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盘庚迁殷时发起翦商 - 第727章 追求各有不同,但暂时同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陛下,邢台那边的发展速度,也是一日千里啊!结果您还想着将肥田之法卖出去,这不是资敌吗?”
    春耕之后,官员总算有了点空闲,然后辛屈按照惯例,在春耕后的这段时间内,每天接见一下各级主官,跟他们聊聊接下来一年的计划如何,执行目标,还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地方。
    然后就有了现在的讨论。
    大司农阿启,率先对辛屈表示不满。
    在他看来,现在燕国与大邑商之间早晚可能开战,结果您老人家倒好,什么好东西都不兜起来,随便往外放出去。
    真是生怕对方日子过不好一样。
    面对阿启的质问,下边不少人也都露出了异样的神情。
    “都……说完了?”辛屈在上位,听罢下边的讨论,平静的反问。
    阿启等人也没说话,就这么看着辛屈。
    沉默片刻,辛屈点了点头说:“既然你们如此反对,那看看这册吧。”
    辛屈让人将一本册书送下去。
    阿启打开,第一根竹简上就写:“灼戎受十八钱,卖肥田之法于六招部。
    张秀安受二十钱,卖肥田之法于属国。
    ……”
    “看清楚了吗?”辛屈的语气冷厉了下来,“一二十个大钱,就把肥田之法给卖了,既然已经推广下去的法门,就注定了会扩散。而普通百姓无知,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私相授受,难道就是你们想看到的?”
    “……”
    众人一一看过,一时无言。
    “卖一个好价格,就算给了他们,也不过是让他们能更加安稳的获得一块土地种植。开荒需要时间,养地也需要时间,想要与大邑商争夺天下的主导权,不是简单将他们击败,就能将土地据为己有。
    而是要让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在我们攻打过去之后,能快速变成我们的产粮地,只有如此,才能完成兼并与鲸吞。
    否则,你指望将他们打跑之后,他们不会反攻吗?”
    辛屈呵呵两声。
    他何尝不知道将肥田法卖出去会带来什么后果。
    无非就是敌人的战争潜力得到提升罢了。
    但那又怎么了。
    本身他就是小族,是捏合起来的战争框架,必须要让所有人都有发财的方向,才能形成第一阶段的共同扩张。
    与商族的战争,不是一波肥,因为大邑商一堆的支系血脉,他们的生产方式各种各样。
    哪怕是农耕,也是游耕居多。
    要知道,什么叫做游耕!
    一地三年,刀耕火种,地瘠人走。
    这种生活方式,天然与大一统需要的地方稳定政治框架犯冲。
    历史上,大邑商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春秋年间,这个时候尊王攘夷,也是这个时候,戎狄开始入华接受天子册封,比如中山国,或者被攘除,举族并入征服他们的诸侯国,再用长达两百年的战国,一点点消化掉他们。
    这一切,都是因为周族,就是小族临大国。
    辛屈与昔年周族一样的境遇,惟一不同的就是,辛屈知道,不想陷入诸侯割据,政令不通的局面。
    最好的手段,就是尽快将所有核心区域的行政框架趋同。
    邢台郡的九曹,就是中央官制的缩影,只要邢台基础搭建好。
    等之后打进去,辛屈就能用最短时间将自己的行政机构平移过去,然后快速编户齐民,将一切可以用得上的资源利用起来,然后投入新一轮的战斗。
    这才是中国自秦汉之后,分久必合的底层代码。
    那就是,在中原这片土地上,想要爆发战斗力,想要兼并敌人,想要当这片区域的唯一主人,就必须将一切可以利用的都利用上。
    而郡县制就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机制。
    只要掌握了这套机制,一个县的人才,一个天下的平台,就能治理起一整个国家。
    现在,光靠辛屈自己,是不可能快速平定商族的。
    那么他就得把另一方主人拉上牌桌,跟他一起出牌做牌。
    改制,是一定会将一些人逼反的。
    而这些人,不想被杀,就得找新的投奔对象,或者逃亡,又或者自己自立。
    若是投奔,普天之下能护住他的,只可能是燕国,投奔过来多少也会带来人口,反正现在长城沿线有大量的兴建好的屯营,过来了就丢过去,让他们在那边过个十几二十年,短期内不影响关内局面就行。
    就算影响了,那更简单了,他们本身就守在隘口附近,安排一些游牧部族,或者属国去抢劫,干掉顶头的,剩下的百姓也就得依靠中央庇护,否则怎么活?
    而逃亡的话,那无所谓,去了南方,他们也得跟南方势力竞争。
    辛屈发肥田法的对象,又不止大邑商,还有太平道、丹江佛这两脉暗子,他们也会很快在南方铺开一个个据点,为以后并轨做准备。
    逃了出去,想要在南方求生,他们也得想办法集权,不集权是很难跟南方氏族、部落竞争的。
    最后就是自立,这个更得抄燕国作业了。
    不抄能怎么办?国家人口就这么多,不想办法快速滚雪球,那等待他们的,就是被灭亡。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辛屈叹了一口气,“大家都不是傻子。你们担心的,无非就是南方粮食增产了,大邑商养得活大量的兵马与人口了,咱们就算想要攻打他们,难度变得高,需要死很多人。
    可你们想过没有,就算没有肥田之法,以大邑商的疆域面积,他们真的生产不出需要的粮食吗?”
    辛屈这话一出来,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现在是温暖期,内蒙草原都是农耕区,海河流域能种水稻,这样的地理环境,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哪怕是刀耕火种,也能获得庞大数量的粮食。
    燕国每年从大邑商境内,能隶臣妾三万多。
    三万啊!
    哪里来的?!
    不都是各个受到大邑商压迫的氏族养不活的人口吗?
    没有预估的粮食产出,下边的部族可能生产这么多孩子吗?
    只是他们更多是被大邑商与封建主们拿走了大部分收成,而且随着燕国的商队到来,领主们压迫力度更大了。
    毕竟燕国这边很多商品都很不错,就是价格昂贵。
    那么为了老爷能拿到新奇玩意儿,能过上好日子,奴隶们岂不是得苦一苦?
    反正都生了这么多小的,大的卖了就负担得起老爷们的生活了。
    残酷的压迫才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夏商周,也是华夏奴隶制的巅峰时期。
    辛屈要做的不是当奴隶制巅峰时代的国君,那玩意儿没意思,他要的是拉着整个中原进入下一个时代,大扩张,大拓荒,华夷之辩的新时代。
    必须要农耕。
    华夏这片土地,只有进入农耕,才能走向最快速度的扩张。
    不然再跟现在一样?一个商队,从北平出发,走陆路到杭州,居然需要半年以上?
    开什么玩笑!
    如果运河开通,南北往返,最多两个月就得给我走一趟!
    只有农耕,才知道什么叫效率,才知道什么叫做发展。
    不然,等待燕国的,就是无休止的劫掠。
    毕竟四周就你一个农耕国,而其他的不是游牧、游耕就是渔猎部族,他们不抢你的,难道跟你过家家?
    辛屈看着阿启他们,摆了摆手说:“不过,买卖这件事需要谈判。你们去跟殷商派来的使者接洽。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想要,就让他们拿奴隶来换。
    至于多少奴隶的数量,你们商量着来。”
    闻言,众人表情这才好了一点。
    打发了他们,辛屈靠在椅子上,已经没了方才的无奈与惆怅,有的只是平静,盯着梁上发发呆。
    “陛下。”一阵香风卷来,兴奋的声音传来,“我怀上了!”
    辛屈闻言看过去,赫然是展西荷。
    她身后一个御医上前来稽首道:“恭贺陛下,展美人确实有孕。”
    “行,那就加昭仪封号,单独赐宫。彰和,你记一下。”辛屈对边上的一个寺人交代了一句。
    这个寺人站了出来,高鼻深目,湖蓝眼睛。
    他是平北将军府上贡的西北奴隶,送进宫里阉割的时候,只有十二岁,现在他十六了,因为聪明伶俐,被辛屈一路提拔上来,做了神宫监少监。
    专门负责礼仪相关的业务。
    然后坐起身,拉着展西荷坐在身边,捏了捏她的脸蛋:“你也是要当母亲的人了,别这么冒失。”
    “嗯嗯。不过……陛下似乎与群臣闹得不愉快?”展西荷好奇的问辛屈。
    辛屈微微摇头说:“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与盘算,但说到底都是为了国家。追求各有不同,但暂时同途,所以我不会计较他们的冒犯。我也有自己的安排与计划,但我要的是天下。
    哪怕他们这些年历练下来,眼界高了,却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时代的桎梏。”
    展西荷看着辛屈略显落寞的眼神,心疼的抱住他手臂说:“陛下,你觉得寂寞吗?”
    辛屈沉吟一二说:“孤家寡人。从来不是自谦,而是真的。现在你或许你对我还有爱慕的情绪在。但随着时间推移,孩子降生之后,你也会有所偏向,朝着下一个方向去转动。
    人都是这样的。
    至于理解不了也无所谓了。肥田之法,早就已经开始外流了,但因为一些配比的材料与配方,是被我单独处置的。
    因此下边拿到的配方虽然能用,但效果只有正版的三四成。
    这才是子旬为什么要来跟我谈判肥田之法买卖的始末。
    既然已经兜不住,那么就用它换取最大的利益。
    阿启他们肯定会要一个大价格。
    五六万奴隶,绝对能弄到。”
    辛屈说到这里,又捏了捏展西荷滑嫩嫩的脸蛋:“好了,回去好好休息,可别动了胎气。”
    “嗯。妾身明白。”展西荷笑着配合辛屈的话。
    等她走后,原本还笑着的辛屈,眼神又恢复了平静。
    “孤记得,展西荷的表兄是行人春家第七的那个洪田对吧?”
    寺人彰和闻言,从角落里走出来,对着辛屈行礼说:“回陛下,正式洪氏,今年论功,刚晋爵不更。”
    “不更了吗?”辛屈微微颔首,“那就点他为威海校尉,将今年船厂的一条楼船,十三条快船交给他,去青州东莱海滨角上,给我打下一片土地来作为据点。
    渤海——只能是燕国的!”
    “是!”寺人彰和又记录了下来。
    不过他无权作文,因此他写下相关的文字,发给中书省的内史们。
    内史们将寺人彰和递来的旨意,称呼为中旨,因为这是中书省誊抄盖印之后发门下省的东西。
    门下省是可以直接打回来的。
    不过,一般门下省也不会卡辛屈的人事任命。
    对于辛屈的命令,门下省的官员,更多还是认为辛屈决策他们虽然看不懂,但肯定不会有错。
    毕竟辛屈这些年被认为有错,或者不对的内容,最后总是证明他是对的。
    再说了,一个校尉而已,还是水师校尉,最多就是五六百人,翻不起什么浪,中书省、门下省都过了,然后发尚书省。
    尚书省的两个丞相唤来大司马,正跟大司农阿启他们商量如何将肥田之法卖出高价呢。
    然后就看到了这封呈递。
    “怎么了?”戴冰甲看到表情凝重的宁石戊,带着好奇问。
    “你……自己看吧。”宁石戊递给戴冰甲。
    他翻开看了两眼,眉头紧锁:“最近他怎么了?为什么总是这么跳?现在首要的目标,不是河北与山西吗?怎么突然对青州下手了?
    威海校尉洪田……行人春家的小子?他似乎是个行商,今年才晋爵不更,转头就给一个校尉,他这是怎么想的?传出去,对其他拼杀的人来说公平吗?”
    “他也算是有军功的。黑衣肃慎的青缨,这可是一地方伯的人物。”
    “黑衣肃慎那种垃圾,给我五千人马,我能横扫他们!”戴冰甲冷哼拍了竹简,“算了,他爱折腾由他去折腾。
    这一次,肥田之法既然要卖,不卖个十万奴隶回来!老子宁愿跟大邑商直接开战。”
    “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姚册无语的摇头,“若是价格高了,他们顶多不要,反正拖着,他们从地方买走的那些配方,勉强也够了。”
    “下边那群愚民!”戴冰甲气得拍桌,“就为了几个大钱,就把配方卖了!当真是好胆!必须严查严办!让各县立刻行动起来,给我严查这些倒卖配方的混账!让下边也去举报,否则抓到,左右一并株连!陛下宽宥,可我不觉得这么做,能让他们归心!
    严查!严打!他有疏漏,我们补齐!
    还有阿启,你跟陛下的交涉,收了你长辈的脾气!也就辛屈对你们还算尊重,换我被你这么逼着就范,早跟你翻脸了!
    他现在是王!是陛下!他没有你想的那么和煦。
    真要让他生气了,咱们上下不少人都不知道怎么吃瓜落的!”
    阿启闻言微微皱眉,但随后点了点头说:“我只是着急了。回头我安排人送礼入宫,好好道个歉。”
    “不用大张旗鼓。”姚册叮嘱着,“但你要让下边的人传出去,说你犯冲害了天威,陛下仁慈宽恕了你。
    另外办完这一差,你也可以开始筹划一下退位了。
    大司农的位置,必须想办法捏在我们身后的贵族手中,不然等你到了年纪腾退,指不定就被外族们安排谁顶上了。”
    “行。”阿启没有意外,事实上现在大司农的位置他也当腻了,每天就是跟田亩地册,山川湖泽,耕种畜牧打交道。
    随着燕国的农牧林渔的技术发展,他也感觉跟不上了,既然姚册他们都劝了,那就退下来,总比留在上边,被一群人盯着弹劾要好。
    他们的交流,并不隐蔽,辛屈很快就知道了。
    然后他只是嗯了一声,就继续看纸质书了。
    下边什么弯弯绕绕,各种利益派系,他都摸得清清楚楚,但现在还没到处置的时候。
    “希望能再拖个两三年,想来邢台接下来的变化,应该能让子旬你看到改革的希望。只要你开始改制了……那就是我纵横捭阖的时候了。”
    辛屈说到这里,往下翻了一页书,然后就看到了上边的太原地区:“先把虞国灭了,然后勾引你打太原,我再把这里让出来。
    那么西北防线安全,又用奴隶肥田之法的交易稳住燕国上下。
    这样你应该就凑够了改革需要的所有条件了吧。”
    辛屈合上书,不断推演着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大事。
    “快了。就快了!”辛屈的喃喃自语,也带着一丝丝兴奋。
    自三皇以来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华夏历史将会得到改变与见证!(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