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合成系文豪 - 第528章 “谁说没有后现代?”
第528章 “谁说没有后现代?”
“来了来了,《文艺报》出评论文章了!”有编辑兴冲冲的进来。
“上《文艺报》了?”《当代》的编辑们一下子围过来。
《文艺报》这份代表新中国文艺风云风向标的报刊,一字一句,都是所有文艺工作者密切关注的焦点。
若是其他地方刊发了《顽主》的评论文章,《当代》的编辑们或许不会太在意。
但《文艺报》就不一样了。
《文艺报》能发表《顽主》这篇小说,某种意义上这象征着官方意志的认可。
那就很值得一看。
“哟,是阎纲的评论啊!”有人喊了一句。
“刘老师,怎么没和我们说啊。”
“就是就是。”
一旁被cue到的刘茵老脸一红,“光知道他写了,他也没给我说是递给《文艺报》了啊。”
“阎纲老师写了评论,这就是件大事儿啊,您还瞒着我们,不厚道、不厚道。”
“刘老师是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吧,哈哈。”
“好了好了,别说了,快让我看看阎纲同志写啥了?”闻询而来的章仲锷开口问道。
见章仲锷都来了,编辑们也不敢再七嘴八舌,带着《文艺报》进来的编辑把《文艺报》递到章仲锷的手上,章仲锷在一个非常显眼的版块看到了阎纲的这篇评论文章《读江弦“顽主”有感》:
当下的社会需要一个江弦!
江弦这篇《顽主》里所有的“三t”(三替),都是精神层面的化解:
替丈夫挨骂,让妻子高兴;替医生约会,让女朋友高兴;替小作家颁一个专属文学奖,消除他拿不到奖的遗憾;给一个冷门相声演员当观众,抚慰他的志大才疏,以及用各式各样的串编式语言劝解同性恋、手y癖、抱怨肉价太贵的人.
“顽主”并不解决实际的问题,他们只负责抚慰、舒缓人们的愤懑与躁郁。
从这一点来说,江弦的《顽主》其实极有价值。
江弦笔下的人物,不论是马青、杨重还是于观,都是小人物,都没有改变体制、规则的欲望与能力。
但他们都在自我贬抑与调侃反讽中完成了精神对现实的逃避,这恰恰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
由此可见,《顽主》的火爆,并非是在文学性实现了多大突破,有多么的杰出,而是中国的老百姓们共同选择了这篇小说。
当下的中国社会需要一篇《顽主》,当下的中国社会需要一个江弦.
一篇文章看的章仲锷喜笑颜开。
首先,写这篇文章的作者阎纲,不仅是作家,更在《人民文学》《文艺报》《小说选刊》先后担任过重要职务,在国内文学评论界颇有名声,熟悉他的读者都知道,他的评论有八字风格:爱憎分明、风骨凛然。
此外就是,发表这篇文章的刊物可是《文艺报》,作为咱们国家文艺领域最知名、影响力最大的刊物,《文艺报》的地位毋庸置疑。
《顽主》这篇小说能登上这份报刊,足以说明小说受到了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官方组织认可和肯定。
这让章仲锷松了一大口气。
《顽主》这小说危险么?
当然危险。
江弦在小说里,把严肃的话语做了戏谑化的处理,主人公们公然自居于庸俗,还公然把庸俗当做意义的价值肯定。
公然的宣扬以无意义、无聊作为对抗生活的工具。
这样的小说太黑暗了!
太大逆不道了!
最重要的是,江弦可是有前科的。
章仲锷记得当年江弦曾发表过一篇小说叫《动物凶猛》。
这篇小说刚发表的时候,国内的舆论因为这篇小说曾经有过争锋。
最著名的就是当时刚以《班主任》等伤痕文学成名的作家刘鑫武,直言不讳的给这篇小说打上了“痞子文学”的标签。
更别提当时其他的文学家、评论家、理论家对江弦发起的围攻。
这在当年非常热闹。
因此,《顽主》发表之前,章仲锷都很担心《顽主》再次被一些不待见的保守派群起而攻。
不过现在看来,情况比他们预料之中理想很多。
无论是文学界还是民间,对《顽主》这篇小说的接受度都很高。
没有受到读者的冷遇,没有什么关注度较高的批评言论流出,没有文学界的大佬带头批判更别提,还登上了《文艺报》,收获了阎纲的评论!
“好事儿啊!”章仲锷嘴角压不住的笑。
或许是因为这些年一场场文学思潮的发起和推动,加上现代主义文学为先锋文学的让步,以及人们思想上的解放,还有江弦在文学界地位的水涨船高
而且《顽主》并没有触碰红线,它只是擦边,采取调侃、打诨的方式对某些敏感领域实施攻击或表达异端思想。
一切好像水到渠成!
正是这一切的一切,共同促成了这次《顽主》这篇小说快速占领了舆论上的制高点。
“哎呀,你们别看阎纲老师了,这篇文学评论可比阎纲老师还精彩?”正当编辑们围观讨论阎纲这篇文学评论的时候,另一名编辑着急道。
“还有一篇?”
“谁的?”
刚才说话的编辑同志赶忙把一册《文学评论》拍到桌上。
“你们快看吧,是王濛同志给写的评论文章。”
“谁?”
“王濛同志?”
“哎呦,那真得看看才行。”
《当代》的编辑们又集体炸锅。
这一次,比刚才看见阎纲的评论要激动得多。
首先,《文学评论》这是社科院主管的刊物,一份国家级的期刊。
而且和《文艺报》不同,《文学评论》专注于文学评论领域,是文学评论领域首屈一指的专业刊物,在整个中国文学评论界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
自然也是这样级别的刊物,才配得上王濛这个级别人所撰写的文章。
<div style=“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gap: 30px; align-items: flex-start;“>
<div id=“pf-15812-1-pc“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div id=“ad-second-slot-pc“>
在文学界,很多优秀的作家,同时又是杰出的评论家,整个文坛不乏这样的人物,王濛亦属此行列。
大家都知道,王濛素以才思敏捷著称,不仅小说创作丰产,也写出了相当数量的文学评论,文学理论问题探讨、创作谈、作家作品评论更是数不胜数。
但在王濛上位以后,他在文学界的表现就不那么活跃了,鲜有文章问世、发表。
这也是地位使然。
但这一次,他居然毫不吝啬的为江弦的小说撰写了这么一篇评论。
那这就不只是表达自己欣赏《顽主》这篇小说了,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江弦这名作家的欣赏。
章仲锷扫一眼,题目叫《论“顽主”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
“我曾听某些同志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没有后现代主义。”
“怎么会没有呢?”
“我必须反驳,有,而且就在江弦的笔下。”
章仲锷知道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对此有了解,因而看到这句话以后,惊的嘴唇都有点儿合不住。
对于王濛来说,他和阎纲不一样,他的身份使他表达观点不宜调子起的太高。
但是在给江弦的这篇文学评论里,他竟然还是一开头就给出了这么惊世的结论。
当然,章仲锷知道“后现代主义”,那自然也有不熟悉哲学,不明白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
这些读者能读懂王濛这句评价的调子很高,但是对“后现代主义”的不理解一定会影响对这篇评论的理解。
包括此时的《当代》编辑部里,很多编辑们看到这一句,都在忍不住的四下打听: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毕竟刚传入中国没多久,大部分人对这个概念还比较陌生。
好在王濛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他在后续的文章中写道:
“‘后现代主义是什么?’我用哲学家卡普托的一句话来解释:
现代的主题是普遍的、精确的,后现代则是差异性的,个性化的,欣赏不规则的和混乱的。
换句话说,我们追求进步、追求理性,那后现代就是,拒绝接受追求进步、追求理性这样的观念。
举例来讲,就是拒绝承认上下级之间有尊卑,拒绝亲戚之间的道德绑架,拒绝融入世俗的价值观
总之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婚姻观,爱情观,反对自己鲜活的生命被束缚在这些固有的、普遍的叙事之中,这就是后现代主义。”
“不愧是王濛。”章仲锷忍不住赞叹,寥寥几句,就把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解释个大概的“后现代主义”阐述的这么清楚。
“.《顽主》这篇小说讲不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因为生活本身已经片段化了,故事已经终结,意义已经失落。”
“也就是说,《顽主》的世界是意义消散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江弦忠实地再现了生活。”
“小说中人物内部的世界和外部的世界一样的无聊,人们用反讽的态度消解生活给予人的重压,无意义的内部世界是对无意义的外部世界的再现。”
“江弦笔下的人物都能够在生活里保持着对于无聊的热情,用空虚克服空虚,用无聊克服无聊,正如黑格尔的‘喜剧主体’,主体与世界之间取得了一种虚化的关系。”
“这些人物平静地接受意义的失落,并不反抗,而是用消解的方式去面对,他们身上具有后现代的特质,所有的姿态都是消解的姿态。生活里到处都是困难、苦闷与过错,面对时代的不震惊,人们也只能变成不震惊的角色,他们只是掏空自己,变成意义世界的残余,在不幸福的生活里,把对生活的不幸福感消除。”
“由此,江弦的小说体现了后现代反对理性、崇高,提倡世俗化欲望全面扩张的特点,将传统的人的归属感解构,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思想深处也具有后现代的影子。”
“王濛同志这是把接力棒交给了江弦同志啊。”私底下议论起这篇评论的时候,龙世辉忍不住感叹说。
章仲锷对此深以为然。
因为王濛这篇《论“顽主”所体现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写的真是.
不遗余力!
章仲锷和龙世辉都是老同志了,一路见证过王濛的崛起,对王濛无比熟悉的同时,也清楚的知道王濛本身的分裂。
因为王濛的少布时代是一个高政治的年代,而到了80年新文学涌现以后,他又开始渐渐开始逃避与政治纠缠不清的过往。
所以当王濛走上一个无法再逃避纠缠的位置以后,他似乎要把手中的这根接力棒亲手交给江弦。
另一边,江弦正在全聚德吃庆功宴。
这顿是谢晋请的,来的是《芙蓉镇》的全体剧组成员。
就在刚结束的“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也就是后来的“华表奖”颁奖典礼上,《芙蓉镇》这部电影拿下了“优秀故事片”的奖项。
有意思的来了。
为啥是“优秀故事片”不是“最佳故事片”呢?要知道后世可都是有“最佳故事片”这个奖项的。
这就很耐人寻味。
不过《芙蓉镇》的剧组成员们,连带着导演谢晋、编剧李凖,甚至是江弦自己,都已经足够满足。
去年上面压了那么久,顶牛那么长的时间,历经坎坷,《芙蓉镇》终于在年初亮相金鸡百。
不仅斩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两座大奖,成就了刘小庆的“金鸡影后”。
在百奖那边就更夸张,“最佳故事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五座大奖。
等于说,整个“百奖”,《芙蓉镇》全部抱回家!
虽然在最后的“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只是和其他影片一起拿到个“优秀故事片”的奖项。
但这样的结果,足够令《芙蓉镇》全体人马感到满足。
这样一份成绩,也足够令《芙蓉镇》这部电影封神,将来回望华语电影,《芙蓉镇》这满身的荣誉将造就他在华语电影界的不朽地位。
一顿饭吃到最后,谢晋红着脸举起酒杯。
“江弦同志,敬你,没有你,就没有这部电影。”
“哟,您客气。”
江弦一杯下肚,又有几名主创挨个来敬。
很快轮着刘小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