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小工匠 - 第十一章 擬定发展规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文轩深知,若要与红巾军建立联繫,必须拿出能够吸引对方注意的核心优势。
    作为一支起义军,红巾军与元朝军队——尤其是蒙古军——相比,確实存在显著差异。
    蒙古军的核心战斗力在於其精锐的蒙古骑兵,凭藉出色的机动性与强大的战斗力成为战场上的利刃。
    然而,红巾军也拥有元朝军队所不具备的关键优势:其一是严明的军纪,其二是悍不畏死的精神。
    与正规军队相比,红巾军的短板可能在於武器装备的匱乏、粮草供应的不足以及士兵整体素质的参差不齐。
    歷史经验表明,对抗蒙古骑兵的有效武器与策略包括:长矛与枪阵的配合、弓箭与火器的远程压制、利用地形与防御工事的战术优势、骑兵对抗骑兵的正面交锋,以及心理战与后勤打击的软性策略。
    然而,要有效对抗蒙古骑兵,並没有单一的“最佳武器”,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与兵种协同作战。
    只有灵活利用地形、防御工事,並巧妙结合远程武器与近战兵种,才能有效遏制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与战斗力。
    叶文轩决定从红巾军的短板入手,思考如何提升其作战能力。
    改进火枪和火炮无疑是一个好办法,但他大学时主修並非工科,对枪炮的构造並不熟悉,短期內难以见效,只能作为未来的长期目標。
    心理战与后勤打击方面,叶文轩自认为较为擅长,但这些都是需要等到他在红巾军中混到领导岗位后才能施展的策略。
    至於骑兵对抗骑兵,他更是无能为力。
    思来想去,叶文轩最终决定將酒精和云南白药提供给给红巾军。
    这两种物品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酒精可以用於消毒与急救,而云南白药则是止血与疗伤的良药,能够有效提升士兵的生存率与战斗力。
    通过提供这些实用的医疗资源,叶文轩希望能够为红巾军带来实质性的帮助,並以此为契机与其建立联繫。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文轩和小凤(五娘的女儿)在父亲的书房里玩耍,无意中听到父亲与二郎的谈话。父亲说,如今正是贩卖烈酒的绝佳时机。
    而祖母家当年正是因为蒸馏烈酒的配方和工艺被官府盯上,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因此,叶家不仅掌握著酿造烈酒的配方,还拥有相应的技术,但可惜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只是口口相传。
    后来,叶文轩还得知,二郎叔经常骑马射箭的那片山洼里,叶家在那里囤积了大量粮食。虽然这些粮食存放久了口感可能不佳,但用来酿酒却毫无问题。
    多年以后,叶文轩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產时,曾深入探討过西凤酒的酿造技艺。这种蒸馏酒的传统酿造技术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產名录。
    在查阅资料时,叶文轩了解到,元朝时期的蒸馏酒技术是中国酿酒史上的一大里程碑。蒸馏技术通过西域传入中国,並在元朝逐渐普及和发展,成为烈性酒(如烧酒)酿造的基础。
    元朝的蒸馏酒主要原料是高粱、大米、小麦等穀物。此外,粟、黍等淀粉类作物也常被用於酿酒。
    当时的蒸馏设备虽然在形式上与现代设备有所区別,但原理却是一致的。
    关键在於蒸馏过程中,酒精的沸点为78.3c,而水的沸点为100c。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可以將酒精蒸汽与水蒸汽分离。
    虽然元朝人没有温度计,但他们通过观察火焰大小、蒸汽状態、听声音以及依靠经验积累,能够间接但较为准確地掌控蒸馏过程的温度和时间。
    现代温度计的发明要等到17世纪,由伽利略、桑克托留斯等人逐步完善。
    如今,叶文轩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製作一只温度计,以便精確控制蒸馏的温度。
    那么,两岁的孩童是否能製作一只简易的温度计呢?
    现代的孩子或许可以,叶文轩甚至可以列出所需的材料: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或玻璃瓶、水、酒精(或食用色素)、一根吸管、黏土或橡皮泥以及一支记號笔。
    虽然製作简单,但精度却不高,实用性不强,只能起科普作用。
    然而,叶文轩所希望的,是製作一只玻璃泡和毛细管一体的玻璃液体温度计。
    他曾在大学实验室里完成过,但在作为元朝的幼年时期的他却无法实现。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元朝时製作玻璃的工艺还很落后,叶文轩找不到现成的材料製作这种精度高的温度计。
    因此,通过温度计控制来製作高浓度酒精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但“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叶文轩另有一招——通过反覆蒸馏来得到高纯度的酒精。虽然这种方法成本高昂,但为了打入红巾军內部,成本问题可以暂且不计。
    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將这个方案告诉父亲叶含章。作为一个不识字孩童,直接向父亲传授知识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叶文轩思前想后,觉得还是需要找到一个稳妥的方式。
    因此,叶文轩决定採用一种“巧合”或“偶然”的方式,让父亲自己发现这个方法。
    他计划为父亲创造这样一个机会,但不知安平法师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叶文轩找黄二郎,软磨硬泡地央求他买一只小鹅养著玩。
    二郎向来对小少爷有求必应,何况只是买只小鹅,这要求一点也不过分。
    小鹅买回来后,二郎还贴心地亲手编了一个小笼子,为了防止小鹅的粑粑弄脏叶文轩的衣服,他甚至心疼地从造纸作坊找来几张破损的桑皮纸垫在笼子里。
    第二天,叶文轩和小凤在书房门口逗弄小鹅。当他將小鹅从笼子里抱出来时,笼子底部垫的纸竟变成了一本手抄书。书的封面朝下,看不到封面“酿酒拾遗”四个字。
    叶文轩故意將笼子放在了书房门口最显眼的位置,確保父亲进出时一眼就能看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