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长生:从镇武卫开始加点修仙 - 第69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雪中,两道人影缓步前行。
    傅少平抬头望向前方,青松岭的轮廓在雪幕中若隐若现。他伸手拂去南宫皖肩头的雪,轻声道:“快到了。“
    南宫皖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嘴角微扬:“十年了,不知道书院变成什么样子。“
    他们离开时,书院才刚刚有了雏形,几间简陋的木屋,十几个懵懂的弟子。如今十年过去,不知当年那些孩子是否还在,是否还记得他们这两个甩手掌柜。
    脚下的山路被新雪覆盖,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足迹。傅少平感受着体内灵力的流转,比起十年前刚建立书院时,他与南宫皖都已今非昔比。十年江湖历练,让他们的修为更上一层楼,也让他们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想什么?“南宫皖察觉到他片刻的沉默。
    傅少平摇头:“只是觉得,当年我们建立书院时,想的不过是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一个栖身之所,教他们些防身的本事。没想到一走就是十年。“
    南宫皖轻笑:“那时候我们也不过是两个初出茅庐的修士,自己都还没活明白,就敢开宗立派。“
    他们相视一笑。那时的莽撞与热血,如今想来竟有几分可爱。
    转过山脚,一座错落有致的院落出现在视野中。青砖灰瓦,比记忆中大了许多,院墙外新栽的梅树在雪中绽放点点红蕊。书院大门上方,“青松书院“四个大字笔力雄浑——那是傅少平离开前亲手所题。
    “看起来萧明远将书院打理得不错。“南宫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萧明远是他们收的第一个弟子,天赋平平却勤奋塌实。离开前,他们将书院托付给他,没想到他真的坚持了下来。
    书院门前,几个身着青色院服的少年正在清扫积雪。见到两人走近,其中一人抬头问道:“两位是来拜访的吗?书院这几日不接待外客。“
    傅少平与南宫皖相视一笑。十年光阴,足够让曾经熟悉的面孔变成陌生人。
    “我们不是外人。“南宫皖温声道,“告诉萧明远,就说.“
    她的话还没说完,书院大门突然打开,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快步走出。他一身简朴的灰色长袍,面容沉稳,却在看到两人的瞬间瞪大了眼睛。
    “师父!师叔!“萧明远几乎是小跑着来到两人面前,激动得声音发颤,“真的是你们!“
    傅少平拍了拍他的肩膀:“长大了,也稳重了。“
    萧明远眼眶微红:“十年了,你们终于回来了。“他转向那些目瞪口呆的弟子们,“还愣着干什么?这是咱们书院的创始人傅院长和南宫院长!“
    弟子们慌忙行礼,眼中满是好奇与崇敬。对他们而言,这两位传说中的院长就像书里走出的仙人一般神秘。
    进入书院,傅少平和南宫皖发现这里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完善许多。原本简陋的练武场扩建了三倍,铺着平整的青石板;藏书阁变成了两层的木楼,窗明几净;弟子宿舍整齐排列,少说能容纳百余人。
    “这些年辛苦了。“南宫皖轻声道。
    萧明远摇头:“若不是师父师叔留下的功法和资源,书院不会有今天。如今我们有正式弟子六十八人,外院学生百余,在方圆百里也算小有名气。“
    听到这些数字,傅少平心中微动。当初他和南宫皖不过是一时兴起,收留了几个流落街头的孤儿,没想到如今竟发展至此。
    “师父师叔的房间我一直留着,每周都让人打扫。“萧明远领着他们穿过回廊,“想着你们总有一天会回来。“
    回廊尽头是一个独立的小院,一株老梅树立在院中,枝干虬劲。这是当年他们亲手所建,一砖一瓦都浸透着回忆。
    推开门,屋内陈设简单却温馨。书案上纤尘不染,床榻上被褥柔软,甚至连傅少平喜欢的那把藤椅都还在老位置。
    “你们先去休息,晚膳时我来请。“萧明远体贴地退了出去。
    屋内只剩下两人。南宫皖走到窗前,推开窗户,风雪已经停了,夕阳的余晖洒在院中的梅树上,映出淡淡的金红色。
    “真的回来了。“她轻声道。
    傅少平站在她身后,双手轻轻搭在她的肩上:“后悔吗?放弃修仙界的名利,回到这个小书院。“
    南宫皖回头看他,眼中满是温柔:“名利如浮云。这十年我们见识了太多尔虞我诈,还不如教几个孩子来得实在。“
    傅少平点头。他们的修为早已达到可以开宗立派的程度,各大门派也曾抛出橄榄枝。但最终,他们还是选择了回到这个最初的地方。
    晚膳时分,书院热闹非凡。听说创始人归来,所有弟子都聚集在膳堂,连几位年长的教习也赶了过来。傅少平和南宫皖被请到上座,面前是简单却丰盛的饭菜。
    “这些都是书院自己种的菜,养的鸡。“萧明远介绍道,“按照师父当年的规矩,自给自足。“
    席间,那些第一批弟子——如今已是书院的骨干——纷纷上前敬酒,讲述这些年来书院的发展。有人提到当年南宫皖教的剑法至今仍是书院必修;有人回忆傅少平讲解心法时的耐心细致;还有人说每逢年节,大家都会为两位院长留出座位,期待他们归来。
    听着这些,傅少平心中涌起一阵暖流。原来他们当年的无心之举,竟在这么多人心中留下了痕迹。
    夜深人散,傅少平和南宫皖漫步在书院的后山。雪后的夜空格外清澈,繁星点点。
    “明天开始,我们重新接手书院如何?“南宫皖突然问道。
    傅少平挑眉:“萧明远做得很好,我们突然插手.“
    “不是插手。“南宫皖摇头,“是帮忙。我看得出来,他虽然不说,但肩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可以分担一些,比如你负责功法传授,我管剑法指导。“
    傅少平笑了:“你倒是安排得妥当。“
    “十年江湖,我们学了那么多,不传下去岂不可惜?“南宫皖仰头望着星空,“况且,我有些想念教孩子们练剑的日子了。“
    星光下,她的侧脸线条柔和,眼中闪烁着傅少平熟悉的坚定。他忽然明白,对南宫皖而言,教导他人或许比独自攀登仙路更有意义。
    “好。“傅少平点头,“明天开始,我们就是真正的书院院长了。“
    翌日清晨,傅少平早早起床,来到书院的藏书阁。推开门,木质的气息混合着墨香扑面而来。书架排列整齐,各类典籍分门别类,比他离开时丰富了许多。
    他随手抽出一本《基础心法注解》,翻开扉页,上面写着“萧明远整理“几个小字。再翻几页,密密麻麻的批注显示出整理者的用心。
    “师父。“
    傅少平回头,见萧明远站在门口,手中捧着一迭新书。
    “这些是我这些年收集的一些功法残本,想着等您回来鉴定。“萧明远将书放在桌上,“有些地方我看不懂。“
    傅少平拍拍那迭书:“一起看吧。“
    师徒二人坐在窗前,一页页翻阅那些残破的书册。傅少平讲解其中的精妙之处,萧明远认真记录。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与此同时,练武场上,南宫皖正在指导一群少年练剑。
    “手腕放松,剑随心动。“她纠正一个女孩的姿势,“不是用力就好,要感受剑气流转。“
    女孩点头,重新摆好架势。南宫皖站在她身后,轻轻扶正她的肩膀:“对,就是这样。“
    不远处,几个年长些的弟子偷偷观望。其中一人低声道:“听说南宫院长的'落梅剑法'独步天下,不知我们有没有机会学。“
    仿佛听到他们的议论,南宫皖转头微笑:“想学落梅剑法?先把基础剑式练好再说。“
    弟子们惊喜交加,练得更加起劲。
    就这样,傅少平和南宫皖重新融入了书院的生活。傅少平每天上午在藏书阁整理典籍、解答疑问;下午则给高阶弟子讲解心法奥妙。南宫皖则负责剑法传授,从最基础的招式开始,一步步引导弟子们领略剑道的真谛。
    日子如流水般平静地流逝。偶尔有附近的村民前来求助,两人也会出手相助,驱个邪祟、治个伤病,渐渐地,“青松书院有两位活神仙“的说法在乡间流传开来。
    某个春日的傍晚,傅少平在书院的后山发现了一片野茶林。他采了些嫩芽,回到院中亲手炒制。南宫皖来时,茶香已经弥漫了整个小院。
    “尝尝。“傅少平为她斟了一杯。
    南宫皖轻啜一口,清香沁人:“好茶。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
    “江湖十年,总得学点东西。“傅少平笑道,“除了打架斗法,也得会些生活之道。“
    南宫皖捧着茶杯,望向远处的山峦:“这样的日子,比打打杀杀舒服多了。“
    傅少平点头。他们曾见识过修仙界的繁华与残酷,也曾站在力量的巅峰俯瞰众生。但最终让他们感到满足的,却是这简单的一盏茶、一堂课、一群求知若渴的弟子。
    夜深人静时,傅少平常常独自在书阁整理古籍至深夜。这晚,他正埋首于一册残破的阵法典籍,忽然听到轻轻的脚步声。
    “还没睡?“南宫皖推门而入,手中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甜汤。
    “马上就好。“傅少平接过甜汤,温热从指尖传来。
    南宫皖在他对面坐下,随手翻开一本笔记:“萧明远这些年记录的修炼心得?很详尽啊。“
    “他是个好院长。“傅少平喝了口甜汤,暖意直达心底,“比我们称职多了。“
    “是啊。“南宫皖微笑,“不过现在有我们帮他,书院会更好的。“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清辉洒在书院的屋瓦上,如同铺了一层银霜。远处传来守夜弟子轻轻的脚步声,一切宁静而安详。
    傅少平忽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不是无止境的攀登,而是在攀登的过程中,创造出一些能留存于世的东西,比如这座书院,比如这些弟子,比如他与南宫皖共同建立的这个“家“。
    “明天我想在后山开辟一片药圃。“南宫皖突然说,“教弟子们认药炼丹,毕竟修仙不只是打打杀杀。“
    傅少平点头:“好主意。我可以在旁边种些果树,夏天弟子们练功累了,也好有个乘凉的地方。“
    他们相视一笑,默契如初。江湖十年,变的是修为与见识,不变的是彼此的信任与那份共同的初心。
    月光下,书院的轮廓安静而坚实。它不仅仅是一个传授功法的地方,更是傅少平与南宫皖在这浩瀚仙途中,为自己也为他人建造的一处港湾。在这里,修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追求,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修行;道侣之情也不再是轰轰烈烈的传奇,而是共同守护一方净土的平淡相守。
    晨光微熹,青松书院的广场上已聚集了十余名弟子,个个精神抖擞,背弓挎箭,腰间别着短刀。傅少平正逐一检查他们携带的装备,手指在弓弦上轻轻一拨,发出清脆的颤音。
    “张河的弓弦太松,李燕的箭羽有破损。“傅少平转头对站在一旁的南宫皖说,“这帮孩子,平时教的东西都忘到脑后去了。“
    南宫皖嘴角微扬:“第一次外出狩猎,难免兴奋过头。“她走向那群窃窃私语的弟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记住,狩猎不是游玩。山林中有野兽,有陡坡,有不可预知的危险。今天你们学的不只是如何射箭,更是如何在野外保全自己、照应同伴。“
    弟子们立刻安静下来,眼中兴奋的光芒里多了几分认真。年龄最小的林小虎紧张地摸了摸腰间的匕首,南宫皖走过去,蹲下身替他重新系紧腰带:“匕首要固定在这个位置,紧急时才能迅速抽出。“
    傅少平看着这一幕,心中泛起一丝暖意。十年前那个剑出无情的南宫皖,如今竟能如此细心地照顾一个孩子。他拍了拍手:“所有人,分成两组,一组跟我,一组跟南宫院长。日落前必须返回书院。“(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