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 第19章 吃羊肉泡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乔君贤听着岳宁指挥掰馍,什么一掰、二撕、三掐、四抖的,他没太闹明白,来吃饭怎么还要先掰馍,而且还得一点一点细细地掰?
    “这不等于是我要去宝华楼吃拆鱼羹,还得自己拆鱼吗?”乔君贤一边掰着馍一边说道。
    岳宁看向陈主任,说:“陈主任!这要是拍张照片,以后挂在这家店里,让人知道,这羊肉泡馍,最是人人平等,就算是资本家的少爷来了,也得自己掰馍。”
    陈主任忍不住笑出声来:“小岳,你刚才决定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就没安好心吧?”
    “主任,您这话说的。选代表劳动人民的食物,还被您说没安好心?当然,我是有想法,掰馍这个过程,可以聊天谈事情。主要是下午我跟乔先生逛了商场之后,有太多疑惑,想请教您。”岳宁问乔君贤,“乔先生,你说是不是?”
    “是。陈先生,下午我去了一趟百货公司……”乔君贤说起自己的见闻,大概讲完后,他接着说,“岳小姐说,国内不可能马上开放彩电和雪柜这些产业,而且以彩电和雪柜为主的家电行业,技术要求高,投资资金也大,她建议我可以做收音机、电风扇之类的小家电,还可以去刚刚成立的蛇口工业区投资建厂。您从事招商引资工作,我想听听您的意见。”
    陈主任惊讶地看向正在翻找还有没有大块馍没掰碎的岳宁:“小岳,你怎么知道国家不会开放彩电、冰箱行业,又怎么知道蛇口工业区的?”
    “刚才跟乔先生说了,国家肯定是抓大放小,会一步步来。蛇口工业区是听广播知道的,就蛇口才那么点地方,我更相信国家要尝试,不会一蹴而就。要招商引资,从地理位置就能看出要引哪里的资,乔先生不正好合适吗?”岳宁差不多掰完了,她站起身,低头看着乔君贤,“掰细一点,要不然你吃不出羊肉泡馍的美味,黄豆大小刚刚好。”
    乔君贤只好认命地继续掰馍,岳宁见岳宝华也掰得差不多了,便把爷爷的碗也拿上,去窗口泡馍。
    “确实是这样,我们正在引进日本胜利公司的彩电生产线。彩电是个大市场,而且有技术含量。冰箱这块,也在试制,都是四机部领导重点关注的事。但是你们说的电风扇、收音机之类的,就拿收音机来说,全国大大小小的无线电厂多如牛毛,有些工厂账面上已经没钱,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全靠国家拨款养活工人,电风扇行业也是如此。”
    “既然多如牛毛,为什么价格还这么贵呢?”乔君贤不解,“无论是在港城,还是欧美市场,风扇也好,收音机也好,价格都远低于内地。国内人工这么便宜,而且需求这么旺盛,‘三转一响’是城市新婚夫妻都想要的,为什么有的厂连工资都发不出来?这不合常理。”
    岳宁端着碗回来,刚好听到这一段。她放下碗,给爷爷递上一碗,自己拿起辣椒罐加辣椒油。
    陈主任叹了口气:“确实有计划、调配上的原因,但产能已经过剩,也是事实。你要开厂,我们欢迎还来不及,不过实情也要跟你说清楚。”
    “技术没问题,价格也高,市场也不缺,可工厂却不赚钱?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乔君贤停下掰馍的手。
    “乔先生,你想想,如果是自己做生意,材料不到位,客户没有,你会怎么做?”
    “想办法买材料,找客户。”
    “这里呢,就是找上级,要配额,要调拨。不过调拨过来,还是可能到不了,那就是上面的问题了。定价合理不合理,同样是上面的问题,跟工厂里的工人无关,听国家的安排就行。这样的企业怎么赚钱?如果你做,大概率材料成本和港城及东南亚的那些工厂差不多,而人工成本,咱们很有优势。毕竟他们一千五港币,我们才一百五港币。”
    陈主任叹气:“什么叫计划经济?就是国家层层把计划下放到下面,企业没有自主权,上头财政、劳动、物资等各个部门分别给企业运营提供所需素材。现在这个系统运转不下去了,国家想用经济规律解决,想把这些放到市场去,可计划经济实行了三十年,有强大的惯性,转变过来需要时间。”
    “这么说我能理解,可对于人工成本的优势,我没什么信心。窥一斑而知全豹,就看百货公司和五金交电商店的男营业员,实在是……”乔君贤原本很兴奋,现在心里却不确定了。
    “对,这样的情况不少。我在百货公司看你和那个卖衣服的营业员讲道理,虽然你赢了,但我知道这是普遍现象。买电风扇的那个营业员也是如此,他们都差不多。代表了这里人对工作的整体态度。”
    岳宁把嘴里的馍咽下,说道:“我倒是觉得五金交电商店那位卖风扇的男营业员和那位卖收音机的女营业员,没什么区别。”
    “他们俩,简直一个天一个地,那个女营业员……”
    岳宁打断他的话:“没有区别,一点区别都没有。”
    乔君贤觉得她在开玩笑:“你可是亲眼看到的。”
    “你先去泡馍。”岳宁指了指他的碗,“泡完馍坐下,我们好好说。”
    陈主任想帮乔君贤去泡馍,乔君贤说:“我自己去,馍都自己掰了,泡馍这个过程也得体验一下。”
    两人泡完馍回来,乔君贤迫不及待地问:“明明差别这么大,怎么能说没有一点区别?”
    “他们的工钱没区别,或者说区别极小,很可能大姐的薪水比那个男营业员还低。”岳宁把糖蒜推给他,“那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在哪儿呢?不排除有大姐这样,福根书记这样,还有我这样,都认认真真做事的人。”
    乔君贤刚有所理解,听见她把自己也夸了进去,忍不住笑:“你……”
    “我说的是事实,我有向上的内驱力,希望自己做什么都尽力,对自己严格要求。但大部分人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而且这十年,很多程序乱了,计划从上往下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出现陈主任说的情况,一点都不奇怪。”岳宁说道。
    陈主任放下碗:“小岳,你是真看得明白啊!”
    “小杨沟是不是特别偏僻的一个山村?”岳宁问乔君贤。
    “那当然。”
    “在这么一个特别偏僻的山村里,你想想,有多少人能用?我能安排什么岗位?福根书记能安排什么岗位?我一年到头挣几十块钱,你要是让我卖一台给一台奖励,让我一个月挣一百?我肯定拼命干!春梅婶要是知道干两三个月就能给儿子娶媳妇,她能不拼命干?”
    “你要是肯来,就跟我一起筹建厂子,开了厂我直接把厂子交给你。”乔君贤说道。
    岳宁笑了:“我这只是纸上谈兵,还没实践过。”
    “我相信你的天赋。”
    岳宝华吃完了,咳嗽一声,拿出手帕擦嘴。
    乔君贤反应过来,笑着说:“华叔等着你进宝华楼呢!你这么能干,肯定能帮华叔收拾胜华楼,出一口气。”
    “胜华楼?”岳宁把最后一口汤喝完,掏出手帕,看向岳宝华。
    岳宝华轻轻呼了口气:“我的一个徒弟,他在宝华楼对面开了一家酒楼……”
    岳宝华向来不太会讲人是非,乔二少贸然提出,他还没组织好语言该怎么说。
    “用宝华楼同样的菜,价格比宝华楼低,打着您徒弟的名义,抢您的生意?”岳宁问。
    孙女几乎全猜对了,这也太……岳宝华点头:“是啊!”
    “爸爸跟我聊过这事,他告诉我,一个年轻厨子,要靠口碑出名,即便菜做得再好吃,也得好多年才能有知名度。借着父辈的名声,这是条捷径。但这条捷径是以父辈为阶梯往上爬,要是自己子孙,父辈自然竭尽全力托举,可要是徒弟,那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这也没办法避免,不收徒,把手艺留在家里,传男不传女,最终也会慢慢消亡。唯有眼界开阔,徒弟强,我更强,自己不断推陈出新,才是正途。要是真没办法,有一天徒弟超越了自己,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荣耀?”
    这些当然不是岳志荣教岳宁的,这是岳宁上辈子做烧腊饭连锁店时遇到的情况。
    当时公司准备赴港上市,却在这时与投资方在经营上起了冲突,投资方居然拉着她的一个高管出去,另创一个同类品牌。
    投资方有钱,她的那个高管还带走了好几个骨干,迅速按照他们公司的模式开店。对手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在他们来势汹汹的攻击下,她的公司出现危机,上市计划搁置,这是她创业中最大的一次挫折。
    这个时候她推出一款玻璃脆皮烧鸭饭,一推出就爆火,成了网红产品,却也把她的宁烧腊推向了风口浪尖。很多老广出来批评,说宁烧腊做的烧腊不正宗。偏偏喜欢吃的人,排着长队就为这一口。
    那家一看他们爆火,很快就跟进推出同款产品,这让她很恼火,原创太难,那家就盯着他们公司抄。
    那家在各大平台打广告,广告一打,流量更大,众多美食博主开始测评两家产品,宁烧腊在口味上胜出,那家在性价比上胜出。
    宁烧腊有新品,先做一波营销,那家紧接着来第二波营销,等于顺便帮他们营销。
    他们公司加速扩张,那家也跟进,五年内,他们的店开到哪儿,那家店就在几百米之内,日本的池袋店两家并排开,排队的人都能连到一起。虽说品类相似,但通过差异化竞争,两家发展都很迅猛。
    虽然最终两家都赚钱了,但岳宁心里还是膈应,毕竟谁也不想被这么盯着吸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