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679章 南朝四处流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9章 南朝四处流言起
    这是虞允文写来的文书,其中意思总结起来就是:宋国的主战派势力急剧膨胀,其中有许多人已经变成了速胜派。
    这些速胜派觉得金国分裂成了两个,就算还有兵马,也不可能将仅有的底牌摆在被半包围的河南了。
    因此,全军应该从两淮,襄樊,山东同时出战,配合陕西的吴璘,一起打出隆中对般的攻势。
    一举将金军全都撵回大河以北。
    原本虞允文还能敷衍,但现在蒲察世杰在边境秣马厉兵,石琚在河南恢复民生,速胜派觉得若是放任情况这么发展下去,那么克复中原的机会很有可能就要消失了。
    这些速胜派中的代表,就是曾觌与龙大渊等幸进团体。
    这些人骤登高位,心态是十分不稳的。
    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赐予,属于空中楼阁。于此同时,他们代表宫中的利益,与外廷斗得不可开交。
    政争中的危险也不少,杀人不见血的,也因此,幸进集团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这种情况下,龙大渊等人想要通过军功迅速获取实权,也就理所当然了。
    幸进集团对于赵眘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在不断的请求下,赵眘终于心动了,并给出了自己的信号。
    这个信号就是让张浚担任枢密使。
    刘淮看到这里就是一阵无语。
    他娘的,宋国是不是疯了,在天气这么热的时候发动战役?
    这种大规模战事,要么就是在春耕之后,要么就是在秋收之后,总归不能因为大规模征召民夫而影响农业。
    但六月份算什么?
    再有不到两个月就该秋收了,到时候还打不打?
    然而这还不是陆游脸色难看的原因,或者说不是主要原因。
    更令刘淮无语的还在最后。
    虞允文在书信的最后,着重说明了突然在临安流传起来的一条流言。
    魏胜要自立称王了。
    对,是魏胜,而不是刘淮。
    流言中明确说明,如果不想让山东不为国家所有,就应当将魏胜召回朝中。
    若是魏胜不敢回来,那就必然有异心,应该立即杀掉他!
    这条流言在前几日已经被御史拿到朝会上来说了。
    虽然皇帝与百官还是信任山东义军的忠义的,可若是继续让流言传下去,早晚会有人怀疑,并且有人试探的。
    当然,在明眼人看来,这条流言根本就是经过人为精心设计的。
    因为此时魏胜是山东与宋国的联系枢纽,若是他真的离开山东,那么北地大势该如何发展就难说了。
    可若魏胜不离开山东,拒绝回到朝中任职,那么他不管他有什么借口,叛臣身份都会落实,这名一生忠耿的老将,就会落得一身骂名。
    而且给魏胜造谣要比给刘淮造谣简单的多。
    如果给刘淮造谣,在谣言产生的一开始,就会引起虞允文、叶义问等一连串的人应激反应,第一时间发动一切力量将谣言压下去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刘淮是真有可能造反的。
    对此,刘淮也只能感叹,刚刚还想用流言的方式来对付纥石烈良弼,现在就被金国用同样的手段先下手为强了。
    而且具体操刀之人很有可能是纥石烈良弼。
    “刘大郎,现在该如何是好?”陆游见到刘淮脸色数变,不由得焦急询问。
    刘淮此时也已经平静下来,不动声色的问道:“陆先生可将这封信给我父亲看过?”
    陆游摇头,苦笑说道:“我担心魏公会直接入朝自证。”
    以魏胜耿直的性格,这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宋国将会有的反应,无疑是十分混沌的。
    有可能顺势塞给魏胜一支兵马,让他在两淮继续当大将;
    也有可能将其留在朝中养老;
    也有可能见识到魏胜的忠义之后,给他加官进爵,让其回到山东,以制衡刘淮。
    任何正常的朝廷,大约都是选第三项的。
    但大宋,那可不是一般的国家,骚操作如山如海,不可以常理度之。
    陆游也害怕啊。
    刘淮将手中文书递给了梁肃,思量了片刻之后说道:“陆先生,你给我个准话,虞相公那里还能不能按部就班的组织北伐了?”
    战争不是喊口号,不是热血上头就要抡刀子互砍,而是要将细心的积攒钱粮,要耐心的训练军队,鼓舞军心士气,最后还要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战术计划。
    即便都准备充足,还会有各种意外的出现,让人手忙脚乱,更何况是轻敌大意,直接北上呢?
    仓促北伐的结果必然就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陆游闻言也沉默了片刻,随后摇头说道:“不知道。”
    梁肃有些气急败坏,将文书扔在桌子上:“去年给了虞相公那么大一个功劳,他如愿当上了宰执,难道他连这点事情都阻止不了吗?”
    刘淮阻止了两人即将爆发的争论,对梁肃说道:“陆先生不是说虞相公会顶不住压力,出兵渡淮,而是担心有人会得到朝中之人的许诺,擅自出兵。”
    梁肃愕然,转头看向了陆游:“你们宋国将军的胆子能有这么大吗?”
    这话问出口,梁肃就知道自己问错了。
    果真,下一刻刘淮就笑道:“宋国的大多数将军,率兵北伐,与金军硬碰硬的胆子没有。但出兵劫掠,占便宜捡漏的胆子不止有,而且很大。”
    “而且,宋国的兵马是要层层掣肘,层层压制的,即便虞相公也不可能获得两淮全部兵马的指挥权,有一两支千人兵马,在统制官一级的驱使下擅自行动,倒也不奇怪。”
    说到这里,刘淮也再次摇头以对。
    “如果他们擅自出兵败了还好说,无非就是打击一下赵官家的自信心,拖延几年再进行北伐。”
    “就怕他们一旦胜了,给了其余人鼓舞,到时候虞相公就要彻底压不住了。”
    “天气炎热,行军困难,金军以逸待劳,到时候一个不小心就是一场大败。”
    “损兵折将事小,若是让宋国再次起了议和的心思,主和派再次登上高位,那就要有大麻烦了。”
    刘淮说完,又低下头来,在纸上奋笔疾书。
    陆游见状,不由得焦急说道:“刘大郎,你怎么还能沉得住气?”
    刘淮一边给石琚写信,一边说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人要一个一个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急什么?先让我写完这封与石琚石相公的书信再说。”
    “石琚?你要做什么?”陆游那原本已经被刘淮平静的言语安抚妥当的心情再次波动起来,不由得以一种怪异的眼光看向了刘淮。
    陆游是听过石琚名字的,虽然不知道这厮如今在河南南部主政,却也知道他是金国高官。
    难道刘淮是要写信提醒金国,要应对宋国的冒进?
    刘淮闻言翻了个白眼说道:“陆先生,我在你心中就这么不堪,会做出联虏灭宋之事吗?罢了,我知道你也不信,以后我写给石琚石相公的文书,你都先阅览一遍,帮我校对一番如何?”
    陆游虽然脸皮薄,但毕竟也算是久经考验的封建主义战士,闻言不止没有惭愧离开,反而转身坐在了侧方座椅上,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后,竟然就地等待起来。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