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记忆苏醒,除了我 - 第788章 不服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杀了三个,剩下的关在县衙地牢。
    这些郑国人不知好歹,给他们活路不要,非要找死。”
    转过一个街角,突然从暗处飞来几块石头,砸在巡逻队中间。
    “有埋伏!”
    老兵大喊,士兵们迅速结成防御阵型。
    黑暗中冲出十几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手持简陋的农具和木棍,怒吼着冲向巡逻队。
    他们眼中燃烧着仇恨的火焰,为首的正是铁城书院幸存的学生。
    “为死去的乡亲报仇!”
    书生模样的青年高举火把,面容扭曲。
    老兵啐了一口。
    “找死!”
    他一声令下,弓箭手放箭,冲在最前面的几人应声倒地。
    剩余的人被长枪兵围住,很快被刺成了血人。
    战斗结束得很快,街道上又恢复了寂静,只留下十几具尸体和斑斑血迹。
    “把尸体挂到城墙上,让那些刁民看看反抗的下场!”
    老兵冷酷地命令道。
    远处一座破败的院落里,一个老者透过门缝目睹了这一切,浑浊的眼中流下泪水。
    他轻声对身后的妇人说。
    “去告诉乡亲们,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陈先生的援军.”
    汜水关上,陈守仁立于城楼,望着远处宋军营地的火光,神情凝重。
    他身着儒衫,外披轻甲,看起来不像武将,倒像个书生。
    “先生,郑都急报!”
    一名士兵快步跑来,递上一封密信。
    陈守仁展开信件,眉头越皱越紧。
    身旁的副将忍不住问。
    “先生,可是太子殿下出事了?”
    陈守仁长叹一声。
    “太子遇刺受伤,短期内无法率军支援我们了。”
    城墙上顿时一片哗然。副将急道。
    “那我们怎么办?粮草只够支撑半月,箭矢也所剩不多.”
    陈守仁抬手制止了众人的慌乱。
    “传令下去,节省物资,加固城防。另外,派出斥候,密切监视宋军动向,尤其是他们新到的辎重。”
    他转身望向远方,声音低沉却坚定。
    “只要守住汜水关,郑国就还有希望。”
    夜风吹拂,陈守仁的衣袍猎猎作响。
    在他身后,士兵们默默握紧了手中的兵器,眼中重新燃起斗志。
    宋军大营,深夜。
    十几名高级将领被召集到主帅营帐。
    他们面面相觑,不明白为何深夜突然召集。
    “张公公,不知深夜召集我等,有何要事?”
    一位将领忍不住问道。
    张宴端坐主位,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半晌才开口。
    “诸位将军,咱家奉王上密旨,有重大行动需要部署。”
    他放下茶盏,环视众人。
    “明日拂晓,全军出击,务必一举攻下汜水关。”
    将领们露出惊讶之色。
    宋之问皱眉道。
    “公公,汜水关易守难攻,陈守仁又善守城,冒然强攻恐怕.”
    烛火在军帐中摇曳,将众人的影子拉得扭曲而狰狞。
    张宴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每一下都像是敲在在场将领的心上。
    他环视一周,目光最终落在宋之问身上,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笑。
    “宋将军,仁义之师固然可敬,但战争不是儿戏。”
    张宴的声音不高,却让帐内温度骤降。
    “半年了,我们被区区汜水关挡在这里,您还在坚持那套不伤百姓的说辞?”
    副将杨承猛地拍案而起,铠甲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张宴!你——”
    “杨承。”
    宋之问抬手制止,声音平静得如同深潭。
    他转向张宴,烛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浅不一的阴影。
    “用兵之道,当以仁义为本。屠城掠地易,收服民心难。”
    张宴冷笑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甩在案上。
    “看看郑国百姓给您的回报!过去半月,我军粮道被袭七次,都是那些您不忍伤害的无辜百姓所为!”
    帐内一片死寂,只有竹简展开的沙沙声。
    宋之问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认得那些字迹——是路云山的情报记录。
    “将军。”
    谋士路云山轻声道。
    “张大人所言非虚。我军后方确实.”
    “够了。”
    宋之问打断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纹路。
    这把剑是临行前宋王亲手所赐,剑鞘上仁义之师四个字此刻烫得他掌心发疼。
    张宴突然起身,铠甲上的铜钉在火光下泛着血色的光。
    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重重戳在汜水关的位置。
    “凛冬将至,若不破关,我军将困死在这十八座空城里!”
    他转身时披风扬起,像一面黑色的战旗。
    “仁义?等我们变成冰雕,看郑国人会不会给我们收尸!”
    老将赵嵘咳嗽一声。
    “张大人,话虽如此,但汜水天险.”
    “天险?”
    张宴突然大笑,笑声中带着金属般的尖锐。
    “诸位可知我为何延迟三日才到军营?”
    他拍了拍手,帐外亲兵立刻抬进一口黑铁箱子。
    箱子落地时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装着什么活物。
    当箱盖掀开的瞬间,一股刺鼻的硫磺味弥漫开来。
    箱中是十几个密封的陶罐,表面泛着诡异的油光。
    张宴取出一罐,轻轻摇晃,里面传来粘稠液体流动的声音。
    “南海深渊黑火。
    “他的声音突然压低,如同毒蛇吐信。
    “遇水不灭,沾身即焚。
    一罐可焚半里,这里足够把汜水关烧成白地!”
    帐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年轻校尉孙焕忍不住凑近,却在张宴警告的眼神中僵住。路云山突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惨白。
    “这这是禁物!先王律令.”
    “先王已逝!”
    张宴厉声打断。
    “现在是君子启的时代!”
    他猛地将陶罐往地上一砸——
    “住手!”
    宋之问箭步上前,却在看到张宴戏谑的表情时停住。
    那陶罐稳稳立在张宴脚边,根本没被摔破。
    “看来宋将军也怕了?”
    张宴讥讽道,手指抚过陶罐封口。
    “放心,还没到用的时候。首先,我们得把这些宝贝运过汜水。”
    他走回地图前,手指划过十八座已占领城池。
    “拆掉这些城的门板,造舟。
    一夜之间,我们就能把攻城器械运到对岸。”
    杨承瞪大眼睛。
    “拆门板?那百姓如何御寒?”
    “要么冻死,要么烧死。”
    张宴漫不经心地整理护腕。
    “选一个。”
    他的目光扫过众将领,最后落在沉默的宋之问身上。
    “宋王给了十天期限。拿不下汜水关,在座各位的家族.”
    他故意没说完,但帐内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寒意。
    路云山突然剧烈颤抖起来,茶盏从手中滑落,在羊毛地毯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
    他盯着那些陶罐,嘴唇蠕动却发不出声音。
    宋之问注意到他的异常,悄悄挪步挡住他的视线。
    “具体计划。”
    宋之问沉声道,手指在剑柄上收紧。
    张宴露出胜利的微笑,展开一卷新的羊皮地图。
    “明日丑时,杨承率前锋佯攻东门。
    赵嵘带弓手在河西岸制造混乱。真正的杀招是”
    他的指甲在地图上划出一道深痕。
    “西门水闸。趁乱用黑火烧毁闸门,洪水会冲垮半面城墙。”
    “那闸口下游的村庄.”
    老赵嵘声音发颤。
    张宴的眼神突然变得危险。
    “赵将军年纪大了,耳朵不好?我说的是——全部。”
    他转向宋之问,语气突然恭敬得令人毛骨悚然。
    “当然,最终决策权在宋将军手中。”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宋之问身上。
    烛火在他眼中跳动,像是两簇挣扎的火焰。
    帐外传来巡夜士兵的梆子声,更漏显示已过子时。
    “我需要考虑。”
    宋之问最终说道。
    张宴的笑容僵在脸上。
    “没有时间了!”
    “天亮前给你答复。”
    宋之问转身时披风扬起,带起一阵风险些吹灭蜡烛。
    “杨承、路先生留下。其他人去准备。”
    当帐内只剩三人时,路云山突然瘫坐在席上,冷汗浸透了衣领。
    “将军,深渊黑火是妖魔之物!三十年前齐国之乱”
    “我知道。”
    宋之问打断他,从怀中取出一封密信。
    “今晨收到的。君子启已经批准使用。”
    信纸在他手中微微颤抖,火漆上的王印鲜红如血。
    杨承一拳砸在柱子上。
    “那我们算什么?屠夫?”
    “我们是军人。”
    宋之问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他走到帐门口,望着远处汜水关的轮廓。
    路云山挣扎着站起。
    “将军,还有一策。给我两百死士,从鹰愁涧攀岩而上”
    “来不及了。”
    宋之问摇头。
    “张宴说得对,凛冬将至。”
    他转身时,铠甲反射的月光在脸上投下冰冷的线条。
    “杨承,去统计能拆的门板数量。路先生,计算黑火用量——最小用量。”
    当两人离开后,宋之问独自站在地图前。
    他的手指描摹着汜水关下游的村落,那里至少有三千百姓。腰间佩剑突然变得重若千钧。
    帐外传来张宴与将领们的笑声,他们在讨论破关后的封赏。
    宋之问闭上眼睛,仿佛看到火光冲天而起,惨叫声被涛声淹没。
    他的手无意识地抚上胸前——那里藏着一枚温润的玉佩,是出征前女儿系在他颈间的。
    “父亲要当英雄回来哦。”
    小女孩的声音犹在耳边。
    蜡烛突然爆了个灯,将他从回忆中惊醒。案几上静静躺着两个方案。
    路云山的奇袭需要五天,成功率不足三成;张宴的火攻只需一夜,但代价是
    陈守仁斜倚在城垛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剑柄,目光投向关外那条奔腾不息的汜水河。河水在月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宛如一条游动的银龙。
    “公子,您又在想什么深奥的问题?”
    阿琴抱剑而立,歪着头看向陈守仁。
    她十五六岁的年纪,一袭青衣在夜风中微微飘动,发间的银铃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响。
    陈守仁收回目光,嘴角勾起笑意。
    “我在想,若是此时能有一壶醉仙酿,这月色该有多美。”
    阿琴噗嗤一声笑出来。
    “您又在想酒了!上次偷喝被夫子发现,罚抄《兵策》三十遍的教训还不够吗?”
    “你这丫头,专揭人短处。”
    陈守仁佯装恼怒,伸手去弹阿琴的额头,却被她灵巧地躲开。
    “男人的浪漫,你这种小丫头怎么会懂?”
    “什么浪漫不浪漫的,公子尽说些没用的漂亮话。”
    阿琴撇撇嘴,眼睛却亮晶晶的。
    “上次您说剑道如茶,需细细品味,结果练剑时差点把茶壶当剑扔出去。”
    陈守仁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城墙上格外清亮。
    “那次是意外!谁让那茶香太诱人,让我分了神。”
    阿琴正要反驳,忽然想起什么似的,眼睛一亮。
    “对了公子,您之前在稷下学宫时,真的像传闻中那样把天机棋局给破解了?”
    “那算什么。”
    陈守仁摆摆手,眼中带着怀念。
    “学宫里有趣的事多了去了。说起来,我还有个半个师弟,叫江川的,那才是个妙人。”
    “江川?”
    阿琴眨了眨眼。
    “这名字好生奇怪,像是上古神兽的名字。”
    陈守仁点点头。
    “正是取自神兽江川。
    那小子初入学宫时,夫子问他为何取名江川,你猜他怎么说?”
    阿琴摇摇头,一脸好奇。
    “他说江川通晓万物,能言人语,学生虽不及神兽之能,但愿效其勤学不倦。”
    陈守仁模仿着江川当时的语气,逗得阿琴咯咯直笑。
    “结果夫子当场就给了他一本《山海经》,让他好好研究研究自己名字的来历。”
    “这人真有意思!”
    阿琴眼睛发亮。
    “他真是您的师弟?”
    “半个。”
    陈守仁伸出食指强调。
    “他只在学宫听夫子讲学,并未正式拜师,所以只能算半个徒弟。不过这小子天赋极高,尤其是剑术一道,连袁师叔都称赞不已。”
    阿琴顿时来了兴趣。
    “他剑术很厉害吗?比公子如何?”
    “这个嘛”
    陈守仁摸了摸下巴,故作深沉。
    “我们从未正式比试过,不过有一次他看我练剑,当场指出了三处破绽。”
    “啊?”
    阿琴惊讶地张大嘴。
    “那公子您.”
    “我当然不服气啊。”
    陈守仁笑道。
    “结果我们当场切磋,他用的还是木剑,十招之内就让我落了下风。”
    阿琴眼中带着崇拜。(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