挽着胳膊,祖孙俩依偎在一起,乔君贤按下了快门。
    乔君贤收起相机说:“差不多了,我爷爷下午三点多的火车到,估计也快到宾馆了,我们回去吧?”
    “走。”
    到了山下,有个小卖部。乔君贤问:“渴了吧?喝汽水?”
    岳宁却看上了小饭桌上摆放的一杯杯用玻璃杯装的酸梅汤,大概是为了防止苍蝇盘旋,杯子上盖着一片片四方的玻璃。她说:“有冰镇酸梅汤,喝这个吧。咱们南方喝凉茶消暑,北方就是酸梅汤。”
    “好啊!华叔,您呢?”
    “我也喝酸梅汤。”
    三人各要了一杯酸梅汤。岳宁喝了一口,说道:“好喝。”
    “那当然好喝了,酸梅汤可是清宫御用饮品,当年慈禧老佛爷就爱喝酸梅汤,民间也跟着喜欢上了,有‘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的说法。景山公园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宫后苑……”小卖部的售货员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特别能侃。
    岳宁一杯酸梅汤下肚,这位大哥还在滔滔不绝地讲古。她放下玻璃杯说:“大哥,我纠正一下,酸梅汤可比慈禧老佛爷出现得早多了。据传满人进关后,依旧爱吃肉,胖子特别多,乾隆皇帝一看这不行,就让人研制出了这么一个方子。乌梅去油解腻,桂花温肺化饮,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再加上冰糖一起熬制,就成了您这酸梅汤。您说的那句诗是嘉庆年间的进士郝懿行写的。”
    “姑娘,你可真有学问。我这是遇到高人了?”
    岳宁笑着说:“就是喜欢吃,也喜欢研究吃而已。大哥,再见!”
    “常来啊!”大哥说道。
    “有机会还来。”
    乔君贤见岳宁回头,说道:“就连那句诗是谁写的都知道?”
    乔君贤说出了岳宝华的心声,这孩子怎么懂这么多?
    “你知道我以后想干什么吗?”岳宁问乔君贤。
    乔君贤仔细想了想,说:“以你对做菜的钻研,而且华叔刚好有酒楼,你肯定是做酒楼老板。”
    “对啊!那我会开哪种类型的酒楼呢?”岳宁又问,“是像爷爷这样遵循传统,酒香不怕巷子深,甚至把这条巷子都做出名气的酒楼呢?还是开在高楼大厦里,像咱们住的宾馆里那样的高档餐厅?”
    乔君贤认真地说:“以你的年纪和天赋,做高档餐厅没问题。我爷爷本来就建议华叔去铜锣湾开店,你要是真这么想,回港城后可以考虑。这样我以后吃饭就方便了。”
    岳宁嘿嘿一笑:“你掉进我二选一的陷阱了!两者都不是。我去了港城,首先要做爷爷的好孙女,帮爷爷一起打理生意。我会把精力放在读书上,我要上大学。我莫伯伯是博士,港城的大学也有博士学位吧?”
    她从开酒楼的话题一下子跳到读书上,乔君贤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能顺着她的话说:“大学毕业可以拿学士学位,往上还有硕士,然后是博士。你说的莫伯伯,就是那个教你读书的人?”
    “对。他曾下放改造,和我们父女俩住在一起。”岳宁继续问,“港城的人都读博士吗?”
    这几天接触下来,乔君贤一直感觉岳宁的思维跟他们这群在海外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没什么区别,可这个问题让他发现,原来她有些方面真的一点概念都没有。
    “怎么可能?别说上了年纪那辈人,就是普通人家的年轻一代,大多读到中学就出来打工赚钱养家了。别说是博士,就是副学士都不多见。”
    岳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么你们呢?像你们这种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读到什么程度?还有,在港城读什么专业赚钱多、地位高?”
    “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般都去英美留学,拿个学士学位就差不多了,好一点的,像我就拿个商科硕士。最赚钱的专业?经济商科、法律和医学。”乔君贤回答道。
    “如果学了经济,工作好找吗?薪水高吗?未来发展前景好吗?”岳宁一连串地抛出问题。
    岳宝华刚才还为孩子要读书而高兴,现在却有些听不懂了。难道说她在与乔君贤的接触中,觉得做厨师配不上乔君贤,所以萌生了读书提高地位的想法?
    他问道:“宁宁,你不是想做厨师吗?”
    乔君贤却高兴了:“你要是学了经济,就来跟我干呗!我开厂,你帮我管理工厂。薪水给足,年底还有分红。”
    “我肯定要做厨师,要做酒楼老板,当然是跟爷爷一起干。我就是问问你,经济商科这类专业毕业的人普遍收入如何?社会地位怎么样?”
    乔君贤点头说:“收入高。就算是港城本地大学毕业的,薪水也不差,年底还有分红。普通人月薪一两千,这些人毕业几年,如果做到一定职位,一年能有十几万甚至二十来万。要是能进洋行工作,薪水会更高。港城如今正朝着财经中心方向发展,金融业更是火热,薪水高,地位自然就高。”
    岳宁拍手道:“那就行了。我就读经济商科,拿个硕士学位。等我拿到硕士学位,我要找个风景特别好的地方,开一家酒楼。要让大家都知道,酒楼的主厨是个读书人。我开酒楼可不是只为了赚钱,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我是以菜会友,和大家一起品鉴美食,这是为了情怀,正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上辈子她确实是为了情怀,毕竟身价几百亿的富豪亲手做菜,难道是为了挣钱?
    “你是这么打算的?”乔君贤觉得她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可又好像有些异想天开,“你是为了结交朋友,不是为了赚钱?”
    “我当然是为了赚钱,而且啊!等让人有了这种深刻印象之后,我就把胡萝卜、白萝卜、水萝卜、青萝卜切成细丝凉拌,取个‘群英荟萃’的菜名,卖你一百八一盘,你也会觉得一点儿都不贵。”
    “什么?”乔君贤倒抽一口气,忍不住笑起来,“群英荟萃。岳宁……你……”
    岳宁笑得狡黠:“咱们不挣穷人的钱,专赚有钱人的。”
    刚刚收起笑容的乔君贤又被她挤眉弄眼的滑稽表情逗得笑岔了气。他好不容易停下,问道:“你都告诉我了,不怕我拆穿你?”
    “大哥,有钱大家一起赚啊!等我读完书,你这几年怎么也赚了不少钱了吧?不给我投资?你就是我的活招牌啊!到时候你把我那儿当成你的饭堂,隔三差五来光顾,让那些财主家的公子少爷小姐觉得不来我这里吃饭,都不好意思说自家有钱。”岳宁用胳膊肘捅了捅乔君贤,给他使了个眼色,“我生意兴隆,年底大家一起分钱。”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